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中,白起為什麼坑殺40萬趙軍降卒?

長平之戰中,白起為什麼坑殺40萬趙軍降卒?

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兩大軍事強國秦國和趙國的直接較量。此戰之後,趙國元氣大傷,四十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只被放走了二百四十人;而秦軍六十萬人,傷亡也超過半數。然而,令人疑慮的是,四十萬的趙兵已經投降了,白起為什麼還要坑殺呢?

當時人白起是怎麼想的呢?史料稍微提了一筆,白起認為「趙國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把他們都殺掉,恐怕會作亂。」(史記: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其實,結合當時天下格局和戰役形勢,做出這樣的決定,原因並不複雜。


1.沒法養、收不得、不能放

長平之戰打了三年之久,兩國的國力消耗都非常大,特別是秦國,雖然國力強,可是後勤拉得太長,前線得到一斤米,路上就得消耗三斤。現在突然多了四十萬張嘴,如何養得起?再說,戰國時期還沒有「大中國」的概念,人們地域觀念濃重,收編的士兵很可能明天就會跑光,還會帶走很多情報。

當然,更不能放,戰國時期的國力打得就是土地和認可,特別是男丁,辛辛苦苦打了三年,又把敵人放了,那不是白打了。所以,既然養不了,收不得,更不能放回去,那就只有坑殺了。

2.秦法所致

白起被稱為「屠夫」,也是各種原因造成的。他是一位沒落貴族,幸好有商鞅變法推行軍功爵制,才讓他有機會施展才能,重新成為貴族。其實不僅僅是白起,每個秦兵都是一樣,這也是秦軍之所以強大的根本原因。軍功爵制下,一個人頭就是一級,四十萬的人頭,那換來的軍功要得多少啊,誰不眼紅?

何況,戰國時期的戰爭本就是以滅國為主,沒有仁義可言,否則孔子也不會到處碰壁。白起臨死前,雖然認為坑殺降兵是報應,卻並不後悔。(史記: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參考文獻:

1.《史記·白起王翦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朝軼事:失意被小官吏刁難,李廣和韓安國的反應立見高低
蜀漢五虎將誰最強?看完戰績一覽表,你就知道了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