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動物——機槍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動物——機槍戰象

一位美國下士乘坐在一頭斯里蘭卡大象背部操著著一把M1895機槍。下士之所以在大象之上是個謎,但大象從來不是美國軍隊採用的武器平台。這可能是一個宣傳畫面,而不是軍隊實際嘗試使用的東西。這隻大象對距離他耳朵幾英寸的那把機槍的聲音反應不佳。

槍是John Moses Browning的M1895 Colt-Browning機槍,綽號「 Potato Digger」」。M1895由John Browning在19世紀90年代開發,它是一種循環速度為450發/分鐘的帶式送風,氣冷式氣動機槍。由於武器採用了空氣冷卻,因此不需要水冷系統,因此重量僅為17公斤(35磅)。點燃的墨盒產生的氣體壓力可以通過一個通向氣缸的小開口從機筒中拉出。這種力量可以提供一個「自動」機械動作,驅動一個槓桿作用式手臂。手臂的移動需要在武器的下面留出8英寸的空隙,以免將手槍挖入泥土中。正是這種行為引起了武器的「土豆挖掘機」的流行綽號。該槍中等成功,但並不突出。

大象自古以來就被用於戰爭,但隨著15世紀火藥戰的到來,戰場上戰象的優勢開始發生變化。戰爭大象通常部署在軍隊的中心,在那裡它們可能有助於防止潰散或進行自己的進攻。他們龐大的身材和令人恐怖的外表使他們毫不畏懼重騎兵。在戰場外,他們可以攜帶沉重的物資,並作為一個有用的交通工具,然後機械化車輛使他們大多過時。進入20世紀,非戰鬥訓練的大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用於其他軍事目的,特別是因為動物可以在現代車輛有問題的地區執行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日節 的精彩文章:

三十年戰爭的歐洲騎兵軍備令八旗鐵騎聞風而逃
康拉德·舒曼的自由跳躍——第一個翻越柏林牆的東德士兵

TAG:日日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