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女子離婚了還在照顧癱瘓前夫 15年如一日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一旦分手成路人。」但是53歲馮玉環卻打破世俗觀念,在和丈夫辦了離婚手續後,她得知前夫身患疾病,生命垂危,於是毅然決然回到前夫身邊。看著病卧床上,生活無法自理的前夫,還有年幼的女兒,她實在割捨不開,便不計前嫌,背著他到醫院看病、檢查、做手術,喂葯喂水,洗衣做飯,擦洗身子,重新擔起了妻子的責任,照顧伺候前夫長達15年時間。
對於馮玉環精心呵護前夫不離不棄的做法,有人為她點贊,認為她善良執著,精神可嘉;有人認為她太傻太瓜,不懂得取捨;還有人認為她活得太累,得不償失。而她本人對此卻不屑一顧,她說:「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看,只要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娃他爸的病能有所好轉,我就心滿意足啦。」
離婚了還在照顧癱瘓前夫
55歲的殘疾人張濟民扶著樓梯,一步一步慢慢挪動,鍛煉身體,看見客人到來,他雖然不能開口說話,但面含微笑,伸出大拇指,對照顧自己的「妻子」連連點贊,在身邊照顧他的「保姆」兼「保健醫生」馮玉環一邊給他喂水,一邊給他擦汗,然後,攙扶著他一瘸一拐走回他們的小房間,打開電視,讓他坐到床邊看電視,自己則忙著打掃房間衛生,洗衣做飯。到了下午3點,把前夫安排妥當,她還要去上班當門衛,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才能回家歇息。
由於腦梗留下了後遺症,張濟民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記憶和智力,對於前妻馮玉環為他所做的一切,他難以表達無法訴說,但在陝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以及家屬區,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被左鄰右舍和單位的同事稱為現實版的「劉慧芳」,任勞任怨的女漢子,賢妻良母的榜樣和表率。
時間上溯到1986年,當時21歲的東北女孩馮玉環經朋友介紹,與韓城礦務局馬溝渠礦煤炭工人張濟民相識相戀,組成家庭。由於雙方家中兄弟姐妹較多,生活都比較困難,她沒有向婆家索要彩禮,也沒有要自行車、錄音機、電視機,還有當時時興的組合傢具,只是添置了簡單的傢具和做飯的鍋碗瓢盆,便開始了新的生活。小夫妻恩恩愛愛,家庭生活其樂融融,尤其是女兒的降臨更是為這個小家庭增添了歡樂。
1989年,女兒兩歲時,剛剛組建的黃陵礦業公司需要各方支援,時年26歲的張濟民被選調到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從事井下煤機司機工作。不久,妻子馮玉環也帶著女兒來到了黃陵縣店頭鎮礦區所在地。他們分到了礦區的一套新房子,房子雖然不大,但是夫妻二人非常滿意,將新房精心布置了一番。更讓她感到驚喜的是,丈夫還為她補買了一對金耳環,這成了他們唯一的定情之物。可惜好景不長,兩人最終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離婚。
不料,三年後,馮玉環意外得知,她的前夫、女兒的生身父親張濟民出現了全身浮腫、呼吸困難的癥狀,生命危在旦夕。她不顧娘家人的強烈反對,帶著女兒回到前夫身邊,默默呵護,不離不棄,無怨無悔。
她用愛心喚醒昏迷前夫
當躺在礦區職工醫院病床上,被疾病折磨得面容蒼白,渾身無力,腹痛難忍的張濟民看到離異3年的妻子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他感動得淚流滿面,哽咽無語,他拉著馮玉環的手,久久不願鬆開。當得知張濟民初診為心肌炎,她非常著急,帶著他輾轉來到了銅川礦務局職工醫院醫治。醫生責怪她說:「人已經病成這個樣子,渾身浮腫得連路都走不動了,你們才來診治,趕緊往西安轉吧,再晚一點人就沒命啦。」聽了醫生的話,她連夜雇車陪伴張濟民來到西京醫院掛急診,醫生確診患者得了風濕性心臟病和心肌炎,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手術風險大費用高。但為了保命,她只能眼含淚水簽下了手術同意書。然後,坐早晨第一趟班車返回黃陵礦區,四處籌錢,並託人將自己唯一的住房賣掉了。
張濟民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難度非常大,做了8個小時。術後,他又被送進重病監護室,待了一個多星期。馮玉環在西安舉目無親,只能在醫院附近租住50元一晚的私人小旅館,為了省錢,她天天吃速食麵。然後,待在醫院監護室門外,隔著窗戶眼巴巴望著躺在病床上的「娃他爸」,一待就是一天,一旦有醫護人員出來,她就急忙上前詢問病情,得知手術成功,病情穩定,她才放下心來。
馮玉環本以為心臟手術成功後,張濟民很快就能康復,正常上班,但沒料到命運又一次捉弄了她。有一次,當她像往常一樣叫張濟民起床吃飯時,發現他不能開口說話,整個人癱在床上無法站立。慌忙中她顧不上叫車,彎著腰駝背把張濟民背到黃陵礦業中心醫院,經醫生診斷是術後併發症引起的腦梗、腦血栓,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命保住了,但仍處於昏迷狀態,由於醫院床位緊張,為了照顧病人,馮玉環只能打地鋪睡在地上,每天天一亮,她給張濟民擦臉擦手喂水喂飯,給他講故事說笑話,在她的精心呵護下,張濟民逐漸蘇醒。但卻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失去了語言功能,右邊半個身軀以及右手、右腳失去了功能,只能卧病在床。
用微笑面對人生的不幸
說起自己當初的選擇,熱情善良的馮玉環非常坦誠地說,她這樣選擇並非一時衝動心血來潮,畢竟自己和張濟民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就是離婚了,他還是自己女兒的爸爸,是自己的親人,如果她坐視不管,一旦他撒手西去,她怎麼面對自己的女兒,怎麼面對自己的良心?如果前夫病癒康復了,她或許會選擇離開的,但在這個生死攸關的當口,以她的性格為人,只能選擇堅守,幫助前夫戰勝病魔。
在照料病人期間,她每隔半小時就為張濟民翻一次身接一次尿,一天多次喂流質食物,每天為他擦洗身子、梳頭、剪指甲、穿衣、精心侍候,從不厭煩。為了幫助前夫早日康復,她還自學了按摩保健,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堅持給張濟民按摩一直到深夜,雙眼熬得通紅。就這樣,每天還堅持推著輪椅陪他聊天,散心。但是,人畢竟不是機器,時間長了,總有厭倦的時候。每當看到青年夫妻、老年伴侶拉著手說說笑笑,甜蜜恩愛的樣子,回到家中,馮玉環也曾感到失落,埋怨命運的不公,這時,她就用打掃房子、拖地、洗衣服、看電視化解不良情緒。出門見了熟人同事,她仍是笑容滿面,沒有絲毫的憂鬱。
張濟民出院後,單位給他們提供了一間夫妻宿舍,馮玉環也在職工公寓找到了一份門衛的工作。老張看病做手術,恢復療養,前後花了50多萬元,儘管單位給他們報銷了大部分醫藥費,但還有十幾萬元門診費無法報銷,需個人支付。馮玉環只能靠自己每月1500元工資和娃他爸2000元的病退工資維持生計,歸還借款,目前,還有七八萬元欠款,正在逐年歸還。
悉心照顧前夫獲眾人點贊
在馮玉環的悉心照顧下,癱瘓多年的張濟民病情終於有所好轉,自己可以下地走路,恢復了部分記憶,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馮玉環辦理復婚手續。雖然不能說話,但逢人就豎起大拇指誇自己遇到了一個善良的好媳婦。
在家裡馮玉環用柔弱的肩膀為癱瘓的丈夫、可愛的女兒撐起一片天,在單位她和同事團結友善,和睦相處;對工作她不辭勞苦,認真負責。記者在黃陵礦業公司採訪時,生活分公司職工公寓主任鄭紅告訴記者說,馮玉環作為一名協議工,在家庭困難、丈夫癱瘓、自己身患甲亢的情況下,從沒有因家庭瑣事耽誤工作,她所承擔的門衛工作的職責,就是每天打掃管理區域的環境衛生,管理車輛的車位安排,勸說外來車輛按車位停車,有時避免不了遇到熟人或難說話的人,但她從不徇私情,堅持原則,在她值班期間,責任區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內車輛停放得井井有條。公司例行檢查,她每次都合格達標,並獲得上級領導多次表揚。
對於女工馮玉環的愛心奉獻,黃陵礦業公司生活服務分公司黨群部部長何宏強給予高度的評價,他說,馮玉環不計前嫌,悉心照顧前夫15年的愛心故事,在我們黃陵礦業公司和公司所在地店頭鎮傳為佳話。我為我們單位湧現出劉慧芳式的好職工好媳婦感到驕傲感到自豪。馮玉環作為一名普通的女工,對已經解除婚姻關係,形同路人的前夫精心護理,真心關愛,體現了中華民族善良勤勞堅強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學習推崇,下一步我們將在生活上、工作上給他們夫婦予以關心幫助,並在分公司下屬各單位開展向馮玉環學習的活動,由此推動我們分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設邁上一個新台階。文/圖本報記者楊立通訊員張明敏
(三秦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