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杏花的前世今生

杏花的前世今生

杏花是仲春二月的花神,此時開得最艷。

在中國文化里,杏花不象梅蘭菊竹那樣形象穩定,地位牢固,她的身世比較大起大落。

先秦時,杏花地位很高,被拿來指代孔聖人和儒學。相傳孔子當年開壇講學的地方種有杏樹,稱為「杏壇」,後代「杏壇」便代表了孔子和儒學。「會見春風入杏壇」「講壇春暖杏花香」都是後代詩人在拜謁孔廟留下的詩句。

杏花也代表中醫。傳說三國時期的名醫董奉為人看病不收錢,病人想要報答他就在他門前種棵杏樹,時間一長,杏樹成林。大家就用「杏林」來讚揚醫生,醫生也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春暖」「譽滿杏林」都是誇醫生的。

唐朝時,科舉考試放榜的時間正好是杏花花開的時間,考中的新科進士們要參加一場在杏園舉行的探花宴,所以杏花就和進士及第聯繫起來,被稱作「及第花」。有「杏是唐人及第花」的詩句流傳。

一直到中唐,杏花的形象都很傲嬌。但晚唐以後,在文人筆下,杏花的形象開始變了。破壞杏花形象的第一號人物是晚唐薛能。

杏花

唐 薛能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

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

薛能把杏花比喻成輕佻風流的青樓女子,杏花的節操被他碎了一地。到宋朝以後,杏花更是被文人評鑒為「艷客」和「風流樹」,清代李漁還說:「樹性淫者,莫過於杏。」真是年代越靠後,越不考慮杏花花神楊貴妃的感受了。

杏花形象被逆轉,是因為杏花開得太早,桃花、櫻花、梨花還含苞的時候,杏花就開得很燦爛了,杏花花朵顏色多變,含苞的杏花是紅色,初開粉色,落時白色,這些特點在唐宋之後的文人看來,便有了耐不住寂寞,品行不堅,用心不專的含義,乃至被比喻成了艷客、妓女。

在很多文人筆下,杏花開得特別熱烈有活力,但詩人寫下充滿活力的杏花詩時候,也許真沒想到杏花的熱烈會被後人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了,比如下面這首。

遊園不值

南宋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趁春日天氣晴好,去尋訪友人,但敲了很久門,也沒人來開門,也許是園主人愛惜地上的青苔被我們踏上了鞋印吧。但沒關係,因為花園裡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你看,不就有一枝紅杏越出院牆,在園外盛開了。

紅杏關不住,春色關不住,春天關不住,所有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也都是關不住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活力四射,還挺正能量的吧。不過這首詩被簡化成「紅杏出牆」之後,味道就變了。

下面這首詩的杏花也生機勃勃:

玉樓春 春景

北宋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彀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寫這首詩的宋祁官至工部尚書,他寫過的詩里最著名的就是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後來他就被叫做「紅杏尚書」了。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這句詩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鬧」字,有動感還有聲音,枝條上開滿了紅杏,這些杏花好像爭著搶著要擠到前面來,就象一群活潑的小女孩,鬧著,玩著,既有點害羞,又要在羞澀中展示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一個「鬧」字,把杏花擬人化了,化成了一群風華正茂的女孩兒。

晚唐韋莊的《思帝鄉·春日游》里描寫一個熱情洋溢的女子,背景也是熱烈洋溢的杏花:

思帝鄉 春日游

晚唐 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這些杏花詩都描寫了杏花肆無忌憚的熱情和活力,也許就是因為這一點,讓杏花在晚唐以後慢慢不被文人欣賞了。朝代越晚,似乎熱情主動就越沒了市場。

上面的杏花詩都是晴天的杏花,晴天的杏花熱烈,雨杏花似乎柔和多了,在中國的詩歌傳統里,最動人的杏花是開在雨中的。

絕句

南宋 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杏花開時的春雨多是綿綿小雨,帶雨的杏花分外嬌美,空氣中的杏花香被細雨打濕,呼吸起來,多了一份清新,細雨和杏花就這麼相得益彰地成為了「杏花雨」。

春風最美的身姿是在與柳共舞的時候,早春的柳條,葉不多,不長,細細的,很輕盈,輕輕一陣風,便能讓它搖曳。要看早春那淡淡的微風,就在細柳的腰肢里。

雨杏花還有一首名詩:

臨安春雨初霽

南宋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遊這年六十二歲,他奉詔入京(杭州)覲見皇帝,接受新委任的官職。住在臨安(杭州)的客棧里等待皇帝召見期間,他寫下了這首詩。

近年來世態人情薄如紗,是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了京都?住在小樓聽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閑來無事,鋪開小紙斜寫草書,在窗前的陽光下煮水、沏茶。不要嘆息京都的塵土會染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我就能夠回到家了。

語句挺平常,但細細品味,這首詩裡面的情思挺複雜,它每一句詩里都充滿了起起伏伏細膩微妙的思緒,這種思緒,每個仔細讀過的人都能感受到,但難以明確捕捉到。

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為例,小樓一夜難眠聽雨,這帶有抑鬱的底色。但聽的是春雨,抑鬱中又有了點亮色。後面是深巷,不是小巷,也不是門前,這深巷又有了沉鬱之氣,讓人想起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壓抑。可深巷卻賣的杏花,這杏花和春雨一樣,又把沉鬱提亮了一點。短短的十四個字,折了四五折,這種曲折,賦予了這十四個字豐富的意象。它不像「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種詩句,表達一個很明確的意象,或者說,它表達的就是一種起伏縈迴曲折,無法明確言說的心境,你可以讀出希望,也可以讀出黯淡,但它又不只是希望或黯淡。

這種難以詮釋的朦朧感和錯綜複雜的不確定,是這首詩最迷人的地方。你無法給它定調,它似乎是一種生命狀態,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生命狀態,陸遊把它寫出來了,以一種什麼都不明白說的方式寫出來,讓不同的人都可以和這首詩產生碰撞,心有戚戚。

有了這麼多雨杏花的積澱,「杏花春雨江南」該出場了。

風入松·寄柯敬仲

元 虞集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髮不勝簪。

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

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

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

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這首詞有句無篇,整首詞的價值就在「杏花春雨江南」。

唐詩宋詞里幾百年的積澱,凝結出了最美的杏花意象。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杏花春雨江南。

這些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最好的杏花詩,你最喜歡哪個呢?是雨杏花,還是晴杏花?

不管你最喜歡哪個,你應該都會承認,因為有了人的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這些因驚蟄、春分、清明之氣而開放的杏花,才更美更動人。

董點國學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點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董點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