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們談論張國榮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張國榮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

當我們談論張國榮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管庸

1、

有時會想起《霸王別姬》,想到程蝶衣這個角色。那是一個悲劇色彩濃郁的男子,他的演義歷程其實是一個男孩子被閹割的歷程。

對此,有網友評論說:蝶衣是男身女魂。在現實中,他的多餘器官是手指;在精神上,他的多餘器官是男性的生殖器官。小太監們為了進入宮廷而在自願或懵懂的情況下切除了生殖器官,而小豆子為了進入戲班而切除多餘手指的過程也處於半懵懂狀態——精神上,他並不十分清楚母親會對他做什麼;肉體上,冰冷的環境使他的痛覺神經相對麻木,所以在切除手指後他表現得比較平靜。

相對於肉體上的閹割,精神上的閹割更為可怕。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這是一句讓人直噴出一口鮮血的台詞!——一個男人,要經歷多少精神上的折磨才能完成雌化的過程?!這期間,他的內心深處,流過多少次血;在個人性別認知上,經歷過多少次反覆和掙扎!至於壓在他內心深處的恐怖,那一塊令人恐懼的大石頭,究竟有多麼沉重!……這一切,恐怕只有當事者自己清楚。

不要對我們說這是藝術。這TAMA其實是赤裸的去勢!

你說這是文化,我說這是狗屎!

你說這是出息,我看一文不值。

——但是,這樣的話,是不能告訴蝶衣的。對此,張豐毅飾演的段小樓內心深處比誰都明白這一點,但是他同樣無動於衷。

作家李碧華說:「帝王將相,才人佳子的故事,諸位聽得不少。那些情情義義,恩恩愛愛,卿卿我我,都瑰麗莫名。根本不是人間顏色。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真實的生活,是撇去了浮華的存在;真正的顏色,是質樸無華的質地。只是,大家有時候喜歡裝腔作勢。這個「大家」,顯然包括你我。

「不瘋魔,不成活」。所以,很多人都成了瘋子。

有些人是假瘋,在演戲;有些人是真瘋,很可悲。

我們談論張國榮,其實是在討論閹割的話題。

2、

這個世界上沒有傻子。

你不傻,別人也不傻。

你之所以變傻,是因為相信。據說,這偏執也叫入局。

你之所以不傻,是因為清醒。但是,清醒令人痛苦。

張國榮是一個了解世道人心的人吧。他知道世故為何物,卻遠離世故。

這就像一個人,他也希望積極進取,知道功名利祿的好處。他也懂得應該如何去做、去經營,但是,他不願意那麼做。

這種執拗,是一種基於個人清白的執拗。我覺得,是無價的。

我不傻。至少不比你傻。

我裝傻,是因為我喜歡潔凈。

告訴你,我有道德潔癖。你應該離我遠一些。

張國榮很勇敢很勇敢。他喜歡一個人,知道很多人鼻樑上的眼鏡會摔個稀爛。他還是要直言不諱地說「喜歡」。

我覺得,這極可愛。

他知道,自己內心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他不在乎別人在背後說什麼。這叫做敢作敢為。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因為,高尚必須付出代價。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因為,卑鄙賺得盆滿缽滿。

出櫃,張國榮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他只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然後稍稍勇敢了一些而已。

我們還會想到其他人,比如王爾德。多少年後,正人君子們都離開了,他們趾高氣昂。

但是,王爾德仍在現場。在拉雪茲公墓,王爾德的墓碑上唇痕斑斑。他的劇本、童話及其他作品,已經打動了和正在打動著越來越多的人。他的讀者們來到拉雪茲公墓,出於內心的熱愛,親吻那塊冰冷的石頭。——這,是一個文人最高的榮譽。

他們愛王爾德,不因為他是同性戀者。他們愛他,因為他的真實。

歷史,總會逐漸露出一些真實面目的。

你害怕也沒用。

我們談論張國榮的時候,我們是在談論人的價值。

3、

在一次演唱會上,張國榮說過這樣一段話:「上帝造人是公平的,不分男女,不分種族,不分黑人、白人,有些人喜歡貓,有些人喜歡狗,有些人喜歡一些特別的人,這樣他們才會開心,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成全他們……只要他們開心,其他人無權過問!」

我感覺,他是有感而發的。

張國榮的出櫃,似乎沒有什麼好說的。15年前,出櫃或許是一個敏感的詞語。但是,在今天這幾乎已經司空見慣。——在一個健康的社會裡,每個人的志趣與愛好都應該得到尊重。當然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不應該觸犯國家的法律法規。

所謂「自由不是我能幹什麼,而是我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在一個健康的社會裡,不應該有任何人對另外一個個體貿然指手畫腳。每一個人,包括你、我,都有快樂生活的權力。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造物主的恩賜,絕非世上哪一個人或者哪一些人給予的恩賜。基於這個前提,現代社會裡個人的隱私權和種種選擇權利都應該得到尊重。

愛一個人,不分年齡、性別、民族、國別,他只要自己內心深處喜歡就夠了。這是一種基本的權利,任何人,包括公共輿論都不應該對其指手畫腳。

我們談論張國榮的時候,其實是在談論個人生活隱私應該得到尊重的權利。

任意踐踏個人隱私權的時代,與中世紀無異。

4、

「懷舊是永遠的時髦。」懷念張國榮的人,不自然地也會懷念那個時代。在香港回歸前後的那幾年間,無數影迷通過碟機、電影、電視熟悉了香港的大批演藝人員。屈指數來,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鍾楚紅、張學友、梁朝偉、劉嘉玲這些巨星級別的人物,充斥著當年的熒屏。他們的一言一笑,他們的花邊新聞,在幾乎每家都市報上都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

那一代藝人,是用紮實的功底拼出來的。我們在熒幕上看到的每一個笑容、每一個動作,都是自己在私底下刻骨努力的結果。

那個時代的藝人,大多數還知道「實力」這兩個字的含義。他們之後,港台的演藝界人士似乎就進入了瘋狂的泡沫時代。之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眼球經濟的價值。然後,冠希同志的「艷照門」瘋狂上演,XX神劇肥皂泡一樣閃爍著迷離的光彩(儘管我們知道那東西在藝術領域幾乎一文不值),藝人們集體吸毒,「潛規則」成為無處不在的顯規則。再後來,影視劇的質量再也難以讓人恭維了,它們再也無法打動我們的內心了。

有人會問:那個時代,就是完美的嗎?

毫無疑問,沒有一個時代是完美的。即使再糟糕的時代也有巨星出現,即使再偉大的時代也有人渣。但是,當苦苦打拚比不上乾爹一捧的時候,願意努力的人就越來越少了。觀眾們,你們至此只能看真正的垃圾劇了,你們認了吧。

當我們談論張國榮的時候,其實是在集體懷念一個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碼字間 的精彩文章:

紀念霍金:獻給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智者
魏晉時代的白眼男神

TAG:碼字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