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癮」危害有多大?嚇得矽谷巨頭們對子女們做了一件事……

「網癮」危害有多大?嚇得矽谷巨頭們對子女們做了一件事……

互聯網和社交網路(微博、朋友圈等),對於青少年甚至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醫療研究領域。

「很多矽谷巨頭預料到了社交媒體對兒童神經發育的這些有害影響,因而將他們的孩子送到了不允許學生使用智能設備的學校。」《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撰文評論。

而又一項研究證明:這些矽谷巨頭做的,是對的。

近期BMC Public Health就刊發了一篇來自UCL和Essex大學的聯合研究,指出,使用社交網路對10歲兒童可造成至少長達5年的影響。且對女孩的負面影響比對男孩更大。

新問題其實也是老問題

這篇研究提出了一個現在比較普遍的存在於公共衛生和健康研究領域的觀點,即,和過去電視的廣泛普及一樣,互聯網和社交網路的廣泛應用一定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比如電視的普及造成了一系列的內分泌疾病的情況變化——由於看電視是一個保持靜止的活動,久坐時間的增加使得整體的空腹胰島素水平出現波動,觀眾因為久坐而體重上升,肥胖患者增加等等。而電視的單向輸出的傳播方式,使得觀眾認知功能發生改變,比如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問題。

在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後,相關醫學會和機構在制定指南的時候,會將電視的推薦每日「攝入量」列入其中。

這也是對互聯網與健康問題的研究方向。

這份研究是怎麼回事

這篇研究使用的樣本來自 UK Household Longitudinal Study,納入了共9859名兒童和青少年,年齡跨度為10-15歲。

研究採用了正面和負面兩份問卷。

正面問卷包含「朋友」「家庭」「學校」「學校功課」「生活」6個領域的問題,用於評估其生活幸福程度。問卷設計評分為6-42分,分數越高幸福度越高。

另一份問卷則是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這份問卷用於評估包括焦慮、抑鬱在內的精神情緒問題,也評估個體的社會功能。與上一份問卷相反,這份問卷得分越高,代表此人身心健康情況越差。

在校正了家庭收入、家長受教育程度等影響因素之後,結果顯示,使用社交網路的女孩,隨著年齡增長,幸福程度在下降,SDQ分數在上升。男性的幸福度雖然在下降,但是SDQ分數也在下降,雖然總體來說男孩的身心健康程度也是下降的。

同時,使用社交網路的女孩在女性兒童中的總佔比,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高,而且比男性在這方面的佔比要高。每天使用的時間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

分析認為,女性之所以受害更深,是因為女童在社交網路上遭受的壓力更大。

女性更在意社交網路中的分享數量和點贊數量,這種情況容易引發焦慮,使得她們一直處於「待機」狀態,隨時會去刷新數據。

同時社交網路中存在大量的「完美身材」「完美外表」(比如中文網路中出現的「A4腰」)類的宣傳信息,促使她們進行攀比,更加引發焦慮甚至抑鬱情緒。

文章在結論中指出,社交網路的使用雖然並不像電視那樣單向,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也是在靜止狀態下刷手機或電腦的,同樣有導致缺乏身體活動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現在每天使用社交網路的青少年,在成年後並不會減少使用社交網路,換言之,在青少年期造成的問題,很可能會持續到成年階段。

別走!還有~

亞洲國家的研究

上述文獻來自英國,雖然說樣本中有11%的亞裔,但是主角還是白人嘛。我們來看看亞洲自己的研究

這篇韓國研究發表於2017年7月,它的主要觀點認為:

網路使用和精神疾病有重要的相關性;

在青少年中,精神情況越差(比如,越是焦慮或越是抑鬱),對網路的依賴性越強;

在學校成績越差,網路依賴性越強;

中學生是所有青少年中網路依賴性最高的。

在結論中,這篇文章認為,對青少年來說,持續上網時間應該限制在3小時以內,以減少網路使用引發的精神疾病問題。

另一篇研究來自土耳其——

這篇研究認為,使用互聯網的學齡兒童中,1/5有發生社會心理問題的風險。其中,男孩、父親失業、網齡超過5年、上網每天超過3小時都是高風險因素。

挺有意思的是,兩篇文章不約而同的發現了3小時這個分水嶺,在將來的指南中,很可能這是一個篩查和干預的界限。

不過對各種手機不離手的網癮中老年來說……基本上……各位……已經每天over dose可以直接放棄搶救了吧?

當然,咱國內的也肯定少不了——

還是今年2月初發的。

不過這篇文章的研究對象不是青少年,而是22歲左右人群,選取的樣本中男性占多數。在調查了他們的微信使用情況和大腦數據之後,研究者得出結論——隨著他們對微信成癮性的增加,他們的腦灰質會縮小。

扭英旗下的Journal Watch當時還針對此話題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

這篇評論對上述觀點提出了支持,稱「使用社交媒體後出現的腦部改變可能與酗酒和吸毒成癮後出現的腦部改變相似」。

同時該評論還提到了另一個相關話題,即電子遊戲與青少年精神和神經健康的關係。它引用扭英過去兩年發表的文獻稱:電子遊戲使6~18歲兒童青少年的白質出現了改變。並且指出《DSM-5》已將網路遊戲障礙列為一種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狀況。

而社交網路成癮也應當受到同樣待遇。

正如導語所述,扭英評論指出,「很多矽谷巨頭預料到了社交媒體對兒童神經發育的這些有害影響,因而將他們的孩子送到了不允許學生使用智能設備的學校」。

製造社交網路和網路遊戲的富豪們,將子女與自己的產品隔離。

另一方面呢——

嘖嘖。

參考文獻

[1].Booker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18) 18:321

[2].https://doi.org/10.1016/j.chc.2017.11.005

[3].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17.05.043

[4].https://doi.org/10.1016/j.apnu.2017.07.007

[5].NEJM JW Psychiatry Mar 2016 and Mol Psychiatry 2016; 21:178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 的精彩文章:

醫生,你有多久沒好好睡一覺了?

TAG:醫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