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陰之變是怎麼回事,是剃髮令引起的嗎?

江陰之變是怎麼回事,是剃髮令引起的嗎?

原標題:江陰之變是怎麼回事,是剃髮令引起的嗎?


作者:韓尚蒙,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1644年清軍入關之後,雖然一路勢如破竹,但也遇到了較為激烈的抵抗。清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黎民不安。因而造成的慘案也有很多,其中在江南則有著名的「三大慘案」,即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陰之變。揚州之戰的史可法的事迹可歌可泣,其實清軍在江陰遇到的抵抗更為激烈。那麼,江陰之變是怎麼回事呢?

1645年,多鐸率大軍攻佔揚州、南京等地,江陰也歸降清朝。清軍下達剃髮令,江陰知縣方亨在本縣內也嚴厲地貫徹落實此令。但當地民眾強烈地反抗,並將方亨監禁。清軍聞訊,立即猛撲江陰這座小城。在這種逼人的形勢下,閻應元、陳明遇和馮厚敦擔任起抗清的重任。閻應元曾任江陰典史,典史是負責縣裡抓捕盜賊等事務的官吏,他曾經率領鄉民抵禦海盜,懂得用兵,於是眾人推舉他主掌軍事。



清朝剃髮的樣式變遷


在備戰過程中,江陰守軍聚集南明軍隊留下來的武器裝備,有一千多尊佛郎機大炮,火藥三百罌、一千多桿鳥銃和鉛鐵九千石。江陰守軍並制定了守城的方法,用木頭堵塞城門,城牆上每十人一垛,每百人擁有大炮一尊。清軍在江南一直勝多敗少,連戰連勝,萬萬沒想到竟然在江陰小城遭遇到如此激烈的抵抗。為了攻陷江陰,清軍先後調來二百餘門火炮,最後那一批火炮威力尤其大,最終將江陰城城牆炸開一個口子,清軍蜂擁而入,將江陰城一舉拿下。


江陰城門


雖然攻下江陰,但清軍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清軍一方有三個王爺參與戰爭,還有不久之後晉陞親王的尼堪和博洛,但三個王爺皆戰死,八旗成員中有39名在此役中戰歿。當然,在攻取江陰的過程中,投降清朝的漢軍也參與此戰。但漢軍大部為炮兵,不是近距離作戰,因此傷亡並不大,而八旗和蒙古軍隊則負責近距離接敵作戰,傷亡較大。江陰守軍一方,城破後,閻應元進行巷戰被擒,就義於棲霞禪院;陳明遇舉家自焚;馮厚敦自殺,家人投水而死,三人被後世稱為「抗清三公」。城中居民或投水自盡或被殺,最後只有五十三人因躲避得當幸免於難。據史書記載,此戰中清軍傷亡7萬餘人,江陰守軍傷亡17萬餘人。



抗清三公

清軍此前攻略江南,所到之處,官民或抵抗或降,幾乎沒有遇到太大阻礙。但是,此戰前後延續竟然長達八十一天,可見江陰守軍抗清的決心。


參考文獻:


黃一農:《官方與民間、史實與傳說夾縫中的江陰之變(1645)》


溫睿臨、李瑤:《南疆繹史》


聶作平:《江陰:剃頭運動的犧牲品》

編輯: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清朝時期的宮廷銅版畫是怎樣個情況?
大歷史中的「小」人物:魯佩特·哈茨與南京大屠殺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