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毅夫:美國挑起貿易爭端實為爭取選民民意和遏制中國崛起

林毅夫:美國挑起貿易爭端實為爭取選民民意和遏制中國崛起

「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根源在其自身,美國挑起貿易爭端實為爭取選民民意和遏制中國崛起。」3月29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在北大國發院以「中美貿易摩擦新進展與應對策略」為主題的「朗潤·格政」論壇上指出。

林毅夫

對於這場「中美貿易戰」,林毅夫表示,表面來看,美國挑起此次貿易爭端的原因是長期以來中美貿易不平衡,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巨大。但事實上,金融自由化之後,美國消費與儲蓄之間的缺口逐年擴大,貿易逆差自然不斷增加,這才是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本來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根源在其自身。

「美國挑起貿易爭端實為爭取選民民意和遏制中國崛起。」 林毅夫指出,特朗普政府十分清楚所謂中國帶來的貿易逆差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那麼美國為何要極力給中國安上這一「罪名」?原因有二,一是中期選舉在即、迎合民意、爭取選民,另一個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

如何應對此次中美貿易摩擦?林毅夫說,面對此次貿易摩擦,我國應做到三點,首先,保持定力,繼續按照我國的進程和需要,進行改革開放,不要被外部因素打亂節奏,亂了自己的陣腳。第二,我們可以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征進口關稅,這些產品出口量減少,其國內生產者蒙受損失。而同時,美國關稅提高後,其國內進口商品價格增長,最終成本也要由美國民眾承擔。美國的進口商品消費者和出口商品生產者都受到損失,可能會改變美國選民對貿易制裁的態度。第三,我們應加強國際和國內輿論引導。國際上,我國應站在維護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道德制高點,並在WTO框架內對美國對華301調查進行抗議,要求仲裁。對國內,要注意避免激進民族主義抬頭,影響我們改革開放的進程。

以下是林毅夫發言全文:

表面來看,美國挑起此次貿易爭端的原因是長期以來中美貿易不平衡,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巨大。數據似乎能佐證這一觀點。從1985年起,美國對中國開始有貿易逆差,當年超過6千萬美元,佔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總額的0.3%;到2016年對中國的逆差已經達到3470億美元,佔總額的44%。似乎中國正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來源。

但事實上,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美國對東亞整體的貿易逆差長期保持在高位,這是由於美國大量從東亞經濟體進口勞動密集、出口導向型產品。在此後的半個世紀時間裡,東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各國間發生轉移,美國貿易逆差的對象也隨之變化。具體來說,50-60年代,日本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這一時期美國對日本有逆差;70-80年代日本產業升級,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美國對四小龍的貿易逆差隨之增加;待到80年代,四小龍工人工資上漲、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於是1985年起美國對中國由貿易順差轉為逆差並逐年擴大。

把東亞作為整體來看,美國對外貿易逆差中來自東亞的比重近20年來其實在下降,90年代有80%來自東亞,90年代初最高時超過100%,而到近年這一數字已經降到50%,這說明近年美國貿易逆差的增量部分並非來自東亞或中國。

美國貿易逆差的擴大是從70年代開始。在50-60年代,雖然對日本有逆差,但對全球總體上是平衡的。美國貿易逆差從70年代顯現,尤其在80年代中期以後迅速擴大,與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及後來的金融自由化有密切關係。金融自由化開始後,金融監管放鬆,銀行準備金率下降,貸款增加、支持消費;同時,各種金融創新和衍生品蔓生,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繁榮,財富效應同樣刺激居民消費,儲蓄動機減弱,儲蓄率降低。國際宏觀經濟的一個原理是貿易逆差基本等於消費與儲蓄之差。金融自由化之後,美國消費與儲蓄之間的缺口逐年擴大,貿易逆差自然不斷增加,這才是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本來源。而同時,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又幫助維持美國貿易逆差的長期增長。如果是其他國家有長期巨額貿易逆差,他們早已出現嚴重金融危機。然而美國並沒有,這是因為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可以增發美元進口國際產品以維持貿易逆差。因此結論就是,美國巨額貿易逆差根源在其自身。

從目的性上看,美國挑起貿易爭端實為爭取選民民意和遏制中國崛起。特朗普政府十分清楚所謂中國帶來的貿易逆差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那麼美國為何要極力給中國安上這一「罪名」?原因有二,一是中期選舉在即、迎合民意、爭取選民。美國工人實際工資已經四十年沒有增長,中產家庭的比重在所有家庭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美國民眾的失落感加劇。其原因有三點,第一是通過金融自由化和隨之而來的金融創新,財富快速向華爾街集中,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前的幾年,美國華爾街金融機構的盈利佔美國所有企業盈利的40%以上;第二是近三十年來高科技行業迅猛發展,出現了微軟、蘋果、谷歌、臉書等一批科技巨頭,財富向矽谷集中。一般家庭如果不是在金融或高科技兩個行業中工作,收入增速就相對較慢,收入比重也隨之下降;第三,工廠生產和辦公室自動化,替代了許多傳統的工作。然而,多數普通民眾不明其理,看到中國蓬勃發展,他們自己收入的相對地位不斷下降,以為中國的發展導致了自己就業機會和相對收入的困境。特朗普政府將矛盾焦點指向中國,引導民眾認為是中國等對美凈出口國家搶走了他們的工作,再宣布制裁中國以迎合民意。然而,在此應該指出的是,正是由於中國出口的價廉物美的消費品,才使得美國一般民眾在真實收入不增長的情況下,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我記得1980年代初剛到美國留學時,帶去的一件絲織品襯衫為同班美國同學所羨慕,由於中國的大量出口,現在到美國的百貨公司經常看到一般藍領的消費者絲織品襯衫一買就是幾件、半打。

美國挑起事端的另一個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仔細看美方制裁中國出口商品名單,可以發現多數商品並非中國出口美國最多的一般消費產品,卻與「中國製造2025」計劃所列的行業高度重合。實際上,我國在這類產品中提供的附加價值並不高,中國大陸僅僅是做全球價值鏈中勞動加工這一環,真正資本密集度高、附加值高的組件多是從韓國、日本和我國台灣進口。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和上世紀70年代制裁德國、80年代制裁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一樣,這次美國制裁這類行業,目的是藉此遏制中國製造業的戰略崛起,而非在於縮小中美的貿易逆差。

如何應對此次中美貿易摩擦?面對此次貿易摩擦,我國應做到三點,首先,保持定力,繼續按照我國的進程和需要,進行改革開放,不要被外部因素打亂節奏,亂了自己的陣腳。第二,我們可以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征進口關稅,這些產品出口量減少,其國內生產者蒙受損失。而同時,美國關稅提高後,其國內進口商品價格增長,最終成本也要由美國民眾承擔。美國的進口商品消費者和出口商品生產者都受到損失,可能會改變美國選民對貿易制裁的態度。第三,我們應加強國際和國內輿論引導。國際上,我國應站在維護貿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道德制高點,並在WTO框架內對美國對華301調查進行抗議,要求仲裁。對國內,要注意避免激進民族主義抬頭,影響我們改革開放的進程。

(本文由澎湃新聞根據現場錄音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從5G網路國有化到貿易戰,中美高科技「戰爭」大幕拉開?
余承東稱對手用政治手段阻止華為入美,華為官方卻說不準確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