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巨大損失?楊利偉為何不再駕駛戰鬥機,中國軍迷:1人頂10架殲20

巨大損失?楊利偉為何不再駕駛戰鬥機,中國軍迷:1人頂10架殲20

圖為航天英雄楊利偉

眾所周知,宇航員的選拔非常嚴格,說是萬里挑一,一點都不過分。對於宇航員的要求,跟選拔戰機飛行員差不多,需要被選拔者具有極高的身體素質。而且他們需要的各項指標是相似的,所需要掌握的能力也是相似的。在一些方面中,宇航員的要求甚至甚於戰機飛行員。所以,回歸地球的宇航員,是不是可以輕輕鬆鬆駕駛戰機?

大家對當年楊利偉回到地面出倉的那個照片一定很熟悉吧!那是我們國民激動人心的一刻,也是刻入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畫面。然而還有一個更加令人震撼的事實,楊利偉是我們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但根據多國慣例,宇航員返回地面後,是不能再繼續駕駛戰鬥機的,這是為何呢?這是因為培養一名宇航員代價太大,高昂的培養代價不允許他們繼續冒險駕駛戰機,這樣的真相實在令人唏噓。

圖為殲20戰機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一次太空旅行相當不容易,無論是他還是國家付出的代價都是巨大的。培養一名宇航員的成本,可以買很多架戰機了,而且符合條件的人可遇不可求,能堅持下來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一些中國軍迷根據美國NASA公布的宇航員培養成本數據稱,培養一個宇航員所需的資金大約是10架殲20的價格。其次,宇航員即使退役後,也要承擔培養下一代宇航員的責任,如果重新駕駛戰機簡直是巨大的浪費。因此即使不返回空軍部隊服役,也並不是巨大的損失,反而更有價值。

蘇聯空軍飛行員加加林,就曾搭乘「東方一號」進入太空,但是在1961年4月12日,他駕駛米格-15殲擊教練機,為了躲避一個氣象氣球操控不當而死。這個生命隕落了,對這個國家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們損失了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再找到並培養成與他程度相當的飛行員,難度堪比海底撈針。可以說,他沒了,蘇聯在探索宇宙的方向上,少了一大助力。

圖為蘇聯航天英雄加加林

所以,駕駛過宇宙飛船的人,完全有能力駕駛戰機,但是他們的價值,遠不止駕駛一輛戰機。反而,駕駛戰機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飛行員隨時可能為國家犧牲。他們不會再駕駛戰機,而是著力於培養新一代人才,在更需要他們的地方發光發熱,為祖國奉獻出更大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霹靂火軍事 的精彩文章:

9000多人傷亡!本土遭到1000多枚導彈攻擊,英國:倫敦險被毀滅
陣風艦載機可以和哪些艦載機相媲美?武器不比好壞,只看國情

TAG:霹靂火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