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版師必看】服裝打版中的衣身平衡問題!!

【版師必看】服裝打版中的衣身平衡問題!!

原標題:【版師必看】服裝打版中的衣身平衡問題!!


一. 衣身定位:WL為基礎線


根據服裝造型,人體體型調節服裝前後腰節差。老版式原型的衣身前片的胸凸量則為前後


差,越緊身的服裝前後差越大,越寬鬆則越小比例法定前後差的弊端:它將前後差的所有


量都放在了底擺上,穿著後,由於前片會往上抬,因此會引起側面的絲綹不平衡-更多服裝打版視頻教程請搜索山本教育

1.挺胸體或緊身型服裝定位



(1)作WL線,將前後腰節放在同一水平線上


(2)前腰節比後腰節高約0.5cm,符合挺胸體或緊身服裝的需要


(3)胸凸量△1=1/2橫開領,△1為連身服裝中能轉移的胸省最大量


2.正常體或合體型服裝定位


(1)作WL線,後片定位於該線,前片下落0.5~1cm(調節前後差)


(2)前腰節≦後腰節,符合合體裝的要求


(3)△2=1/2前橫開領 - 0.5~1<△1(合體型胸省量<緊身體胸省量)


3.平胸體或寬鬆型服裝定位



(1)作WL線,後片定位於該線,前片下落1~1/2△1cm(前腰節變短)


(前腰節<後腰節,符合平胸及寬鬆服裝定位要求)


(2)△3=1/2橫開領 ~(1~1/2△1)<△2<△1(平胸、寬鬆體服裝胸省最小)


4.撇胸定位法(開門領)



(1)作WL線,後片定位於該線,前片下落


(2)以BP點為旋轉中心,前中心線旋轉0.5~1cm,陰影採用原形態,其餘部分採用


旋轉後的形態

(3)△4<△2,表明撇胸為胸省的一部分


5.撇肚定位法(肥胖體)



(1)作WL線,後片定位於該線,前片下落


(2)以前腰中心點為旋轉中心,前中心線旋轉>0.5cm


(3)△5<△2,表明撇肚為胸省的一部分


二. 造型的圍度設計(外廓形)


長度設計:造型設計(比例)


圍度設計:功能性設計 + 造型設計


老版式文化原型:△B= 10cm

H X A O T 五種外廓形控制胸、腰、臀圍度


1.H型的圍度設計


款式特點:三圍差別不大,不收腰或少收腰


款式


△B在原型中的增量


腰圍增量(W基礎上)


臀圍增量(H基礎上)


內層


-(4~6)cm


不收或少收

≥6cm


中層(合體)


2~6cm


不收或少收


≥8cm


中層(寬鬆)


6~10cm


不收或少收


≥8cm


外層

8~16cm


不收或少收


≥8cm


(備註:臀圍總放量≥胸圍總放量)


2.A型的圍度設計


款式特點:上小下大,注意擺度的設計


款式


△B在原型中的增量


腰圍增量(W基礎上)


臀圍增量(H基礎上)

內層


-(2~4)cm


0~4cm(W。+ 4~8cm)


≥8cm


中層(合體)


0~2cm


0~4cm(W。+ 6~10cm)


≥8cm


中層(寬鬆)


2~4cm

≥8cm


外層


4~8cm


0~4cm(W。+ 8~12cm)


≥8cm


第三節


3.T型的圍度設計


款式特點:寬肩設計,下擺按造型收緊


款式


△B在原型中的增量

腰圍增量(W基礎上)


臀圍增量(H基礎上)


內層


6~10cm


小於胸圍


小於胸圍


中層(合體)


10~14cm


小於胸圍


小於胸圍


中層(寬鬆)


14~20cm


小於胸圍


小於胸圍


外層


≥10cm


小於胸圍


小於胸圍


4.X型的圍度設計


收腰設計,適當寬肩過自然肩


款式


△B在原型中的增量


腰圍增量(W基礎上)


臀圍增量(H基礎上)


內層


2~8cm


明顯小於胸圍


≤胸圍


中層(合體)


4~12cm  


明顯小於胸圍


≤胸圍


中層(寬鬆)


明顯小於胸圍


≤胸圍


外層


10~16cm


明顯小於胸圍


≤胸圍


(備註:腰收緊一定會出現省道;下擺放大)


5. O型的圍度設計


胸腰松度較大,下擺收緊


款式


△B在原型中的增量


腰圍增量(W基礎上)


臀圍增量(H基礎上)


內層


≤20cm


不計


≤胸圍


中層(合體)


≤24cm  


不計


≤胸圍


中層(寬鬆)


不計


≤胸圍


外層


≤30cm


不計


≤胸圍


三. 細部結構設計


1.衣片寬鬆度的增加△B


每片增量△B′= △B(總增量)/4,加至側縫


2.袖深點設計


袖深點與△B關係密切,一般地,△B增加,△袖深增加,另外△袖深與面料和服裝層次關係密切


(1)合體裝


窄袖:△B′: △袖深 = 1:1


普通二片袖:△B′: △袖深 = 1:(1~1.3)


當△B′<1,袖深至少下降1cm(上袖的服裝只能下降不能上升)


(2)寬鬆裝


△B′: △袖深 = 1:1.5(△袖深可根據造型調整)


(3)落肩式


袖籠肩點位於真實肩點以外,袖籠平直適於極寬鬆,袖深點至少由原型下落2.5cm以上,以後袖袖深定出


(4)露肩式和無袖式(內層)


適用於緊身、半緊身服裝或袒胸型服裝,△B可根據造型內收。由於原型袖籠已含一定的放鬆量,故袖深可適當提高1~2cm。袒胸服裝有時可根據造型變化袖深點


3.肩的設計


根據服裝造型,服裝肩部自原型基礎上也會進行較大變化


(1)肩線長短變化


分類


肩線長短變化


層次


內層


緊身、半緊身


收肩省或做肩部公主線


後肩內收1cm,縫縮0.5cm


無袖


△S後 = -3.5cm(內收);△S前 = -2cm(內收)


(內收原因:若不收,則衣身會跟人體一起運動,造型穩定性不好)


襯衣


收肩省:△S = 0,收省


不收肩省:△S後 = -1cm(縫縮0.5cm);△S前 = 0


寬肩:△S後 = 0(縫縮0.5cm);△S前 = 1


中層


外套


△S後 = -0.8~0.3cm(縫縮0.5cm);△S前 = 0


外層


風衣


△S後 = 0~0.5cm;△S前 = 0.5~2cm(不收肩省)


體型


寬肩


△S = 0~3cm


特窄肩


S後 = △S前(等長,沒有縫縮量)


(2)肩線高度變化


考慮墊肩厚度:SP上抬0.7cm


考慮穿著層次與面料:SP、SNP上抬0.2~0.7cm


4. 袖籠線的變化


合體裝前肩衝量3.5~3cm;後肩衝量2.5~2cm


寬肩前肩衝量2.5~3cm;後肩衝量1.5~2cm


(方法:連接肩點和袖深點,形成新袖籠線)


5.直橫開領的變化


根據造型和穿著層次,增大0.5~1cm


更多服裝打版視頻教程請搜索山本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服裝打版高手圈 的精彩文章:

能精通這些設計思維方法都已年薪50萬!!

TAG:服裝打版高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