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00萬的筆筒,900萬的花盆屢屢打破拍賣紀錄,他是當之無愧的泥繪大神

500萬的筆筒,900萬的花盆屢屢打破拍賣紀錄,他是當之無愧的泥繪大神

文丨砂海墨韻

泥繪裝飾,流行於十七世紀晚期(清雍正年間),即用紫砂泥化為泥漿,利用壺胎的吸附能力進行堆雕繪刻,薄厚可控。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是當之無愧的泥繪大神,他創造了泥繪技藝,他的作品也屢屢創出拍賣紀錄。

楊季初制 山水風景紫砂茶葉罐

楊季初,江蘇宜興人,活躍於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間,關於他的史料幾乎空白。

清人唐仲冕於《重刊荊溪縣誌》(清光緒刻本)卷四中記:【楊季初,菱花壺甚工,與陳漢文同時。】

寥寥幾言,我們僅可知道楊季初與清代著名壺藝家陳漢文齊名,擅長製作菱花壺。

楊季初制 彩泥繪山水漁舟通景筆筒

雖史料有限,但作品就是一個人才華與氣質的體現,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傳世作品來了解這位奇才。

楊季初制 段泥堆彩泥繪賞荷觀景圖

目前南京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均藏有楊季初的泥繪筆筒作品。 拍賣會上上,他的作品也屢屢打破記錄。

下面,謹精選幾款楊季初的代表作和大家一起欣賞,穿過歷史的霧靄感受泥繪大神的風采。

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黃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紋邊飾,底髹黑漆。附描金紅漆座,雲頭形三足。

楊季初制 描金堆繪打棗圖大筆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外壁堆繪打棗圖。枝葉繁茂的棗樹枝幹粗壯,碩果累累,棗子已經鮮紅熟透。一持長竿的老翁正哄著小孫孫打棗玩耍。

老翁著深色衣衫,與小童的粉衫對比鮮明。 小童的表情頑皮可愛,老翁深受感染。遠景為坡地、樹木,畫面具有遼闊感。

初雪江待渡圖筆海

泥色深褐。運用泥繪與淺雕工藝作裝飾,將文人畫的意趣表現得淋漓盡致。底鈐篆書陽文「楊季初」方印。

楊季初制 初雪江待渡圖筆海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腹部以白泥繪雪景:江畔柳枝枯繭,茅亭雪裝,一老人持傘停立岸邊,挽腿束衣,似正待渡江。江中一葉小舟迎面劃來,船夫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對岸山、樹、茅屋全被白雪籠罩,一片銀白。

五彩堆泥繪花盆

在2017年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中國歷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專場上。楊季初的【五彩堆泥繪花盆 】,加上傭金共拍出了 977.5 萬元人民幣的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最貴的紫砂花盆。

楊季初制 五彩堆泥繪花盆

楊季初泥繪技藝卓越,設色典雅,清靈妍秀,布局勻稱,運筆自然,常隨主題堆繪出三維效果,深具藝術涵養,斷非尋常紫砂泥繪壺能及。

月下獨酌紫砂筆筒

在2013年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八周年春拍上這件紫砂筆筒以 586.5 萬元人民幣成交,是迄今為止拍出最高價格的紫砂筆筒。

楊季初制 月下獨酌紫砂筆筒

段泥胎身,外壁以彩色泥漿堆繪【月下獨酌圖】,採用堆、塑、抹、捺、染,的技法,以泥造境,以境傳神,創造出畫面質感。

質感細節

詩仙李白醉態可掬,斜倚樹側,詩眼迷濛地舉杯邀月,穿過右上方的松枝,隱約可見夜雲之間,明月如鉤。

以上四款,皆是傳世精品。泥繪之美,貴在得體協調,歷經歲月的洗禮,更加凸顯楊季初的高超技藝,今人仍望其項背。

本文來自紫砂壺文化,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森馬與北美童裝零售商達成協議
當iPad成為教育工具:教育遊戲的需求態勢、供給現狀及未來發展建議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