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回顧元朝的建立歷程

原創:回顧元朝的建立歷程

元朝的建立

大哉乾元

帝國分裂

中統元年(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 。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12月,忽必烈封吐蕃薩迦的八思巴為「國師」,命八思巴率領一些吐蕃語文學者重新創製蒙古文字。成吉思汗建國時,曾由塔塔統阿依據畏兀字母拼寫蒙古語言,製成蒙占文字行用 。中統五年(1264年)忽必烈才最終戰勝阿里不哥,隨後遷都大都(今北京),以上都為陪都。

然而,支持阿里不哥的窩闊台汗國拒絕歸附忽必烈而實際上獨立。蒙古察合台汗國被忽必烈、阿里不哥、窩闊台汗國等勢力多次爭奪,後與窩闊台汗國的海都結盟對抗忽必烈。這兩個汗國位於今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中亞河中地區一帶、金帳汗國為朮赤之長子拔都在乃馬真元年(1242年)正式建立。伊兒汗國為旭烈兀在元憲宗六年(1256年)正式建立,包括大伊朗等地。金帳汗國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已實際上獨立,僅伊兒汗國承認忽必烈的大汗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造成蒙古帝國實際上的分裂。

元朝建立與統治中心向中原轉移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在其領地內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大元」。至此,元朝的統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轉移。這是蒙古政權由世界性大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然而在此同時蒙古四大汗國(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先後各自為政,直到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與蒙古諸王在意識到內戰是破壞大蒙古國的基業下終於達成議和,四大汗國名義上重新承認元朝皇帝為大蒙古國大汗,彼此間設驛路、開關塞恢復往來。

元朝保留了朮赤汗和伊兒汗在河東路、河南等處的份地,每年頒給歲賜。伊兒汗國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冊封,頒發「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作為元朝的藩屬國。此後金帳汗國的數位君主,如脫脫(肅寧王)、月即伯等也得到了元朝皇帝的正式冊封。最後引發窩闊台系的海都出兵爭奪汗位,造成漠北地區動蕩不安,史稱海都之亂。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與蒙古高原地區。

至元九年(1272年),在劉秉忠規划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年(1273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賀 。忽必烈建國後,仍然十分注意保持和發展蒙古民族的語言與文化。


早在元世祖在與阿里不哥作戰與整頓國內之際,因為無暇對付南宋,於是派郝經對南宋提出高壓的議和內容。當時南宋宋恭帝僅五歲,由謝太后垂簾聽政,大權由謊稱擊退蒙古軍的賈似道掌握。由於賈似道畏懼謊言被擊破而幽禁郝經。

中統三年(1262年)南宋拉攏山東漢人世侯李璮,發起李璮叛亂。元軍平定叛亂後,元世祖斷然廢止漢人世侯,以蒙古人直接管理地方事務,並且準備南征南宋。

至元五年(1268年)元世祖發起元滅宋之戰,首先派劉整與阿術率軍攻打襄陽,史稱襄陽之戰。至元十年(1273年)正月,元軍攻破樊城,都統范天順自殺,統制牛富率軍巷戰,後亦赴火自盡。這年二月,襄陽宋將呂文煥向元軍投降。襄、樊這一軍事重鎮的陷落,決定了南宋滅亡的命運。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軍攻下襄陽,宋將呂文煥投降,隨後中書丞相史天澤和樞密院使伯顏率軍順漢水南下長江,目標建康。

至元十二年(1275年)降將呂文煥率元水陸聯軍於蕪湖擊潰賈似道的南宋水軍,史稱丁家洲之戰。隔年元軍攻陷臨安(今浙江杭州),謝太后與宋恭帝投降元軍。然而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張世傑與陳宜中等大臣持續在江西、福建與廣東等地抗元。元軍陸續攻下華南各地。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廣東崖山。至元十六年(1279年)3月,張弘范在崖山海戰攻滅南宋海軍, 陸秀夫挾持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統一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520多年的分裂局面 。


統一全國後,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後使高麗、緬甸、台城、安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

對日本方面,忽必烈從中統七年(1266年)到至元十年(1273年)間曾先後六次派使臣前往日本招降,但是不是在中途遇上海暴,就是被日本拒絕。於是,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派忻都、洪茶丘率兵出征日本,但是遭到日軍的阻擊,失敗而還。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又以日本殺害蒙古使者為由組軍十萬征討日本,但是在日本鷹島遇到了颶風,蒙古船隻大部分被海浪破壞和擊沉,軍隊也大半死傷,蒙古對日本的侵略夢想最終以失敗告終 。

忽必烈稱帝後,安南國被迫稱臣納貢,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朝設立安南宣慰司,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忽必烈之子鎮南王脫歡領兵出征安南,安南王兵敗後撤離都城,隱蔽于山林間,元軍最終由於水土不服,不得不撤兵。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再次命脫歡為統帥進攻安南,遭到安南人民的頑強抵抗,加上酷熱疾病的不斷發生,元軍的這次侵略又以失敗告終。至元三十年(1293年),忽必烈派兵第三次出征安南,但是,第二年忽必烈就病死了,元成宗即位後,下詔罷征安南。元朝對安南的戰爭到此結束。南宋滅亡後,占城自願歸附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派唆都出兵占城,受到了占城軍民的奮力抵抗,唆都戰死,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蒙古軍不得不撤回,此後忽必烈雖然有幾次派兵出徵佔城,但均告失敗。

至元十四年(1277年),緬兵發兵侵擾元朝千額、金齒等地,雲南行省遂派兵征討緬國,招降了三百餘寨。至元二十年(1283年),忽必烈再次派兵攻掠緬國,緬國十二部投降,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緬國庶子廢緬王后自立為王,元朝藉機再次攻緬國,從此緬國臣服納貢。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命爪哇國國王親自朝貢,但遭到拒絕,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派史弼等征討爪哇,適值葛郎國叛亂,爪哇國王的女婿遣使投降元朝。元朝遂派兵幫助爪哇國招降了葛郎國,葛郎國假意投降後不久卻夾攻元朝,元並被迫兵敗撤回 。


由於元朝廷需要賞賜大量財寶予宗室貴族,加上開支繁重,財政日漸緊張,朝臣為了財政問題發生爭執,分裂成以許衡等漢人與漢化蒙古人為首的儒臣派與以阿合馬、盧世榮與桑哥等色目人與漢人為首的理財派 。儒臣派認為元廷應該節省經費、減免稅收。理財派認為南人藏有大量財物,應沒收以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由於元世祖信任阿合馬,設立尚書省解決財政問題。而儒臣則以受漢化更深的太子真金為核心與阿合馬抗衡 。最後阿合馬被刺殺,太子真金也因為得病而死。然而元世祖不信任儒臣派,依舊任用理財派官員來解決財政問題,導致財政惡化 。


元憲宗八年(1258年),西征軍攻陷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

元憲宗九年(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中統元年(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但是因旭烈兀因蒙哥死亡而返回蒙古,留下的小部隊於中統元年(1260年)9月在巴勒斯坦境內阿音札魯特戰役遭遇埃及穆斯林兵團阻擊。至此蒙古西徵到此為止。除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地區以外,西亞、中亞、以及中國北部,均已處於蒙古人控制之下。

元憲宗九年(1259年)蒙哥在征南宋時陣亡,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為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為大汗。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爭奪汗位發動戰爭,直到中統五年(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遷都大都(今北京)。於至元十二年(1275年)抵達元上都(開平),隨後又抵達大都(北京)。馬可的聰明一直非常討忽必烈喜歡,封他許多官,也派他到各地為元朝皇帝的使者。馬可·波羅去過中國很多地方和見到許多比歐洲先進的文化成就。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委託,從泉州出發經海路護送蒙古公主闊闊真到伊兒汗國成婚。忽必烈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後,可以轉路回國。元貞元年(1295年)波羅一家人回到歐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小兩口 的精彩文章:

原創:元朝建立之前

TAG:歷史的小兩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