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10歲、30歲、50歲,不同的掃墓心情

清明:10歲、30歲、50歲,不同的掃墓心情

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風俗文化。這絕對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尋一個空間寄託生者的哀思,是感情的抒發和人情的體現。再過幾天就是清明了,"年年歲歲清明至,歲歲年年祭親人"。


關於掃墓,不同的年紀,真的是不同的體會

10歲時,那是小時候,大多數人跟著爺爺奶奶去掃墓,祭奠著自己也說不上名字的曾祖先人,心情也沒有那麼的沉重,或許更多的小孩手裡燒著紙錢,嘴裡念叨著「保佑」,還覺得一家人聚在一起燒紙有點兒"好玩"吧?

30歲左右,也許祖父輩的至親就成了被祭奠的主角,而墓碑上自己的名字也被刻在了孫輩那排,這時候掃墓的心情就再也不能"輕鬆"了,記憶里小時候的一幕幕重現,只能燒更多的紙錢,虔誠的希望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另一個世界都能接到,在那邊能不用再節儉了,也祈求保佑父母身體康健,自己事業順利發大財,有兒女的能健康成長;

再後來,50歲了,被祭奠的主角成了父母,以後的清明再也沒人領著以小輩的身份去掃墓了,不知不覺自己接下了父母的棒子自發的帶著孩子回老家掃墓,去給父母的墳頭除除草,買上大量的紙錢和金銀,一句詩形容心情就是"盡孝之心未有報,已是陰陽兩處人"。悔恨自己還沒怎麼盡上孝,就和此生至親陰陽兩隔,也再也沒機會了,內心悲愴不已;

再後來,當年齡入花甲近古稀,慢慢的被祭奠的主角變成了自己這一輩的了,也許是看透生死的釋然,但是內心的悲傷應該也不會少。宋朝的大詞人蘇東坡曾悼念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也許凄涼,就是最真的心情寫照吧?

各位看官,時光匆匆,你現在又處於哪個人生階段呢?話說下周四就是清明節了,國家法定放3天假,小編勸各位,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回家鄉給先人掃掃墓吧,不要覺得是迷信!同時,要更加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失去後才追悔,你們說是不是?

最後,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分享自己真實心情!

(註: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Y說農事 的精彩文章:

TAG:小Y說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