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是我軍最先戴上軍銜肩章的人

誰是我軍最先戴上軍銜肩章的人

1954年9月,陳毅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並分管國務院一辦、二辦、民族事務委員會、科學院的工作。在毛主席不同意自己為大元帥,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也不同意擔任元帥的情況下。陳毅是否授予元帥軍銜就成了周恩來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誰是我軍最先戴上軍銜肩章的人

經過反覆思量和權衡,考慮到陳毅的歷史功績與在第三野戰軍的影響,再考慮他當時以及今後的工作,周恩來於9月11日在北戴河打電話給在北京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主張授予陳毅以元帥軍銜。周恩來還特別指示:「軍銜授予,對陳毅同志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平時可以不穿軍服,必要時再穿。蘇聯的布爾加寧同志也有元帥銜,現在做部長會議主席的工作就不用元帥頭銜了。可以說是一個例子。」

元帥、將軍授銜的主要依據為 「資歷、威望、戰功」。在華中地區獨擋一面的粟裕,先後創建了浙南、蘇南、蘇中、海上和蘇浙皖邊根據地,使新四軍在長江以北得以發展壯大、形成在華中地區對日作戰的戰略態勢。

誰是我軍最先戴上軍銜肩章的人

後來他所組建的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又實現了由游擊兵團向正規軍、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戰略轉變,依託蘇中解放區連續作戰七次,並以 「七戰七捷」的驕人戰績,不但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的信心,也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的經驗。

1945年12月25日,在江蘇省高郵、邵伯地區,粟裕所指揮的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創造了抗日戰爭期間一次戰役殲滅日軍人數的最高紀錄(殲滅日軍1100多人,殲滅偽軍5000多人),打破了蔣軍「開鎖進門,長驅直入,直搗兩淮」的企圖,改善了華中南線戰略態勢,為後來的蘇中戰役創造了良好的戰場條件。

誰是我軍最先戴上軍銜肩章的人

1948年11月6日,粟裕發起並指揮的淮海戰役,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在長江以北建立「重點防禦」的計劃,消滅了國民黨在華東、中原戰場上的精銳主力。

鑒於此,毛澤東主席有意授予粟裕元帥銜,可由於粟裕的極力推辭而作罷,但毛澤東認為粟裕「大將」還是要當的,而且必須為十大大將之首。粟裕本人對自己的軍銜問題看得很淡泊,表示:「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誰是我軍最先戴上軍銜肩章的人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首先進行的是大將授予儀式。在9月27日下午14時舉行的大將授予儀式上,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授予,大將粟裕就成了第一個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的人。而授予元帥的典禮則是在下午17時舉行。但當晚和第二天的報紙首先報道的是元帥授銜典禮。可實際上,粟裕是第一個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山流水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期間最大的泄密案
他被日軍畏稱為「鏡泊之虎」,曾驅父休妻,犧牲前慘遭剜眼割舌

TAG:高山流水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