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大開放,機會還是風險?

金融大開放,機會還是風險?

中國在去年11月首次提出將加大金融業開放力度,其中包括外資持股金融企業的比例:將允許外資金融集團在中國國內證券機構中的股權持有比例上限從33%升至51%。同時將放寬商業銀行和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持股上限。原計劃這個新規需要醞釀三年時間才可能出台但是,現在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可能要大踏步提前。

有消息稱,在中美貿易談判中,中國出於自身金融開放的要求和滿足美方提出的加快「開放」的步伐的要求,金融新規可能提前至今年6月30號之前,甚至可能在5月前敲定。所以外資控股國內金融企業的時代即將到來。

是「狼來了」還是「娘來了」?是風險還是機會?對於每一個金融從業者甚至每個人都是一件值得了解和探討的事情。

近日央行行長易綱談到推動金融業改革開放時稱:「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而且強調金融業改革開放要遵循三條規律,一是金融業作為競爭性服務業,應遵循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須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金融業開放要與防範金融風險並重,金融開放程度要與金融監管能力相匹配。

所以從大視野來看,機會顯然大於風險,風險醞釀機會。

風險而言,最大莫過於對整體金融業的衝擊,加劇國內金融企業的競爭壓力。會不會引起金融動蕩,或許屬於金融風險防範的範疇。兩會後金融機構的改革,或許正是為金融風險防範做好準備。而且競爭加大,發展的動力也增加。因此辯證來看,風險即機遇。雖然可能淘汰一些小型的落後的企業,但於整體金融業的發展必然帶來促進。

作為金融大開放之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制,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准入標準。而首先放開的可能是證券、期貨、基金等領域的股權持股比例。目前明確的是先放開證券公司的持股比例上限至51%。

3 月9 日,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明確對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持股比例放寬至51%,對上市券商持股比例不超過30%;允許新設合資證券公司根據自身情況,依法有序申請證券業務。由此可見,證券行業首當其衝,體制、機制、機構等的大變革時代或將到來。

延伸到市場,券商股經過長期的調整,已經具有合理的估值提升空間,後市投資價值和交易性機會都將一一體現。其中具有外資參與背景的山西證券、華鑫股份、中國銀河等以及具有估值優勢和規模優勢的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是適合不同投資者的不同投資風格需求的較好標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呱呱財經股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呱呱財經股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