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兵馬俑展何以在英國大受歡迎?

秦兵馬俑展何以在英國大受歡迎?

2000多年來,一群真人大小的兵馬俑秘密守衛著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直到1974年的一次偶然發現,才揭開了這個消失的帝國的神秘面紗。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每次的海外展覽也都是博物館年度最受歡迎的展覽之一,遊客們即使需要排上數小時的隊也要一睹這些傳說中的泥人的風采。

2018年2月9日到10月28日,主題為「秦始皇和兵馬俑」(China"s First Emperor and the Terracotta Warriors)的展覽由英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和陝西文化遺產交流中心主辦,在英國利物浦世界博物館展出。這次展覽跨越了近1000年的中國歷史,從春秋戰國的衝突和戰亂,到秦漢時期的成就和文化遺產,展品近200組,其中一半從未在英國展出過。這註定又將成為一場不可錯過的國際大展。

展廳外排隊的人群

借專業之便,筆者有幸參與到了此次展覽的準備和布展工作,也因此機緣,採訪到了此次展覽的客座策展人林政昇博士。林博士先後獲得牛津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士和博士學位,後任職英國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高級研究員,負責亞洲藝術品收藏的研究和展覽工作,其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早期物質文化和漢代文物。

英國國家博物館展覽海報

兵馬俑再度登陸不列顛

澎湃新聞:秦兵馬俑從發現之日就一直備受關注,先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此次展覽吧。有哪些值得特別關注的亮點?

林政昇:這次展覽主要是以秦代的兵馬俑為主,但是我們也把故事往上往下延伸。一開始,我們先介紹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包括秦國的發跡,它是如何經過改革累積實力直到到戰國末期統一天下的。之後,是秦朝的發展,這是我們的核心板塊,秦在短短的15年之間有哪些政績,包括地面的、地下的文物所反映的以及史書上記載的。漢代是我們第三個板塊,秦對漢代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漢代是繼承了秦的制度,才有了之後的大發展。

此次展覽最大的亮點當然還是兵馬俑,其次,約有一半的展品是從未在英國展出過的,比如有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和研究所提供的一些40年前從漢代景帝、武帝皇家陵墓和秦景公墓等其他墓葬中發掘出來的文物。很多展品都展現了君王對永生的追求,以及人們「事死如事生」的理念,這些能很好的幫我們理解2000多年前人們的生活以及對現代人日常生活的影響。

澎湃新聞:秦兵馬俑上一次在英國展出還是十年前,在大英博物館,成為大英博物館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展覽第二名,總參觀人數超過85萬人次,僅次於之前的圖坦卡蒙寶藏展(1972年,參觀人數超過165萬人次)。這次是什麼樣的機緣讓您選擇了利物浦呢?

林政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利物浦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利物浦的華人社區是歐洲最古老的。同時,今年恰好也是利物浦獲得「文化之都」稱號的10周年,這次展覽也是紀念活動的一部分。另外,利物浦國家博物館是一個英格蘭地區除倫敦外的唯一國家級博物館,所以我們決定將此次的展覽在利物浦舉辦。

進入展廳,迎接觀眾的是圉人俑和馬俑。秦,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隨葬坑出土,國家一級文物

澎湃新聞:兵馬俑有千千萬萬件,為什麼選擇這些兵馬俑?

林政昇:據統計,現在兵馬俑總共發現有大約8000件。目前為止,出土的兵馬俑只有2000件。這2000件,復原之後,提供研究、教學和展覽使用,其他的6000件,還埋在地下,目前還沒有發掘計劃,因為每件兵馬俑的發掘和之後的保護工作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事實上,除了兵馬俑之外,秦始皇陵還有其他600多個隨葬和陪葬坑,短期內是不可能發掘完的。

這些出土的兵馬俑面部特色可謂千人千面,每一件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選擇的這些兵馬俑代表了不同的階級,比如將軍俑、戰士俑、步兵俑、騎馬俑、還有看守馬匹的管理員,所以我們盡量選擇不同類型的俑種來展覽,因為中國政府對兵馬俑的展覽數量有限制規定,每次不能超過10件(包括馬俑),但是通過這十件,我們對於兵馬俑會有一個很好的概覽。

此次展覽中的7件兵俑和1件圉人俑。秦,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隨葬坑出土,國家一級文物

彩繪步兵俑和騎兵俑,漢,陝西省咸陽市楊家灣出土,高50厘米左右,國家二級文物

西方視野下的兵馬俑

澎湃新聞:兵馬俑的發現對西方人了解和認識中國有什麼影響呢?

林政昇:兵馬俑特殊的地方就是,在他們被發現之前,中國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風格的作品。首先,就是這種真人的尺寸。第二,就是寫實程度。一般的中國雕塑不是寫實風格的,特別是其中一個兵馬俑還出現了肌肉線條的紋理,一些人就認為這可能是受到中亞或者更遠的希臘藝術的影響。

西方人對兵馬俑的意義是不太了解的,他們不了解為什麼中國人要花這麼多時間、這麼多精力,去製作這些千人千面的俑,還埋在了地下,外國人會覺得這有什麼用呢?因為他們不了解中國人對人死之後的觀念,這一點古代中國人的思想和古埃及人比較像,相信來世,也就是下輩子,相信來世是這輩子的延續。他們認為現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同樣會發生在來世,所以皇帝會把他們需要的東西同他們埋葬在一起,包括僕人、軍隊、青銅器、金銀器等。

除了兵馬俑,本次展覽還展示了很多秦代其他文物,讓公眾更全面的了解秦代生活。圖為秦代錯金銀樂府鍾,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出土,通高13.14厘米,國家一級文物。樂器,通體有錯金銀紋飾,在鍾鈕的一側原刻有小篆體「樂府」二字,一般認為樂府是漢代的官署,「樂府」鐘的出土,證明了秦代就有樂府的設置。資料顯示,此鍾內壁有四個調音帶,經測試,目前屬於C調。? Mr. Ziyu Qiu

澎湃新聞:兵馬俑的主人公是將士,這是否與中國強調的和平形象不同?

林政昇:這個倒是很難解釋。「和平」這個概念在戰國時期就有很多思想家提出來,兵馬俑,事實上,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來世不受攻擊,它所強調的是防禦,而不是攻擊,是幫助墓主人抵禦外來的侵襲。

兵俑展區

東西帝國與文明發展差異性

澎湃新聞:在民族國家出現之前,「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主流的一種政體形式,但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不同的帝國呢,比如秦漢帝國或者大英帝國?

林政昇:「帝國」這個概念就是以自己為中心,把鄰國并吞起來擴大成自己的領土且把利益往本土輸送。秦漢帝國、大英帝國,還有羅馬帝國,都是一樣的,他們都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吞併其他國家。

大英帝國對現在的影響還很深遠,他們在18、19世紀的時候,實力強大,佔據了很多國家,像印度、澳洲都是大英帝國的領土範圍。秦漢帝國也是一樣的,領土範圍廣闊,今天韓國北部、越南北部都是秦漢帝國的領土。所有的這些帝國都是一樣的,都是以武力來擴大自己的疆土和權利。帝國時代是不可能有和平的。

一號銅車馬

澎湃新聞: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英國的狀況是什麼?

林政昇:公元前200年的時候,中國是秦統一天下,而大英帝國還遠沒有出現。之後公元前後,英國被羅馬帝國吞併。那時候的羅馬帝國以義大利為主,擴張到現在的法國、英國等國家,像剛剛講的,羅馬帝國是沒有和平的,是以武力為主的擴張。所以在這段時間裡,英國是在羅馬統治之下的。

澎湃新聞:怎樣看待這樣的差別?

林政昇:每個國家的歷史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發生在每個國家的石器時代、鐵器青銅時代等各種時代,都是不一樣的,不是在同一時間一併發展的,歷史不是線性的。你想想看,現在亞洲和西方世界非常先進,但非洲國家還是很落後。所以每個國家、每種文明的時間和長短都是不一樣的。

二號銅車馬

澎湃新聞:兵馬俑所代表的是一種中國傳統的帝王理想,背後是中國古代信仰世界的表達,英國人如何理解這種價值觀念?如何向公眾傳達這個信息?

林政昇:英國文化與中國文化不同,通過這個展覽遊客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信仰體系。許多基督徒相信他們死後會去天堂,這與中國古代的來世概念並無太大不同。古代中國人創造兵馬俑這種所謂的來世信仰的表達,跟文化背景不同有關。通過這次展覽,我們試圖揭示中國古代文化——秦代的人們,他們的想法是什麼?他們為什麼要創造這些兵馬俑?這些兵馬俑背後有什麼樣的意義?這有點像木乃伊的發現,起初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重要性,直到其背後的文化觀念被了解和解釋。

澎湃新聞:您博士念的是中國美術史,從美術學的角度,您如何看待兵馬俑和西方雕塑的藝術風格之間的異同?

林政昇: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每個朝代和外國的聯繫都沒有停止過,所以西方世界的一些國家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反過來,中國有些東西也吸收到了西方文明。像元代的時候,因為受到貿易的影響,產生了很多的青花瓷,這些青花的製造就是為了滿足中亞一帶伊斯蘭國家的需求,所以這些青花的造型比較大,器形、紋飾都是模仿伊斯蘭國家的金銀器為主。這類影響都是相互的。

有些學者認為兵馬俑的寫實風格可能是受到中亞,甚至希臘的影響,但我們需要找到更多的證據來證明。實際上,秦漢時期的中國雕塑和西方雕塑還是有差異的。西方雕塑是石頭上的刻畫,重在雕,而中國兵馬俑則重在塑。雖然風格上都注重寫實,但審美表現上並不相同,西方雕塑注重肌肉線條和身體比例,而兵馬俑側重的是規模上的氣勢和人物嚴肅的表情刻畫。其次,在主題表現上也是不同的,西方的雕塑以塑造諸神為主,一般都賦予了美好的寓意,比如勝利、和平、自由等,而兵馬俑則是寫實的生活(戰爭)場景,體現的是軍隊的氣勢,是古代中國結束人殉的代替品。因為功能的不同,在藝術審美上還是存在差異的。

澎湃新聞:相信這又將是英國博物館歷史上的一次壯舉,預祝我們此次展覽圓滿成功!感謝您的分享!

觀展的英國民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李子的家園 的精彩文章:

TAG:小李子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