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伊戰回顧:俄外交車隊在撤離途中遭到了什麼?讓俄很「窩火」

伊戰回顧:俄外交車隊在撤離途中遭到了什麼?讓俄很「窩火」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支持恐怖組織為由,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悍然發動了伊拉克戰爭。薩達姆面對強大的對手,力不從心,不得不走上了逃亡生活。

多年以來,俄羅斯在伊拉克有著巨大的利益。伊戰爆發後,這些很可能都會泡湯。對此布希政府心裡十分清楚,但美國戰前沒給俄羅斯任何承諾。美國這種對別國利益的蔑視很令俄羅斯不快。可鑒於當時俄羅斯的狀況,也只是有心無力。

這還不算什麼,讓俄羅斯感到「窩火」的是,在4月6日即美軍攻戰巴格達前夕,俄羅斯駐伊拉克使館才最後撤出巴格達的駐伊外交使團。據媒體透露,俄駐伊使館之所以冒著炮火遲遲不撤離巴格達,是為了獲取薩達姆政府的秘密文件和伊拉克特工部門的檔案。就在俄外交車隊在撤離巴格達途中竟遭到槍擊與此有直接關聯。

本來,俄羅斯在撤離前已事先已向美軍司令部通報了俄外交車隊撤離的時間和路線,而且美國的「食肉動物」無人駕駛偵察機還對車隊從組成到開出使館進行了跟蹤,並把信號隨時隨地傳給同中央情報局機動小組一起行動的美國特種部隊地面終端接收站。因此,完全可以排除偶然性。途中美軍曾多次企圖阻撓車隊前進,並且要求檢查所帶的物品。

特別值得懷疑的是,此次襲擊中護送俄羅斯車隊的坐著伊拉克人的頭兩輛汽車被打成了碎片,留下的只是屍體。而狙擊手對俄羅斯使館的吉普車射擊時,目的好像只是想把車打壞(這樣文件就帶不走了)。雖然美方已否認襲擊是美軍所為,但從車上留下的M16步槍彈孔和只傷人(不打死外交官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毀車的行徑,俄認定是美軍蓄意伏擊。

為此,當美國呼籲國際社會免除伊拉克的債務時,俄羅斯表示,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不免除伊拉克所欠債務。它清楚地向美髮出一個信號:戰後重建也要考慮俄羅斯的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友會朋 的精彩文章:

美國是如何剷除反美薩達姆政權的?付出了多大代價
薩達姆被捕前已向美軍投降的高官有哪些?他的女婿也在其中

TAG:以友會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