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交易新手的豪賭!世界「短線殺手」如何成功突襲,狂賺4000萬美元?

交易新手的豪賭!世界「短線殺手」如何成功突襲,狂賺4000萬美元?

導讀

這是一個債券市場新手進行的一場豪賭,最後成為斯坦哈特交易生涯中的一場漂亮仗。1981年,斯坦哈特以5000萬保證金買入2.5億五年期國債,災難性地突襲了全球宏觀交易,從而大賺一筆。


本期的「交易鬼才列傳」將聚焦資本市場傳奇人物——邁克爾·斯坦哈特。這位有著世界級「短線殺手」之稱的華爾街著名對沖基金經理,一向以果斷激進的投資風格著稱。今天我們將回顧這位投資天才如何在1981年滿倉債券,並實現盈利60%。本文摘選自《我不是多頭:短線大師斯坦哈特回憶錄》,作者是斯坦哈特本人,金十對原文有所刪改。

斯坦哈特1940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珠寶商家庭,幼年時父母離異,父親將100股費城迪克西水泥公司的股票和100股哥倫比亞天然氣股票作為補償送給了他。

這份「像電流一樣」刺激了斯坦哈特的禮物,成為他步入投資界的敲門磚。13歲時,斯坦哈特開始研究交易報道,跟蹤「世界電訊」上所載的股票價格。他頻繁進入美林公司的辦公室,和那些「吸著雪茄的老頭們」一起盯著大屏幕,不久後開始買賣股票。


股票價格波動給自己手中的「金融資產」帶來的變化令斯坦哈特興奮不已。對他來說,像同齡人那樣用一個暑假打工去賺100美元實在無法與一夜之間就掙100美元來得有趣和刺激。

在父親的引領下,斯坦哈特在16歲便憑藉出眾的智商考入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金融學院,19歲便提前畢業。20歲那年,他在卡爾文·巴洛克共同基金那裡找到了一份證券研究的工作,開始了在華爾街傳奇的投資生涯。

股票愛好者突襲債券市場

從13歲開始,斯坦哈特就痴迷於股票了。從業餘投資人到職業投資人,從分析師到交易者再到首席投資組合經理,他的專長一直是股票市場。而他的職業生涯也一直沒有離開股票。

19世紀80年代初期,盤旋上升的通貨膨脹及其帶來的調控導致美國聯邦政府出現巨額財政赤字——足以消耗這個國家2.5%的經濟產出。


同一時期,被人稱為「厄運博士」的索羅門兄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亨利·考夫曼強調了他對固定收益證券的擔憂,他預測了可怕的歷史性高利率和飛奔的通貨膨脹率。

華爾街的其他經濟學家同樣看空債券,這是一種被他們稱為「徵用憑單」的東西——而且認為通貨膨脹率將會保持長期上升。油價已經在高位,而人們預測它會繼續上漲。

不過,斯坦哈特卻不這麼看。

所以,剛過去的這個春天,面對著飛速上漲的利率,斯坦哈特對債券市場進行了突然襲擊。他認為經濟會以超過人們預期的速度下滑,進而導致利率的良性下降。在這樣的前提下,斯坦哈特開始買入債券。他不是簡單地買入,而是利用財務槓桿買入,或者說他借錢買入,這樣就增加了風險。

他可以大量舉債是因為美聯儲對購買政府債券的貸款沒有準備金要求,不像股票那樣,因此他能借到的數額完全取決於經紀公司或銀行願意貸給我多少。

通常情況下購買債券能得到票麵價值的95%到99%。他看到了一個通過大量舉債獲取可觀收益的機會,不過要使用自己從沒有用過的槓桿額度。

20世紀80年代初期,斯坦哈特通過兩家對沖基金公司管理著7500萬美元資產,—家是旗艦基金斯坦哈特合伙人公司,另一家是海外的斯坦哈特合伙人公司。根據斯坦哈特的直覺,投入5000萬美元現金,又借貸了2億美元買入了2.5美元的10年期國債。

作為債券市場里的新手,從任何角度來看,他都在進行一場豪賭。但是,憑藉斯坦哈特在投資領域的輝煌歷史,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逆勢加倉 虧損上千萬


斯坦哈特的債券頭寸規模非常龐大,他向投資人公布月度持倉報告顯示,數額最大的長期頭寸竟然是美國國債。即使是在市場走向對他不利的時候,斯坦哈特依然保持自信。

很快,斯坦哈特的豪賭令他的投資人感到不安,主要是因為截至當時,斯坦哈特在華爾街的主要投資經歷是在股票市場。「你懂債券嗎?」投資人問道。「我把錢給你是讓你投資股票的,不是買國債。」這樣的抱怨聲不絕於耳。

有一些客戶在已經開始寄來贖回通知,要求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退還他們的投資。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就是一個代表。當斯坦哈特試圖闡述國債的吸引之處時,卻遭到了一眾投資者的圍攻。

他在債券市場確實沒有經驗,甚至不懂它的機制和語言。而斯坦哈特又偏偏在多數人認為利率要上升,債券要貶值的時候跟大家背道而馳。這是一個斯坦哈特不太自信的新領域,尋找轉機的壓力,再加上投資人不滿,讓他經歷了一場精神煉獄。

更糟糕的是,在隨後的幾個月內,當市場朝著對斯坦哈特不利的方向發展時,他又不斷加倉。確實有一段時間很難熬。基金賬面上一度虧損1000萬美元。

耐心等待 債市終逆襲

每個星期五下午,斯坦哈特都焦急地等待美聯儲宣布貨幣供應數字,特別是M1、M2。像他這樣的債券多頭都希望貨幣供應不再增長。這將意味著經濟增長變緩甚至可能走向倒退,對債券持有人來講這是好消息。

斯坦哈特利用公司內的資料和金融圈裡的資料來尋找經濟變化的蛛絲馬跡。他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紐約計程車指數,反映打著「空車」燈的計程車比例,他希望更多的車亮起「空車」燈,來反映需求的減少。

債券對斯坦哈特1981年9月30日結束的財年的收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當時斯坦哈特持有的債券的收益率達到10%,而標普500指數同期下降了3.5%。但逐日、逐周和逐月的波動卻相當大。

當來溫告訴斯坦哈特債券市場上揚,他們獲得60%的收益的時候,斯坦哈特的滿足之情溢於言表。一年來斯坦哈特一直在等待這個大轉折。

現在它終於到來,而且是幾乎在一夜之間完成的。利率開始下降,債券的價格上漲,業績開始飆升。這是斯坦哈特金融生涯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斯坦哈特一年的任務已經完成。他總共投入了2.5億美元,5000萬是自己的,2億是借來的,現在的利潤是4000萬美元。到這個財年結束的時候他會獲得97%的收益。

事實上,這是一個享受職業價值實現的時刻——但跟往常一樣,斯坦哈特不會允許自己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維持最優秀業績的壓力讓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即便是實現了目標,就像他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大多數情況,斯坦哈特的喜悅通常也是短暫而收斂的。爭取成功的過程比勝利的果實更能讓他感到幸福。

這種投入,或者叫痴迷,同時存在於結果和過程當中。他覺得自己就像歌德筆下的浮士德,不斷朝著新的目標前進,而不會留戀過去的成績。斯坦哈特一直在想,將來會有什麼事情會比金融市場上的成功更讓人滿足。

下期預告


一個債券市場的小白卻意外預見了市場的走勢,這與斯坦哈特果敢激進的投資風格顯然分不開。不過,交易大師也有翻身落馬之時……更多詳情,請關注下期的交易鬼才列傳之邁克爾·斯坦哈特(二):突襲全球宏觀交易鎩羽而歸。

金句推薦:

這種投入,或者叫痴迷,同時存在於結果和過程當中。他覺得自己就像歌德筆下的浮士德,不斷朝著新的目標前進,而不會留戀過去的成績。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寫出你認為的金句!

留言點贊量前5名的聽眾,能獲得定製禮物哦!

歡迎留言、分享!

邀請你的小夥伴來幫你點贊助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辛聞社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easy to win?2018中美貿易戰打響

TAG:環球辛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