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流落異國50年,嫁給祖孫三代,70高齡返鄉,西漢奇女子解憂公主

流落異國50年,嫁給祖孫三代,70高齡返鄉,西漢奇女子解憂公主

人生像一條長長的河,當命運之舟歷經悲劇歲月時,驚濤駭浪往往是對一個人意志力的考驗,也唯有強者才會堅定地渡過最後的艱難航程,讓曾經的浪漫青春重放艷麗的光芒。

大漢高祖劉邦自與匈奴作戰遭逢「白登之圍」後,深深感知步兵與戰車當真難以匹敵漠北那些飄來忽去的騎兵勇士。為了邊疆的穩定,漢朝自此開始採取與周邊少數民族「和親政策」,以便孤立匈奴。殊不知竟引出多少遠離故國鄉土、親人生離死別的悲愴故事。

漢武帝時期,世居祁連山煊赫一時的烏孫國,遭遇到強大匈奴國的野蠻驅趕,一直退守到今天新疆溫宿、伊寧一帶,後經數年休養生息,國力又逐漸強大起來。

消息傳到大漢宮廷,漢武帝決定與之結為兄弟之邦,因此派大臣張春出使烏孫,表示願意遣送公主聯姻,共同對付漠北的匈奴鐵騎。元封六年,江都王劉達的女兒細君被選做公主,下嫁給烏孫國王。烏孫王聞訊大喜,向武帝獻上駿馬千匹作為和親聘禮,武帝也回賜豐厚的奩裝,包括隨從人馬,宦官女婢等數百人,一路上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地把細君公主送到了九千里外的烏孫國土。

細君公主出身於高貴的王侯世家,容貌甜美,氣質高貴,聲音綿軟,如吐芝蘭。烏孫國王一見大喜過望,愛若珍寶,榮寵於後宮。但時間一長,自幼生長深閨、錦衣玉食的細君由於身體羸弱,很難適應塞外的腥膻食物和狂風苦雨,漸漸的便生出思鄉情愫,每日里如坐針氈,以淚洗面,常常抱著琵琶將滿腹的愁怨化成心底的悲歌,在氈房門前吟唱:「漢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旗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思土兮心內傷,願為黃鶴兮歸故鄉。」歌聲凄楚,飄向四周無邊的草原,滿懷怨恨之情。

後來有使臣把這首歌轉唱給漢武帝時,武帝聽完竟一時哽咽,潸然淚下。於是派出專使為細君公主送去大量漢家珠寶錦繡,但這些賞賜又如何能添補了細君那無盡的落寞與空虛呢?卻不知還有更大的風霜苦雨正在後面等待著她。

兩年後,年邁的烏孫國王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他的兒子早死,因此由孫子岑陬(cen/zhou)繼承王位,按照烏孫國的習俗,他也要繼承祖父的妻妾。如此一來,細君公主則要帶著滿腔的悲憤,再次含羞帶辱的嫁給岑陬,從此後度日如年,傷心欲絕,最終哭得淚中帶血,幾年後憂傷抑鬱而亡。

細君病故後,岑陬再次向漢廷求親,漢武帝經過思量,決定選派楚王劉成的女兒解憂,再以公主的身份嫁給岑陬。

解憂公主與細君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她豐腴健美,性格爽朗,有她在的地方經常是笑聲一片,她艷若桃李,目光透著一股令男人也氣餒的英姿挺拔氣概。她理解大漢的「和親政策」,當被通知自己作為公主下嫁烏孫時,竟滿懷信心,抱著一股大將軍為國效力,出征一般的心情,踏上遙遠的不測行程,去往另一個戰場為國盡忠。

解憂到達烏孫後,也為岑陬所寵愛,可是幾年下來,卻無所出。而這時匈奴效仿大漢下嫁給岑陬的匈奴公主卻生下一子,取名泥糜。沒過多久岑陬突然暴斃,因為泥糜年幼,王位便兄終弟及,傳給岑陬的族弟翁歸廉。翁歸廉性格豪放豁達,身體肥胖不堪,因此國人親切稱他為「肥王」,按照習俗,肥王繼續接納解憂與匈奴公主作為他的妻妾。

解憂與肥王性格相似,脾氣相投,二人婚後一見如故,彼此間竟是恩愛異常,沒過數年,解憂為他接二連三的生下三位王子,分別取名為:貴糜、萬年和大樂,如此一來肥王對解憂更是倍加寵愛,言聽計從。漢廷與烏孫國的關係也因此更上層樓,兩國親密無間,信使往還,不絕於道。

沒想到那個遭冷落的匈奴公主見狀,一時妒火中燒,暗中派出信使幾次向娘家告狀,終於激怒匈奴單于派人前來干涉,肥王與匈奴使者大吵一架,兩國鬧僵,大戰一觸即發。

漢廷傳位到漢宣帝本始三年時,匈奴單于發數萬大兵至烏孫國邊界,揚言肥王獻出解憂公主並與大漢斷絕一切往來,否則便要踏平烏孫,雞犬不留。

面對匈奴鐵騎的步步緊逼,肥王與解憂不禁大為震怒,他們派出使者前往漢廷邀請出兵援助,兩國約好共同進兵,分進合擊,聯手對付野蠻彪悍的匈奴來犯之敵。

這時,漢廷由大將軍霍光獨攬朝政,他一向怨恨匈奴,接烏孫信後,立即發兵五路出擊,又派能戰之將直接到烏孫國指揮作戰。

匈奴單于聽說漢朝派出五路大軍出擊,不禁想起當年衛青、霍去病的神勇,曾讓匈奴兵幾乎全軍覆滅的往事,一時驚駭,不敢正面作戰,只好向西北奔竄。誰知烏孫國的兵馬在大漢將軍的指揮下,早已埋伏途中,正好以逸待勞,攔腰截擊,大敗匈奴人馬,傷亡超過四萬多人,損失牛馬羊與駱駝七十餘萬頭,匆匆逃回漠北老窩,從此一蹶不振,漢廷北疆得以長時間的安定。經此一戰,烏孫國與漢朝關係更加緊密,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地位也就如日中天。

然而世事無常,月滿則虧,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肥王患病身亡。這時岑陬那個匈奴妻子所生的兒子泥糜長大了,他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王位,並聽從母后唆使,解除解憂的勢力,斷絕與漢廷一切往來,在國內搜刮民財、土地,搞的是天怒人怨,國人憤恨稱他為「狂王」。烏孫國幾代人的強大發展,與漢朝水乳般關係、還有解憂公主在烏孫國中的地位,一夜之間全部付諸東流。

狂王對烏孫國的倒行逆施,不久便引起宮廷中的暗鬥,幾位不堪屈辱的肥王之子,聯起手來,趁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刺殺了狂王。烏孫國一時大亂,爭王奪儲的暗殺事件屢屢發生,舉國陷入動蕩不安的局面。

解憂公主見此情形,為顧全大局,暗中派人向漢廷送去消息,漢朝忙派出一支人馬來到烏孫國進行強硬的軍事干預,最終迫使烏孫國人聽從漢廷安排,立解憂與肥王所生的大兒子貴糜為大國王,統治國民六萬戶,另立匈奴公主所生小兒子烏就奢為小國王,統治國民四萬戶,雙方分而治之,烏孫國這才漸漸安定下來。

時光荏苒,歲月如流,轉眼間又是許多年過去了。解憂公主所生的長子貴糜與幼子大樂相繼去世,烏孫國人基本都依附到匈奴公主所生的烏就奢王部,而此時的大漢朝也已日薄西山,雄風不再。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地位一落千丈,這時的她,歷經漢武帝太初年間到如今漢宣帝甘露元年,竟然在動蕩的西域國土生活了五十多年 ,由原本一位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完全成了一位雞皮鶴髮的老太婆。

感時傷逝,解憂覺得心太累了,她漸漸念起遠在千里之外的大漢鄉土,心底一時萌發出返回長安的渴望,於是她提筆上書漢宣帝,慷慨激昂的抒發了心愿:「大漢皇帝陛下,臣婦解憂離開故國五十餘年,紅顏遠逝,發如白雪,歷經烏孫四朝三嫁,已然心力交瘁,自覺不負皇恩,完達使命。眼下臣婦年近古稀,老來思念鄉土情切,重重鄉愁無日不在夢中如泣如訴,願皇帝陛下憐憫開恩,念臣婦受盡屈辱之情,求歸長安,願得漢土乞收骸骨。臣婦泣血叩拜……」書信交給使者後,一陣蕭索蒼涼之感油然襲上解憂的心頭。

話說遠在長安的漢宣帝接到這封情哀詞切的書信,顫抖著雙手一字一句的念完後,不禁涕淚交流,立即下旨,派人前往迎接解憂公主返回故國長安城。

憂患增人慧,艱難玉汝成!春天到來時,曾經那位意氣風發、淺笑嫣然的解憂公主歷經半個世紀的風刀雨劍,終於籠起滿頭銀絲,披著紅色大氅,跨上千里追風馬,帶著兩個孫兒及百十個隨從,從容踏上返鄉之路,就在她遙望見彷彿如一條絲線般的長安城時,一時感慨物是人非,不禁老淚縱橫。此時晨光乍現,解憂頭上一行人字形大雁也正在高傲的飛翔,飛向那紅日漸漸升起的地方……

*作者:李廣,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西漢王朝建立:七個異姓王陸續死亡到底說明了什麼?
為啥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南宋」?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