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知識必學:那些被古人用來作「牙膏」的中藥

中藥知識必學:那些被古人用來作「牙膏」的中藥

作者:張俊瑩

《紅樓夢》在黛玉剛進賈府時,賈母便設宴款待遠道這位而來的外甥女:「寂然飯畢,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黛玉)接了茶,又有人捧過茶盂來,黛玉也漱了口。又盥手畢,然後又捧上茶來,這方是吃的茶。」

據記載,飯後用濃茶漱口的方法是蘇軾發明的。他在《仇池筆記》中就寫道: 「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堅密。」

可見在我國古代對於牙齒的清潔、美觀,就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而牙膏的雛形出現在兩宋時期。那時牙膏的製作原理與現代牙膏基本相似。他們會用青鹽、生石膏增加牙膏摩擦力;用細辛藿香清涼抑菌;天價檀香、丁香皮增加牙膏香味。

固齒配方中的中草藥:兩面針、金銀花、西瓜霜、田七等,更多是取其的清熱抑菌,減少牙齦腫痛,從而達到固齒的效果。

下文就來和大家聊聊,那些被古人用作「牙膏」的中藥的種類及其功效。

兩面針

兩面針,為芸香科植物兩面針的乾燥根。植物兩面針,形態如其名,葉片中脈兩面均有刺而得名,若是初次見到,准能一眼就認出來。兩面針又叫入地金牛、雙面刺、山椒、下山虎等,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全年均可採挖,根、頸、葉都可入葯。洗凈後切片或段,然後晒乾,方可入葯。因為兩面針有小毒,用藥時藥量不宜過大,5~10克即可。

兩面針,味苦、辛,性平。歸肝、胃經。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通絡,解毒消腫之效。用於跌扑損傷,胃痛,牙痛,風濕痹痛,毒蛇咬傷;外治燒燙傷等症。

兩面針可以消除牙痛、緩解牙齦紅腫等,所以被古人用作「牙膏」來緩解口腔問題。

注意:兩面針不能過量服用;忌與酸味食物同服。

丁香

丁香,又名雞舌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乾燥花蕾。它艷麗可愛,芳香襲人,因為其形狀像丁子,又有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

丁香既是一種觀賞植物,又是一種常用中藥。分布在我國廣東、海南等地。一般花蕾由綠色轉為紅色就可以採摘了。入葯時,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即可。

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陽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與柿蒂、人蔘、生薑同煮,可治療呃逆嘔吐。《證因脈治》記載,丁香柿蒂湯:丁香、柿蒂、人蔘、生薑。治久病呃逆,因於寒者;

與肉桂合用,可用於治療腹瀉。丁桂散:丁香、肉桂。治胃脘疼痛、臍腹冷痛、腹瀉,以及外科瘡腫,損傷腫痛等證候。

丁香就是古人的口香糖,它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它有很強的抑菌作用,還可以抑制腹部氣脹,增加胃液分泌。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有記載:「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奏其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至今方書為然。 」

從漢代開始,官員在皇帝面前奏事,都會在嘴裡都含嚼丁香,以免給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仕途。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就曾因為口臭,而被武則天避而遠之,而常常口含丁香以解口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藥店 的精彩文章:

顧客為兒童購買這些葯時,一定要注意做到這3點……

TAG:中國藥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