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五年了,我們為什麼還懷念張國榮

十五年了,我們為什麼還懷念張國榮

想你

 Virgin Snow

張國榮 

00:00/04:56

「那些消失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失的歲月。」——王家衛

今早送妻子上班,說起今天是4月1日。她當然記得,因為十五年前的這天,她的超級偶像張國榮在香港去世了。妻子身邊的同學好友都知道她是Leslie的鐵粉。昨天她的初中老師還在聊天中提起這個事,可見痴迷Leslie的程度非同一般。

Leslie走的這天,並沒有告訴這些一直喜歡他的人們。人們便開始記住他縱身一躍的文華酒店、他走的那天是西方愚人節四月一日,開始記住與他相關的一切。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但並不擅長告別的時代。要記住一個人很容易,但是要一直記住一個人卻很難,要一直懷念一個人,難上加難。

Leslie離開人間已十五年,但每年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那些懷念著他的人,越來越多。我從小就聽過他的歌,直到大學有了不限網路條件的環境後,便將能夠找到與他有關的電影、歌曲,不斷的看、不停的聽,時至今日,我們的車載音樂也總有一半是他的歌。

近些年來,每年的4月1日,我總是習慣性的會在觸目可及的網路平台或者電視媒體看到對Leslie的紀念,順便會抽時間看看他的電影、聽聽他的歌。那些與他相關的影像、同行對他的評價、後輩對他的敬仰,相互交錯出一個性格、性情鮮活的時代明星。

張國榮去世十周年的時候,廣州客村珠影廣場舉辦了一次關於他的作品展。我無意中走到珠影廣場,看到這張照片,馬上被吸引住。站在那裡駐足觀看LED屏輪番播放的圖文,感覺在見證著一個時代的落幕,那種傷感與四月一日的悲傷是一致的。

《論語》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還沒到知天命之年,張國榮彷彿便已看透生死,他那燦爛的人生便成為了永恆,他永遠停留在或許是他認為的最好時候。22歲出道,28歲成名,往後便通過經典作品和形象入人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記錄。他提攜後輩,也尊重長輩;他被人崇拜,也被人議論;他付出真心,也收穫很多。

關於他的點點滴滴,在他出道後以至於去世至今的這些年,都被寫得七七八八了。媒體或許已經陷入一種炒冷飯的尷尬境況了,而越來越多粉絲對他的紀念與懷緬,無疑拯救了那些江郎才盡的媒體。

早上我問妻子,為什麼他去世十五年了,還有那麼多人紀念和懷念著他呢?「讓我做只路過蜻蜓,留下能被懷念過程」,林夕寫給張國榮《路過蜻蜓》的歌詞也許能窺見一二。

路過蜻蜓

 Four Seasons

張國榮 

00:00/03:54

我跟妻子說,七八十年代直至千禧年這段時間,港台的娛樂文化不斷向大陸娛樂文化圈輸出那些經典的電影、歌曲,對於維持這種娛樂文化生存的根基奠定了基礎,以至於在後來馮小剛這一代導演的電影中仍舊能夠看到對於港台電影與歌曲的致敬與引用。如果沒有這股對於港台娛樂文化的奠基,也許我也不能在隔了那麼久的時間裡還能看到那麼多經典。這是其一。

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仍舊有那麼多人懷念張國榮。他一生都很謙遜和低調,被人那麼多人懷念,也許是他意料不到的。我們懷念他,也許是在懷念作為一個明星的真與情,懷念他作為演員對於表演的追求與苛刻,懷念他作為歌手對於觀眾的愛惜,等等。這些都與當下娛樂圈的混亂生態是截然不同的。正因為稀少,所以我們才懂得更加珍惜,但也因為不復存在,所以我們才會更加緬懷。也許這才是他真正值得被懷念的原因吧。

對我而言,也許懷念的是《英雄本色》里正義凜然的宋子傑,是《春光乍泄》里為愛執著的何寶榮,是《縱橫四海》中瀟洒不羈的James,是《霸王別姬》中鍾情重義的程蝶衣,是《東邪西毒》里玩世不恭的歐陽鋒,是《家有喜事》中輕鬆肆意的常歡,是《胭脂扣》里為情所困的十二少。

張國榮的每一個角色,都被他塑造得獨一無二,男人女人均可、喜怒哀樂均可,才華與才情並重,顏值與演技都在線。

張愛玲說,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張國榮身上所具備的那些優秀的東西在當今這個浮躁的娛樂圈越來越少,無疑的,他就會被惦記得越來越多。

十五年了,我們還是一如既往的懷念張國榮。

春夏秋冬

 陪你倒數

張國榮 

00:00/04: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滴力量 的精彩文章:

TAG:點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