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告訴你,星巴克致癌風波到底是怎麼回事

告訴你,星巴克致癌風波到底是怎麼回事

世界公認的致癌物——丙烯醯胺,偉大的美拉德反應,讓食物變得焦黃,並散發出獨特的香氣。

油炸過烘烤後的碳水化合物,都會產生這種東西,不只是咖啡,更不僅限於某品牌咖啡。

且相關的實驗,是用於動物,且使用的丙烯醯胺是高劑量純化過的,而非食物中的正常攝取。

咖啡致癌的事情,都討論了多少年了。

今年,再打一次咖啡行業,只能說星巴克首當其衝。

法院說「星巴克無法證明某成份無害」,有意思,讓嫌疑人自證其罪?

哎,貿易戰的直接產物,首先嚇唬中國人,再者同時必須拿出一些平時不老實上稅的企業當墊背。

現在,必須在產品上貼上癌症警告標籤?那就貼唄。說白了,加州政府要揩油而已。

無視美國加州人民從此喝咖啡時在視覺上要承擔和買香煙時一樣罪惡感的心理壓力,

罪惡的資本主義!

實際上,咖啡本身,就是個已被歸類為3類致癌物的東西。

什麼是三類致癌物?

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

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

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

或者有充分的實驗性證據和充分的理論機理表明其對動物有致癌性,但對人體沒有同樣的致癌性;

和它屬於同一個級別的幾樣物質,中國人一點都不陌生,比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糖精及其鹽、安定、氧化鐵、有機鉛化合物、靜電磁場等。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咖啡列為3類致癌物(限於膀胱癌),即有可能對人體有害。

咖啡致癌或者說損壞健康都有前提條件,例如是否患有不適宜飲用咖啡的疾病,飲用是否過量…

比如世界衛生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曾有過一個結論,飲用太燙的咖啡等飲料,可能會造成食道癌。

根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上的一項研究提供的數據,丙烯醯胺的致癌劑量為每公斤體重2.6μg-16μg/每天。

大概的劑量模型是:

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2.6μg*50=130μg,也就是10千克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 (煮咖啡丙烯醯胺平均劑量 13μg/kg)。

這是差不多相當於28杯星巴克中杯咖啡的量。

孩子,別說咖啡了,你一天喝到8杯水了嗎?如果沒,就更別操這個心了。

總的來看,咖啡及其類似製品,如速溶咖啡,高溫加工的土豆製品,早餐穀物類食屬於含量偏高一些的。

考慮到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與其擔心咖啡那點量,還不如少吃點油條、炸雞塊之類的油炸食品呢。實在怕死的話,多蒸煮燉、少煎炸烤好了。

而且有一點告訴你,想吃油炸的東西,還不如去快餐店,因為那裡油炸溫度其實控制更好,丙烯醯胺的含量也相對較低,家庭烹飪產生的丙烯醯胺反而更多呢。

咖啡在適當飲用的情況下,對身體有諸多好處。 反正局長我還是會喝的。

對於星巴克,好好監管沒有錯。但是幾年前的那件事情確實讓人覺得有點好笑。

不知道大家記得不?

2014年時,有群外國人在網上發起的一個要求快餐店Subway停止使用偶氮二甲醯胺(一種致癌橡膠鞋底原料)的請願,稱市面上大部分麵包糕點都有這種成分,包括賽百味、星巴克等。

然後就有媒體開始猛打,為了閱讀量,開始「摘取重點」,於是就出現了:

點心有偶氮二甲醯胺

鞋底有偶氮二甲醯胺

所以

點心=鞋底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大概已經不適合在地球上生活了。

其實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背後,都有「改良劑」的貢獻,比如麵粉增白劑、麵粉增筋劑,偶氮二甲醯胺就是其中一種, 既可以增筋,又可以漂白。

以前面製品不夠筋道的時候,人們添加一種叫做溴酸鉀的東西,但是後來科學家發現溴酸鉀是一種致癌物,於是它被廢棄。可大家還是想吃筋道的面製品怎麼辦?科學家找到了偶氮二甲醯胺。這一點類似於皮蛋工藝中的硫酸銅替代鉛丹,是有利人們健康的大好事。

國際權威機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於1966年就對偶氮二甲醯胺作出了評估,結論就是「很安全」,給出的安全劑量是0-45毫克/千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有力的研究質疑這一結論。

中國目前的食品添加劑標準就是依此規定的:麵粉可以使用偶氮二甲醯胺,限量為45毫克/千克。美國FDA將偶氮二甲醯胺定為「GRAS」,加拿大等國也都在用它。使用量的上限方面,美國和我們是一樣的。

偶氮二甲醯胺,丙烯醯胺,以後再會炒作出個什麼,看戲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癌 的精彩文章:

新衣服不洗就穿會致癌?真相來了!
真的很「致癌」,白送也別再吃這4種菜了,很多人還蒙在鼓裡!

TAG: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