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控力—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一)

自控力—壓力是可以依靠的資源而非要消滅的敵人(一)

橫跨16年-18年的一本書——《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在3月10號終於看完。一方面使我了解到自控力的運作方式和其重要性(what & why);另一方面,一些提升自控力的方法等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的借鑒意義(how)。

這是一篇需要靜下心來必要時拿出小本本記記的認真思考的文章,拿好你們的爪機備好紙和筆~結合理論和自身,入到生活中去實踐,把一個理論性的東西沉澱到現實生活中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呢。《自控力》這本書會分兩篇來寫,這是第一篇:1-4章。

這是文章的梗概,下面會分章節來進行摘錄,括弧+斜體是我個人的觀點哈(認真臉)~

一、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麼是意志力?為什麼意志力至關重要?

1、所謂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

2、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

3、提高自控的最有效途徑在於,弄清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

4、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許你會說,你真正想要的是巧克力蛋糕,是再喝一杯酒,是好好休個假。但當你面對誘惑和拖延症時,你得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其實是變得苗條、升職加薪、不要欠債、家庭美滿、遠離監獄。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5、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拿高分,比個人魅力更有助於領導別人,比同理心更有助於維持婚姻幸福。

6、我們的腦袋裡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衝動、深謀遠慮。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有時覺得自己想減肥,有時覺得自己想吃餅乾。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意志力的挑戰——你一方面想要這個,一方面想要那個,當下的你想要這個,但如果不要的話,你未來的生活會更好。兩個自我發生分歧的時候,總會有一方擊敗另一方。決定放棄的一方並沒有做錯。只是雙方覺得重要的東西不同而已。(所以總是會覺得內心深處時常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代表清醒的剋制的大孩,一個代表任性隨意的小孩,偶爾你贏,偶爾他贏,最怕是兩人分不出輸贏,可以說是非常糾結了~攤手)

7、意志力挑戰就是兩個自我的對抗。

8、如果沒有自我意識,自控系統將毫無用武之地。在做決定的時候,你必須意識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否則大腦總會默認選擇最簡單的。想戒煙的人需要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吸煙的衝動,也要知道哪裡會讓他有這種衝動(比如在室外、寒冷的環境里或擺弄打火機的時候)。他還得知道,如果自己這次投降了,明天很有可能會繼續吸煙,未來很可能會疾病纏身。為了避免厄運降臨,他必須有意識的戒煙。

9、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誘惑屈服。

10、訓練大腦,增強意志力——如果你每天都讓大腦學數學,它就會越來越擅長數學,如果你讓他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你讓它專註。它就會越來越專註。如果成年人堅持每天玩25分鐘記憶力遊戲,大腦里控制記憶力的區域就會連接得更緊密。(這就是可以訓練的效果所在吧)

11、5分鐘訓練大腦冥想:專心呼吸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訓練大腦,還能增強意志力,它能減輕你的壓力,指導大腦處理內在的干擾(比如衝動、擔憂、慾望)和外在的誘惑(聲音、畫面、氣味),新研究表明,定期的思維訓練能幫人戒煙、減肥、戒毒、保持清醒。無論你「要做」和「不要」的是什麼,這種5分鐘冥想都有助於你增強意志力。原地不動,安靜坐好;注意你的呼吸;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麼走神的。(以前看過挺多關於冥想的文章,推薦的一些APP呀什麼的,都沒有實踐過,思緒真的會亂飄飛,拉都拉不住···接下來打算試一試,在自己不淡定的時候,緊張或者焦慮的時候深呼吸確實是能容易讓自己浮躁的心沉澱下來)

12、冥想不是讓你什麼都不想,而是讓你不要太分心。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標。如果你在冥想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別擔心,你只需要多做練習,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我先試試,回頭有興趣的話分享成果)

二、意志力的本能:人生來就能抵制乳酪蛋糕的誘惑

1、起初,你會感到一陣興奮。你的腦袋嗡嗡作響,心臟怦怦跳個不停,好像你全身上下都在說「我想要」。這時,焦慮會向你襲來。於是,你肺部緊縮、肌肉緊繃,你開始覺得頭重腳輕、內心反感。你幾乎要發抖了,因為你非常想要,但是你不能要。可是你又想要。但是你真的不能要!你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但你不確定自己能否把持得住。——歡迎來到慾望的世界

2、當你遇到真正的意志力挑戰時,你的身體一定能感覺到。這並不是孰是孰非這種抽象的命題,而是你身體內部的戰鬥,是你身體兩部分之間的戰鬥,感覺就像兩個不同的人在戰鬥。有時,慾望會佔據上風。有時,那個更加明智、想變得更好的你會佔據上風。

3、自控力不僅和心理有關,更和生理有關。只有在大腦和身體同時作用的瞬間,你才有力量克服衝動。

4、如果你不動刀叉的話,乳酪蛋糕並不是真正的威脅,不會對你造成直接的傷害。如果你不動刀叉的話,它就不會影響你的健康或腰圍。這回,你的敵人是你的內心。你不需要逃離麵包店(雖然這樣做也無妨),你也不用殺掉乳酪蛋糕(或者麵包師傅),但是你確實需要剋制自己內心的慾望。你不可能真的消滅一個慾望,因為慾望在你的內心和身體里,沒有辦法自動消失。應激反應會讓你面對最原始的慾望,而這正是你當下最不願看到的。自控力需要另一種自救的方式,一種能對抗這種新威脅的方式。

5、自控力和壓力一樣都是生理指標。

6、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額皮質、提高心率變異度,有助於你的身心從壓力狀態調整到自控力狀態。這樣訓練幾分鐘之後,你就會感到平靜,有控制感,能夠剋制慾望,迎接挑戰。

7、意志力的奇蹟實際上來自身體的訓練。鍛煉對意志力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改善心情,緩解壓力最有效的鍛煉是每次5分鐘,只要做運動,就要比什麼都不做強。只要是你想做的就是最好的起點。

8、長期睡眠不足讓你更容易感到壓力、萌生慾望、受到誘惑。

9、睡眠短缺對大腦的影響和輕度醉酒是一樣的。

10、自控力太強的代價——慢性壓力會演變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背痛、不孕不育、感冒和流感。

三、累到無力抵抗:為什麼自控力和肌肉一樣有極限?

1、現代生活時刻需要自控,但這會榨乾你的意志力。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早晨的意志力最強,然後意志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所以我會選擇晨跑,晚上容易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借口而不去運動,自己騙自己~捂臉)

2、很多你認為不需要意志力的事情,其實都要依靠這種有限的能量,甚至要消耗能量。比如,試圖打動約會對象、融入一家企業文化和你價值觀不符的公司、在糟糕的路況中上下班,或者是干坐著熬過無聊的會以,都是如此。每當你試圖對抗衝動的時候,無論是避免分散意志力、權衡不同的目標,還是讓自己做些困難的事情,你都或多或少使用了意志力。

3、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比如說早晨,親測有效,在晚上要費很多精力去糾結的事情,在早上就是一念之間就去做了)

4、對大腦來說,能量就是金錢。研究表明:現代人在飢餓的時候更容易冒險。當你的血糖含量降低時,你的大腦仍舊會考慮短期的感受,會去衝動行事。大腦的首要任務是獲得更多能量,而不是保證你作出明智的決定,實現你的長遠目標。這就意味著股票經紀人可能在午餐前買進錯誤的股票,節食者更容易去「投資」彩票,不吃早餐的政客可能覺得實習生魅力難擋。(so有什麼事情,就先填飽肚子再說,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呢)

5、自控力的極限和身體的極限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在意志力真正耗盡之前就感到無法堅持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應該感謝大腦幫助我們保存能量。正如大腦擔心體能枯竭時會告訴肌肉放慢速度一樣,大腦也會對大量消耗前額皮質中能量的活動喊「停」。

6、一個心理學家指出:那些意志力耗盡的人不能被委以重任,不能讓他們為整個社會作出決定。這個說法令人不安,因為我們知道意志力很容易被耗盡,而日常生活中又有太多的瑣事需要耗盡自控力來做決定。如果我們被購買雜貨、處理同事關係這樣的瑣事耗盡意志力,就無法解決像經濟增長、醫療保障、人權保障、氣候變化這樣的國內或國際危機。(對呀,意志力也不是無窮無盡,所以要儘可能的把它花費在最值得和效益最高的事情上,一些小事制定好自己內心的標準,直接按照規則走就會省很多意志力。當然,我覺得金錢也可以這樣套用)

7、如果我們想增強自控力,就要考慮如何支撐住最疲憊的自己,而不是指望最理想的自己突然出現來拯救生活。(就像前一天晚上躺在被窩裡的自己計劃著明天一定早起運動、做早餐或者看書等等,第二天鬧鐘響了之後各種不想起,再睡五分鐘然後然後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晚上又開始鄙視早上的自己,開始計劃-失敗-計劃···的惡性循環)

8、我們不能控制所有的事,但提高自控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升我們的極限。下次你覺得自己太「疲憊」而無法自控的時候,看看自己能不能挺過第一波疲憊的感覺,向前邁出一步。(是不是就像跑步的時候很累很累了,只要挺過那麼一個階段,接下來就會輕鬆很多,也沒有那麼累了,又能跑很久,嗯我覺得是這樣的)

四、容忍罪惡:為何善行之後會有惡行?

1、當說到孰是孰非時,我們都能毫不費力地作出符合道德標準的選擇。我們只想讓自己感覺自我良好,而這就為自己的胡作非為開了綠燈。(在書上會有相應的例子加以解釋,由於篇幅有限就沒有全部呈現)

2、當你做善事的時候,你會感覺良好。這就意味著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衝動。而衝動往往會允許你做壞事。

3、簡單說來,只要我們的思想中存在正反兩方,好的行為就總是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

4、大部分人認為,取得進步會刺激我們獲得更大的成功。但心理學家知道,我們總是把進步當做放鬆的借口。在完成某個目標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會刺激人們做出妨礙完成目標的行為。(比如今天認真學習了三小時,完成了既定內容,可能就會給自己放鬆4小時或者更久···)

5、進步可能讓我們放棄曾經為之奮鬥的東西。這是因為,兩個自我相互競爭會進一步打破二者之間的平衡。意志力挑戰就是兩個自我之間衝突。一個你想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比如減肥),另一個你則想及時行樂(比如吃巧克力)。在面臨誘惑的時候,你要讓更理智的自己說話,戰勝放縱自我的念頭。但是,成功自控會在不經意間導致不好的後果。它會讓你暫時感到滿足,讓更理智的自己閉嘴。當你取得進步的時候,你的大腦就停止了思維進程,而這個過程正是推動你追求長遠目標的關鍵。然後,那個放縱自我的聲音就會響起來,你就會轉而關注那些還沒有得到滿足的目標。心理學家稱之為「目標釋放」。你曾努力剋制的目標會變得更加強大,誘惑也會變得更加難以抵擋。(物極必反,用力過度便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6、只要他有一天打破了規則,他就會在接下來的一周里都打破規則。(比如本來計劃晚上學習兩小時,正好你喜歡的綜藝更新了,就想著今天破例一次,不學習了去看視頻,如果今天打破了規則,你明天很可能因為另外一種原因不去學習,繼續打破規則,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你的生活里有沒有這樣一個規則,來幫你結束內心的掙扎?

7、當我們想獲得放縱許可的時候,我們會尋找任何一個美德的暗示,為自己放棄抵抗作辯護。

8、只要使你放縱的東西和使你覺得品德高尚的東西同時出現,就會產生光環效應。比如,研究人員發現,出於慈善目的購買巧克力的人,會吃更多的巧克力來獎勵自己的善行。

9、省錢不再是買到便宜的東西,而是在支出限額內買到便宜的東西。

10、當「光環效應」影響到你的意志力挑戰時,你需要找到最具體的測量標準(比如卡路里、花費、消耗或浪費的時間),以此判斷這個選擇是否和你的目標相符。

11、明天和今天毫無區別,當你想改變行為的時候,試著減少行為的變化性,而不是減少某種行為。

不論做什麼事情,什麼工作,或者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內驅力是最最最重要的!外界的壓力、親朋好友的監督等等在面臨誘惑時都顯得特別不堪一擊。所以決定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充分的了解自己、深挖做這件事的初衷和最終目的,而這個內在的動力足以支撐在遇到任何困難、誘惑都可以繼續前行而不會半途而廢。

自己的承諾也是承諾,也是要去實現的(認真奮鬥臉)!

——————— End ———————

有點贊衝動的朋友,請不要壓抑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女野良 的精彩文章:

TAG:少女野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