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桂枝治療嘔吐的臨床理論探討

桂枝治療嘔吐的臨床理論探討

緒論:

桂枝一葯,功效頗多,其味甘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化氣行水等功效。以它為君葯的桂枝湯被稱為「仲景第一方」,臨床使用過程中,桂枝湯的加減非常多,除了應用於以上功效以外,還多用於降逆止嘔下氣。但是這種功效在臨床上很少有人使用,因為逆氣本就是里氣上沖,加以桂枝性味辛溫,恐愈用愈上逆。其實桂枝能夠降逆止嘔,醫家多有論述,筆者根據古籍文獻及臨床使用,僅選取嘔吐這一臨床癥狀,加以拓展敘述。以供臨床參考使用,不至於畏首畏尾。

一、「降逆止嘔」功效的確定

《神農本草經》記載:「牧桂,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其中「吐吸」二字,《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吐吸者,喘也,因吸入之氣不能容,而速吐出也」。初此以外,張錫純老先生還將「吸之不如而速吐」的原因分為三個,一是由於腎不納氣,二是肺不藏氣,三是有痰積於胃上,四是由於風寒內侵,五是由於老疾喘嗽,並明確指出桂枝一物,可以降逆肝氣,若用之得當,有起死回生,救人命於頃刻的神妙。

後世醫家又在張錫純老先生論述上有所發揮。

郭士全老師在此基礎上,又增加傷寒致病因素引起的上逆,全面的總結了《傷寒論》中桂枝降逆之法的使用,進一步的確定了桂枝具有降逆平氣的功效,並擴大了桂枝的治療範圍。後來在李國星老師的總結過程中,將張錫純老先生和郭士全老師的理論加以柔和,將桂枝平氣降逆的功效再一次擴大,論述了桂枝可以全面治療一切上沖之氣,並提到了不可用於實熱證。

至此以後桂枝降逆平氣的功效便停留於此,雖然已知,但是依舊沒有很多人刻意使用桂枝降逆平氣,而是更多的傾向於使用半夏生薑。

二、吐吸與嘔吐

如上文所說,「吐吸者,喘也」,是由上逆之氣造成。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迫使胃內容物從口中嘔出的病症。古代謂之:有聲有物謂之嘔,有聲無物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乾嘔,臨床嘔吐長兼見,難以區分,所以都統稱為「嘔吐」。病因可分為內傷和外感,內傷有脾胃虛寒,胃陰不足,心陽虛,肝氣犯胃,飲食所傷,痰飲阻滯,火熱鬱結,外邪以風寒濕暑邪為主。不論外感還是內傷,其病機不離胃失和降,其氣上沖。

可見,嘔吐一證,與《神農本草經》所說吐吸,病機相同。而且胃為六腑之一,腑氣以通為和,胃氣以降為順,所以凡是據有降逆功效的藥物均可以止嘔,比如代赭石、半夏,所以在已知桂枝可以降逆平氣的功效基礎上,桂枝可以治療嘔吐

(一)虛性嘔吐

《中氣論》云:「脾為己土,以太陰而主升;胃為戊土,以陽明而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有云:「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可見脾胃損傷,收納腐熟一職必定會受到損傷。若脾胃虛寒,則脾不升清,胃不下降,又以脾胃屬吐,為心所升,其內在之性必帶有火之炎上的性能,若土氣虛寒,其氣必上逆,是故病者常食不下,多食則嘔,即《傷寒論》所云:「太陰之為病,腹滿而痛,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此類治療之法,以脈症合參,仲師多投桂枝湯,比如:「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屬桂枝湯症」。又如:「本太陽病,醫反下之,腹滿而痛,太陰也,屬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可見桂枝對於脾胃病症,確有療效。除以上脾胃虛寒嘔吐,亦有胃陰虛嘔吐,,常見時做乾嘔,噁心,不能食,口乾舌燥,甚者更有吐血一症,對於此類病症,桂枝可主否?張錫純有言:「桂枝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橫資」。可見,桂枝亦可治療吐血,但絕不適應胃陰虛之症,陰虛者,津液所傷,何以用辛溫燥烈之物又徒傷津液乎?只恐是愈傷愈烈。而胃陽虛一症又另當別論,因桂枝本為溫陽之物。

心陽虛嘔吐,常見於現代醫學心血管疾病,《金匱要略》云:「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此條文見於,《金匱要略》胸痹篇,心中痞者,陽虛之故,君火若小,則相火上逆,此君小臣強也,所謂相火,膽氣也,相火上逆,則膽氣協胃氣一同上逆,條文中用桂枝進行治療,即是張錫純所說「平肝木之氣」,同時又有補益心陽的作用,可見桂枝治療心陽虛性嘔逆,標本兼治,而醫家皆恐懼桂枝辛溫之氣不敢用之,實在可惜。

(二)痰飲阻滯嘔吐

胃部有痰飲阻滯,亦可致嘔吐,痰飲為陰邪,胃為陽腑,況且痰飲易阻滯氣機,當痰飲阻滯於胃部,胃的下降功能失調,則胃氣上逆,張仲景所言:「病痰飲者,當以溫化之」。此種治法。世人皆知,所以每見痰飲嘔吐者,均投以「苓桂術甘湯」,無不隨手而應,此方所用溫陽之物,即是桂枝,足以見得桂枝止嘔之功。

(三)外感病嘔吐

外感病,見嘔證者,亦可以用之。有道是:「仲景之方,增一證加一葯,減一證去一葯」,縱觀《金匱要略》全文,若有嘔吐一症,及氣上沖者,大多加有桂枝,比如:「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煩疼。使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此條文最具代表性,《傷寒論》中明確說明「桂枝本為解肌」,而此條用之似乎相差甚遠,反觀《神農本草經》「桂枝,性溫,辛,主治,吐吸,骨節煩疼」。「吐吸者,喘也」,即降氣之功,又見骨節煩疼,那麼仲師不用桂枝用何物?而又有一條文「服桂枝湯,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不上沖者,不可與之」,《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第二十一》中有「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之竹皮大丸證,其中用了桂枝一分,亦取桂枝降逆止嘔的功效足以見得,表證氣逆亦可以用桂枝。

(三)桂枝忌用

桂枝降氣,用處極多,非獨嘔吐一種,凡氣上沖,均可用桂枝治療,但是應當病症準確,配伍得當,凡火熱鬱結飲食所傷者,均不可用桂枝醫藥,特別是熱盛傷津尤其不可使用,徐靈胎謂:「受風有熱者,誤用桂枝則吐血」,張錫純謂:「惟上焦有熱及恆患血證者忌用」。

四、同類葯比較

止嘔葯中最常用者是半夏和生薑,所以筆者僅取半夏和生薑與桂枝就降逆止嘔這一功效進行簡單比較

(一)生薑

《神農本草經》記載:「炮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此處並未說明生薑具有止嘔的功效,而《千金》云:「嘔家多服生薑,此是嘔家聖葯」。何以言之?筆者認為,生薑與桂枝性味相差無幾,只是桂枝善走表,生薑善走里,而嘔吐一證,多屬陽明,為了能夠直達病所,生薑優於桂枝。但是溫中之力生薑遜色於桂枝,所以水飲導致的胃氣上逆,桂枝優於生薑。(二)半夏

《神農本草經》記載:「半夏,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特別說明半夏有下氣的功效,但是與桂枝相比,溫中之力不如桂枝,下氣之力優於桂枝,《金匱要略》云:「嘔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則嘔自止」,和桂枝一樣,半夏也可以用於水飲嘔吐,可是半夏溫中之力並不如桂枝,水飲之邪當溫化,為何不用桂枝?因為此中水飲已不能溫化去除,猶人水腫嚴重,非甘遂、大戟不能去除其水。所以桂枝與半夏相比,桂枝適用於水飲微弱型嘔吐,半夏適用於水飲較多的嘔吐。比如嘔吐時明顯有痰、清,則適合半夏。

五、臨床案例

魏氏用桂枝湯加減治療小兒厭食症68例,基本方以桂枝湯加減,藥用:桂枝、陳皮、炒山楂、各3~5g、炒白朮、太子參各3~6g、生薑6片、炙甘草3g、炒麥芽5~10g。水煎,每日一劑,取葯汁100ml,可加入冰糖5g,分次數溫服。服藥半個月為一療程,用以上方法治療兩療程以後,痊癒35例,好轉30例,無效三例,總有效率95.159%。

唐氏「以桂枝湯加味治療以虛寒證為多見的梗阻病例27例。基本方組成為:桂枝15-20g,白芍40~60g,炙甘6~10g,生薑3~5片,大棗3~6枚治療結果臨床痊癒18例;顯效8例,複發時癥狀均較輕微,仍服桂枝加芍藥湯緩解癥狀,有效1例。

小兒厭食證和梗阻是典型的胃氣上逆證,主要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和腹脹等,魏氏以桂枝治療,取的就是桂枝可平氣降逆,以上兩則醫案極具代表性。

六、結語

1.桂枝止嘔,以平沖降逆為主,去除致嘔的病因,包括陽虛水飲內停,痰飲阻滯,脾胃虛寒,感受外邪,以及肝氣犯胃,臨床應當注重辯證,脈證合參,確有其證便用其葯,配伍得當,方才運籌帷幄,一切了如指掌,不至於病情惡化而措手不及,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應當注意,不能夠違反桂枝使用禁忌,特別注意辯證治療。

2.文章的意義在於以嘔吐一證論述桂枝平沖降逆的功效,並非桂枝僅僅可以治療嘔吐一證,任何藥物,其功效均隨配伍變化,只是對某一方面作用明顯,效果良好,所以才著重強調,學者切不可泥於功效,更不可脫離功效,應當在其基礎上加以合理的思考,適當的拓展。方是用藥正道。

申明:文章以申明原創,可轉載,切不可抄襲,負責後果自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枝 的精彩文章:

能治「心病」的桂枝
映雪堂方葯之柴胡桂枝湯

TAG:桂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