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致敬李敖

「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致敬李敖

我自感身處亂世,卻一生倨傲不遜、卓而不群、六親不認、豪放不羈、當仁不讓、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撓、勇者不懼,玩世不恭、說一不二、無人不罵、無書不讀,金剛不壞,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風世而為百世師。 ——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台灣省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宣布退出台灣省政壇。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所以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他的一生可以用狂和真性情來概括。

他是個文筆狂。1963年,李敖在《傳統下的獨白》的扉頁寫道:「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他認為他這一輩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憑好文章就已經足以使自己不朽。他一生寫過一百多本書,九十六本被查禁,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他也是個懟人狂。他自稱「六親不認」,被他罵過的名人超過3000人,罵過金庸、錢鍾書,也罵過台灣當局政府。

他非常自戀,是個自戀狂。直到耄耋之年還出了本書《風流自傳》 , 裡面講述了他那些年交往過的女朋友們。

他也是好鬥狂:因言獲罪兩次入獄,一度落魄到變賣家電維生。但即使這樣在獄中也不忘每月出本書,還順手揭露了司法黑暗。

他非常真性情。

他說人生第一快樂是做到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樂是做到別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李敖常談政治,但他絕非是討巧式的「牆頭草」,而是在台灣罵台灣,在大陸罵大陸。熟悉李敖的人都知道,他的樹敵,不分性別,不分地區,不分領域。因為他與世人不同,他不講場面,不作秀。他並非不懂世故,而是不屑於世故。世人常常在摸爬滾打中磨平稜角,他卻唯獨不變那橫眉冷對、滿口髒話的「真性情」。

李敖無論寫文演講,也並不避諱粗詞。他不慕俗,亦不避俗。李敖的真性情還體現在他的自戀之中。

他說,「我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無法坐在台下聽李敖精彩的演說。」他的自戀和真性情,看久了也並不令人討厭,反而不難讓人看出他的赤誠和幽默。

2018年3月18日,他因患腦瘤而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把自己的歲月變成了作品,這是李敖的最大成就,也是多少中國文人學者夢想不得或者有心無膽的事。

最後,附上一首李敖在病中寫下的人生告別信: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你們好,我是李敖,今年83歲。年初,我被查出來罹患腦瘤,現在剛做完放射性治療。現在每天要吃六粒類固醇,所以身體裡面變得像一個戰場,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獄離我並不遠了。

我這一生當中,罵過很多人,傷過很多人;仇敵無數,朋友不多。醫生告訴我:你最多還能活三年,有什麼想做、想乾的,抓緊!

我就想,在這最後的時間裡,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編41-85本的目標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你們可以理解成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後一次會面,「再見李敖」及此之後,再無相見。

因為是最後一面,所以我希望這次會面是真誠,坦白的。不僅有我們如何相識,如何相知,更要有我們如何相愛又相殺。

對於來賓,我會對你說實話;我也想你能對我講真話,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或許我們之前有很多殘酷的鬥爭,但或許我們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希望通過這次會面,能讓我們都不留遺憾。不留遺憾,這是我對你的承諾,也是我對你的期盼。

對於來賓,不管你們身在哪裡,我都會給你們手寫一封邀請信。邀請你來台北,來我書房,我們可以一起吃一頓飯,合一張影,我會帶你去看可愛的貓,我會全程記錄我們最後一面的相會,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紀念,另一方面也滿足我的一點私心:告別大陸媒體近10年了,我想通過這些影片,讓大家再一次見到我,再一次認識不一樣的我,見證我人生的謝幕。

本期編輯 | 段心悅

責任編輯 | 林玉婷、嚴偲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理工外院 的精彩文章:

花開正好,願在江理工遇見你

TAG:江理工外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