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是中印大日子,新德里酒醒了沒?

今天是中印大日子,新德里酒醒了沒?

68年前的今天,中國與印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今天是中印關係的大日子。

68年前的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印度,這個集大國、鄰國、發展中國家等身份為一體的重要力量,與新中國開始了跌宕起伏的新征程。

去年洞朗對峙,是近些年中印關係的重要節點。很多過去被掩蓋的分歧和矛盾暴露出來。雖然最終中印兩國憑藉理性和剋制,妥善化解了洞朗危機,但一些微妙的變化發生了。尤其是印度的心態,從那時到現在,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變化軌跡。

誰贏了

洞朗對峙結束之初,印度有相當一部分媒體歡呼這是「印度外交的重大勝利」,再次充分體現出三哥的迷之自信。印度輿論在這種微醺的狀態下持續好久。

印度《金融快報》標題:印度外交重大勝利:洞朗危機隨中國撤出結束

該文章寫道:印度沒有回應中國的口頭攻擊,而是堅持通過對話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兩個國家的決定被媒體解讀為印度外交的勝利,受到了其他國際大國的讚揚。

好么,兩國談妥了,全成了印度的功勞,還不辭辛苦拉其他國家捧哏讚揚。

再看看印度《經濟時報》標題:印度不費一兵一卒贏得洞朗戰爭。

類似這樣「揚我國威」的報道,印度應該是數不勝數了。

在這裡討論中國和印度到底誰「贏了」那場對峙,刀妹認為是沒太多意義的,緩解緊張局勢,對兩國都是有利的,如果用民族主義的視角解釋這個決定,永遠都會各說各話。

洞朗之後,中國在該邊境地區增加了永久性駐軍和軍事裝備,還進行了數次大規模實戰演習,印度洋上也開展實彈演習。可以說,洞朗危機的確提升了中國對該地區的軍力部署和重視程度。想必,印度若想在該地區繼續折騰些幺蛾子,要難上加難了。

不少人因此想起了幾年前的釣魚島「國有化」危機。日本政府的「購島」鬧劇,讓中國實現了對釣魚島的常態化巡航,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這種類比是不成立的,畢竟釣魚島是我方並沒有實際控制的爭議地區。而印度洞朗事件之後,我方增加軍力的仍然是我實控領土。

不過刀妹覺得,雖然短時間內路修不了了,但中國保持並發展了對西里古里走廊的威懾。中國最大的改變就是補上了一些威懾力的漏洞。

印度當然也是有所變化的。最起碼原先更樂於對周邊國家揮舞大棒的印度人,胡蘿蔔給的是越來越粗了。下面這張圖可以明顯看出,今年印度對周邊鄰國的援助有了顯著增長。

印度在加強對這些國家的控制力上更為積極了。洞朗之後,中印之間有過好幾次風波,斯里蘭卡、馬爾地夫,每次幾乎都被媒體冠上了「下一個洞朗危機」的稱呼。 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危機好像就要重演。

暖風

幸好,印度決策層還是比咋咋呼呼的印度媒體,要清醒得多。

過去幾個月間,印度不斷做出改善印中關係的舉動。印度外交秘書顧凱傑早些時候訪問中國,印度內閣秘書要求資深政客以及國家公務人員不得參加達賴紀念流亡60周年的活動。這是向中國釋放一個信號,即印度尊重中國的敏感點及核心利益。印度駐華大使班浩然稱,印中政治層面的交流已經恢復。

「印度正尋找共同利益,重新校準與中國的關係。」這位大使說。

而中國商務部也向印度派出了貿易代表團,簽署101項貿易協議,合同金額達23.68億美元,涉及紅茶、蓖麻油、薄荷油、椰殼纖維、咖啡生豆等眾多印方優勢產品。

這些跡象,對中印關係來說,無疑是積極的。

大眾的剋制

從普通大眾的視角來看,洞朗對峙所引起的民族主義情緒還是有限的,雙方雖然都有一些偏激的聲音,但大眾的表現相對都是克制的。

印度百姓也沒有完全追隨媒體的腳步來一場昏了頭腦的狂歡。刀妹跑去Quara上看了不少印度人對於洞朗對峙和中印關係的問答。對於「中印在洞朗危機中誰是勝利者?」這個問題,認為和平解決洞朗對峙是雙贏的局面的印度人至少佔了一半。

當然,充滿情緒的回答也有不少。印度有網友覺得中印開戰印度一定能搞死中國,中國甚至有荒唐的謠言說,政府為了讓印度撤軍,答應向印度提供200億美元貼息貸款。

哪個國家都有公知五毛憤青,可以看到,主張「喊打喊殺」和主張「懷柔綏靖」的人,在中印兩國都是存在的。

未來

需要看到,中國實力的快速增加,的的確確讓印度很難淡定。

印度在南亞次大陸處在中心地位,經濟在南亞也是超強地位。除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相鄰之外,整個南亞其他國家都是圍著印度、彼此互不相連。

印度一直把南亞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也一直把防範區域外任何大國進入南亞當做原則,他們當年對美國就很防範,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加,這些國家對我們親近感不斷增多,印度鬧心可想而知。

一些印度人可能會覺得目前中國「將強未強」,是印度「欺負」中國的一個窗口期。但刀妹覺得,如果印度人足夠聰明,就不會像個小國一樣,將時間浪費在這些毫無意義的挑釁,而是抓緊時間修鍊內功。

兩國有不少合作的空間和機會。維護西北安全,抵抗非傳統威脅,印度實際上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盟友。

經濟上看,兩國雙邊貿易額去年達到創紀錄的845億美元,中國60%的航運經過印度洋。中印兩國有很多貿易空間可以挖掘,如果印度不是出於政治考量對「一帶一路」冷眼相待,莫迪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而這位總理現在也不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從文化科技角度,其實兩國人民也沒有互相排斥。寶萊塢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熱映,又叫好又叫座。中國小米手機甚至已成為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名牌產品。

中國願意和平解決洞朗爭端,也是因為中國並沒有將印度視為「敵人」或者戰略對手,看到了與印度仍能坐下來好好談,給與兩國更多和平發展時間和空間的機會。

穩住印度,相信也是中國外交一個重要課題。印度是中國戰略環境中的一個變數。印度是否與中國為敵,印太聯盟是不是能夠真的立起來,對中國是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危險方向。畢竟現在的印度自信心爆棚,對中國又心存不滿。

從1950到2018,刀妹希望,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終能真誠地將雙手握在一起。

來源:補壹刀

呼叫81192!你在哪兒?請返航!

仗還沒打,就有人要割地求和!

中俄邊境那54隻斷手,是他們乾的?

金正恩,為何而來?

這所211大學突發研究生自殺事件,案件核心人物發聲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Face ID技術領先安卓機至少兩年
留給台灣的時間不多了?黃智賢:如何統一,我怕台灣失去選擇的可能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