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驚艷到平庸,魅族的 15 年

從驚艷到平庸,魅族的 15 年

隨著發布日期的臨近,關於魅族今年主推的手機產品 15 系列的消息也越來越多,而正如這個特殊的產品命名所示,這家曾經扮演國產智能手機先鋒軍角色的「珠海小廠」已經走過了第 15 個年頭。

前傳

2002 年,時任新加坡電子科技企業愛琴公司總經理的黃章由於與股東的分歧,毅然從公司離職。2003 年 3 月在珠海創立了魅族科技,開始了一段傳奇的歷程。

對魅族的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創立之初的幾年,魅族主打的產品一直是 MP3,從首款產品 ME 到 2005 年的經典機型 E3,逐漸累積起一定的口碑和人氣。而 2006 年發布的 MiniPlayer 更是讓魅族脫穎而出,登頂國內 MP3 行業,此後推出的 MusicCard、MiniPlayer SL 等產品也是越發精進。

魅族首款 MP3 產品——ME

魅族 E2

魅族 E3

魅族 MiniPlayer

魅族 MusicCard

只是 MP3 行業的繁榮必然難以持久,2007 年,在大洋彼岸此前同樣發力於音樂播放器領域的蘋果推出了初代 iPhone,這款全觸控智能手機在當時可以說技驚四座,此時觸屏智能手機的時代雖不能說已然到來但已被不少人認為未來可期,黃章和他的魅族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決定轉型做智能手機,這也是魅族發展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

小而美的時代

2009 年 2 月,體量有限的魅族在籌備了近兩年之後,終於拿出了自己的首款智能手機——M8,在彼時功能機仍然爛大街、觸屏手機還大都使用電阻屏的背景下,採用全觸控屏設計,搭載深度定製的 Windows CE 系統的 M8 可謂一鳴驚人,奠定了其在國內觸控手機的先驅地位,發售時出現了與 iPhone 一樣在專賣店前排起長龍的盛況。M8 推出僅僅兩個月,銷量就已達到 10 萬部,5 個月時銷售額突破 5 億元。

魅族 M8

M8 初步成功之後,黃章卻在 2010 年激流勇退,宣布退出了魅族的管理層,白永祥、李楠等走上前台。不過作為一家家族式企業,魅族從未脫離黃章的掌控,其產品設計也並沒有脫離黃章的風格,這個創始人此後其實一直在背後若隱若現地決定著公司的命運。

來到 2011 年,智能手機迎來爆發期,此時蘋果、三星、HTC、索愛等國際大廠混戰於中高端,而國產手機廠商則仍處於「中華酷聯」主導的運營商定製機時代,這年 1 月發售的魅族 M9 在一眾國產機之中顯然是個精緻的異類,搭載三星 Galaxy S 同款 S5PC110 蜂鳥處理器,雙 512M 內存存儲配置。而那塊 3.5 英寸 960 x 640 解析度的視網膜級別屏幕,比起當時火爆的 iPhone 4 毫不遜色,當然其帶有魅族特有偏執的解析度也一度給 M9 的應用適配帶來了麻煩。

魅族 M9

不過更重要的變化是魅族搭上了谷歌 Android 的順風車,再也無需像 M8 時代那樣為了定製一個可用的操作系統勉力奮戰,1 年後,魅族又給自己的定製系統取名為「Flyme」。

魅族「夢想」系列的發端——MX 1 代

M9 獲得了比 M8 更大的成功,魅族第二年又推出了 MX,此後幾年這一系列一直擔當著魅族當家旗艦的地位,一代又一代精緻的外觀風格、簡潔美觀的 Flyme、屢有創新的交互設計以及和三星在處理器等核心硬體方面的穩固合作,從 M9 一直到 2013 年的 MX3,魅族貫徹著一條「小而美」的路線。

除了 2012 年臨時推出 MX 四核版外,這幾年魅族一年基本只推出一款機型,用今天的話說,這是一種很「佛系」的節奏。雖然因此體量一直上不去,但口碑和聲量一直在,也算是國內手機市場不能忽視的一方諸侯。

魅族 MX2,帶來了經典的小圓點交互設計

魅族 MX3

大舉擴張

2013 年到 14 年,小米借其紅米系列以極高的性價比在千元市場走量成功上位,14 年更是在國內手機出貨量方面成功登頂,華為、OPPO、vivo 等國產廠商也漸漸崛起,國產手機圈再早已不是那個魅族能夠「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時代了,在市場節奏的裹挾和生存壓力的迫近之下,2014 年初黃章宣布重新出山並在當年 7 月為魅族帶來了一大重要的改變——引入外部投資。

魅族迎來了第二個轉折點,由一家家族式民營企業轉變為成熟的商業公司。

在接連於 2014 年 7 月和 2015 年 2 月完成融資後,魅族也開始了擴張的趨勢,是年便雙箭齊發推出了 MX4 和 MX4 Pro,2015 年又以魅藍、魅藍 Note 進軍千元機市場。

魅族 MX4 Pro,集合了 Home、返回以及指紋識別功能的 mBack 由此發端

除了產品線的豐富,魅族還拿出 4 億元擴充線下門店,在投資的驅動下,魅族的擴張戰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2014 年手機銷量 500 萬台,增長 440 %,2015 年銷量更是達到 2000 萬台,增長 350%。

但銷量的暴漲與公司體量的急劇擴張也讓魅族褪去了那抹小而美的玫瑰色,取而代之的是產品質量和口碑的下滑,手機品控問題頻發,Flyme 4 也由於系統優化欠缺被坊間戲稱為「bugme」;曾經的王牌 MX 系列退居中端成為次旗艦,取而代之的是 Pro 系列,產品名稱的不斷變化在漸漸模糊老粉絲對魅族的認識。

兩年的暴走以後,停滯很快到來。2016 至 2017 年,魅族手機的銷售量一直在 2000 萬的級別徘徊不前。2016 年主要處理器供應商聯發科的不甚給力讓魅族陣腳大亂,不得不靠一月一新機的機海戰術維持著品牌曝光度和產品的銷量。

這種做法代價極大,混亂的產品線、一再採用的「套娃」設計也消解了魅族曾經的孤傲,在手機圈的競爭中變得有些泯然眾人,人們看到的不再是曾經言之有物的優秀產品,而更多的是華而不實的營銷。

2017 年,魅族的產品線有所收縮,但由於旗艦 Pro 7 系列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換來的是更低的市場存在感以及略有倒退的出貨量,對於渴望成為國內手機大廠甚至急欲 IPO 的魅族來說,無疑是遭遇了滑鐵盧。

在公司躊躇不前之時,黃章再度宣布出山,首先是調整公司的組織架構,將魅族拆分為魅族、魅藍和 Flyme 三大事業部,其次是黃章將重新執掌魅族旗艦的設計。

尾巴

魅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個隱士般的存在,有人說它像一朵幽靜山谷里的野百合,將「小而美」踐行到底,遠離俗世紛爭,也因此那時的魅族被許多粉絲所懷念。

可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為了生存總是要擴張,而擴張總是不可避免地要改變原有的一些調性,當然魅族的問題在於:既沒能在國內手機圈的競爭中爬上高位,也因為後來這種略顯粗糙而紊亂的產品策略一再令粉絲失望。

如今,曾經與魅族處在同一身位的小米、華為早已躋身國際前五,並且在中高端產品的水準上與魅族的差距越拉越大,處在 15 周年節點的魅族何去何從,讓人迷惑。

你可能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下月起,PS+ 會免《暴雨》,Xbox 會免《刺客信條 梟雄》
樹莓派 3 Model B+發布:更快 CPU,更高吞吐量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