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嘉叛亂——劉備與諸葛亮最後的人生角力

漢嘉叛亂——劉備與諸葛亮最後的人生角力

編者按

在三國歷史當中,夷陵之戰和白帝託孤是讀者耳熟能詳的著名事件。在劉備夷陵戰敗到白帝託孤短短几個月里,蜀漢南方邊陲之地永嘉郡的太守黃元發動了一場短暫而詭異的叛亂,成為這段歷史神秘的小插曲。

黃元沒有被寫入三國志,也沒有在三國演義里登場,關於他的記錄僅出現在三國志的先主傳和楊洪傳當中。然而,他寥寥數語的人生記錄和叛亂行徑,很可能揭示了劉備在人生最後時刻與諸葛亮角力的不為人知的秘密。今天,由啊哈道長為我們帶來深入的分析。

《太平廣記》有雲「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說的正是亂世對普通人的無情。不過偉人教導我們,任何事物都要辯證的去看。

正如同許劭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一樣,亂世,往往也是「能臣」轉化為「權臣」、「梟雄」的最好時機。

縱觀中國歷史,出權臣最多的時期,莫過於漢末三國和晉末南北朝,此時皇權尚未如明清時候集中,士族也沒有經歷武則天的打壓和黃巢的毀滅性破壞,因此在三國時期,東漢有何進、董卓、曹操這樣把控朝政的權臣,曹魏有最終取而代之的司馬一家,東吳也有一言興廢立之事的孫峻、孫綝兄弟。

唯有蜀漢,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千古第一名臣,已經衍化成了忠貞冠世典範的諸葛亮,不過大名垂宇宙的諸葛,真的就和劉備肝膽相照,魚水之喻嗎?

恐不盡然!

在劉備即位漢中王時期,諸葛亮的地位並不高。當時劉備剛剛擊敗曹操奪取漢中,聲望如日中天,麾下三大集團中戰功顯赫的從龍集團有關羽、張飛、糜竺、孫乾、簡雍等人,前三者地位都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無疑是勢力最大的一個集團。

而本土的益州集團,也有劉備重點提拔的法正、李嚴和黃權等人,「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其器重可見一斑。

而以諸葛亮為核心的荊州集團是相對而言勢力最弱的集團,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和劉備無疑是相當融洽的。

然而偉人說過,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劉備麾下勢力的平衡因為荊州的丟失和夷陵之戰的失敗被徹底打破。

首先,原先勢力最大的從龍集團,關羽戰死,張飛遇害身亡,劉備的小舅子糜芳投降東吳,這對於以糜竺為首的戚貴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糜竺不得不退出朝政,從龍派可謂元氣大傷。

而益州勢力方面,法正早逝後繼無人,孟達投降曹魏。三大集團的均衡態勢迅速被打破,荊州集團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迅速攀升。

此時的劉備,在進攻東吳重奪荊州的問題上,與荊州集團的領袖諸葛亮形成了巨大的分歧。為了避免權威喪失,劉備急需通過東征的勝利來重新鞏固自己的領袖地位,甚至對馬良說出了「朕亦頗知兵法,何必又問丞相?」這樣失態的話。

然而,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被東吳年輕的大都督陸遜擊敗,兵力損失慘重,益州集團另外一個重要人物黃權投降曹魏。

毫無疑問,在夷陵之戰大敗之後,劉備聲望大跌,駐足永安不肯回成都,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已然無人撼動。

這個時候,在蜀漢發生了一件非常耐人尋味的事情,那就是黃元叛亂。黃元當時是漢嘉郡的太守,漢嘉郡位於蜀國南部邊境地區。史書關於黃元生平的記載一片空白,後世猜測他和彭羕相仿,是蜀中人士,在劉備進川後被諸葛亮排擠,外放邊陲小郡。

而史書上對於黃元叛亂理由的記載非常之蹊蹺,《楊洪傳》這樣記載:「漢嘉太守黃元素為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病,懼有後患,舉郡反」,也就是說,僅僅因為和諸葛亮的個人關係不好,就舉郡謀反,這個理由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

偉人曾經一針見血的指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真的可能存在因為關係不好就舉郡謀反嗎?

首先,那個時候諸葛亮雖然掌權之勢已經不可阻擋,但在劉備託孤之前,諸葛亮依舊還是需要謹小慎微,而即使是在諸葛亮真是掌權的後期,其對從龍集團以及益州集團,也沒有太過分的打壓。

即使是同為託孤的李嚴,諸葛亮也在北伐時給予了後勤之權責,因此以諸葛亮的為人,像黃元這樣的宿將(能夠成為南疆邊郡之太守,在軍中的地位不會太低),僅僅因為個人關係不善就反叛,過於兒戲。

其次,黃元有足夠的魅力舉兵謀反嗎?楊洪對黃元的評價是:「素性凶暴,無他恩信」。那麼,黃元又是如何做到能夠舉郡反叛的呢?要知道,當時劉備的仁德之名和聲望,在蜀漢境內都是一時無二,素性凶暴的黃元能夠舉郡反叛,如此個人魅力,實在有些過於匪夷所思。

這時候,如果參考《先主傳》的時間線,我們或許可以推出一個大膽的假設:黃元的反叛,是劉備謀劃和授意的,其目的,就是劉備垂死一搏,希望能夠清除諸葛羽翼,給劉禪爭取政治空間。

《先主傳》記載「(章武二年)冬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不豫,舉兵拒守。……(章武三年)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這裡面非常春秋筆法的指出,黃元聽說劉備身體不適之後,就基本不聽(諸葛亮)宣了,一直到次年三月開始反叛進軍成都。

從舉兵自重到進攻成都,中間這四個月發生了什麼?只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諸葛亮去永安看劉備了。這時候留在成都的,幾乎都已經是荊州集團的勢力。而楊洪,雖然是益州人,但是諸葛亮在法正之後將其提拔為蜀郡太守,又轉益州治中從事。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心腹,在黃元反叛的時候,楊洪能夠派出劉禪的親兵去平叛黃元叛亂,其當時在成都的地位可見一斑。

昭烈廟的楊洪像

而且,楊洪對劉禪說:「元……不過乘水東下,冀主上平安,面縛歸死;如其有異,奔吳求活耳。」也就是說,黃元進攻成都失敗,所以只能乘水東下(去永安),希望劉備還活著,如果不幸劉備駕薨,就投奔東吳求活。楊洪的這段話非常費解,因為他把「面縛歸死」作為比「奔吳求活」更好的選項,表面上毫無邏輯可言。

但仔細想想,「面縛歸死」之所以好,好就好在劉備會赦免他,暗示了黃元叛亂背後有劉備的影子。黃元叛亂極其失敗,被楊洪派出的一個叫陳?(hū)的無名將軍平定,也顯示東征失敗、主力盡喪的劉備此時已經調動不了多少有生力量了。

黃元叛亂被平定,基本上消滅了劉備給劉禪一個政治空間的最後可能。這時候,劉備用歷史上著名的「白帝託孤」做出了最後的掙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先以篡漢的曹丕來比諸葛,其次又用「君可自取」給了諸葛亮足夠的心理負擔。或許有人會說這是陰謀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縱觀歷史,自夏啟家天下以降,還未有真心禪讓於非血親之人的。

而劉備,就更不會是了,從他給劉禪的起名就可以看出,大名禪,和義子劉封組成封禪,表字公嗣,繼承帝王之心一目了然。此前,為了劉禪順利接班,更是賜死劉封。這樣的劉備,會甘心讓諸葛亮「君可自取」?

而除了諸葛亮之外,益州集團唯一的領袖李嚴也是託孤大臣,尚書令、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的職責,和諸葛亮相互制衡已經非常清晰了。

劉、諸葛角力最後的結果,劉備並沒能給劉禪一個自主的政治空間。我們看一下劉禪,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沒有比封禪泰山和大赦天下更能彰顯自己存在感的行為了,地處西蜀,封禪泰山自然不可能。而劉禪在他的四十一個執政年頭中,一共大赦天下十三次,第一次是登基之後的慣例操作,第二次則是在楊儀私自殺魏延後劉禪受到朝中的巨大壓力,在登基十二年後再次大赦天下。不過很快,楊儀就被貶到黃元曾經叛亂過的漢嘉,隨後更是被下獄自殺。

而劉禪對諸葛亮的態度是否是真的事之如父呢?從諸葛亮死後就可以看出,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先是拒絕了為諸葛亮立廟,隨後又嚴禁朝臣奔赴喪地,一直到29年後,劉禪才下詔,在陝西勉縣修建了祭祀丞相諸葛亮的廟宇。

非常有意思的是,這一年,也是蜀漢的滅國之年。

後記

黃元叛亂在歷史上微不足道,今天能夠查閱到的史料,本文已經極儘可能展現給讀者了。

至於本文描述的劉、諸葛角力是否真實呢?相信各位讀者在心目中已經有了答案。啊哈道長和軒轅眾編輯部全體成員祝大家愚人節快樂!

哈,哈,哈,哈!

GIF

拓展閱讀

誰最衰最慘?三國十大悲情人物盤點

軍師聯盟番外篇:甘露之變,弒君之後

虎嘯龍吟時代,四場決定三國命運的大決戰

【手工MV】萌妹打造之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

啊哈

許天師傳人,芫荽真君

精通科學足球菠菜與算命

責任編輯:本因坊秀辰

軒轅春秋

軒轅春秋文化論壇,成立於2003年,聚集了一群大智若愚的文史愛好者。

掃一掃,一起重回三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轅眾 的精彩文章:

武俠地理志·江南的世家名門

TAG:軒轅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