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奇人 但在他心中 只有此人才算得上完人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奇人 但在他心中 只有此人才算得上完人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奇人 但在他心中 只有此人才算得上完人

說起明朝第一奇人,想必大多數朋友都會說出王陽明這個名字。作為諸多明粉們的真愛,立德立言立功「三立」的王陽明當之無愧,但在這位偶像的心中也有著他自己的偶像,那就是被他稱之為「完人」的王鏊。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明憲宗時期的狀元,其後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出身於書香門第、官宦世家,自身又極其聰穎的王陽明眼界可不是一般的高,要讓他五體投地,衷心讚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王鏊究竟是何方神聖,且容我慢慢道來!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王鏊就是那種一生下來就讓別人家父母羨慕的孩子。王鏊,江蘇蘇州人,其父親曾擔任過一任知縣,家境殷實,自小便在家裡的刻意培養下以科舉入仕為目標苦讀。

天資聰穎的王鏊在別人家孩子還在學千字文、百家姓時,八歲已然熟讀經史,十二歲即能成詩,絲毫不用父母操心。十六歲進入國子監學習,偶作一文,便為師生廣為傳頌,被稱為「天下士」,意思是天底下難得的才德非凡的人物。

讀書作文很猛的王鏊考起試來也是一把好手。成化十年(1474年),24歲的王鏊參加鄉試,第一名,解元。次年,王鏊參與會試,還是第一名,會元。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奇人 但在他心中 只有此人才算得上完人

就在當大家都以為王鏊會成為三元及第的科舉傳奇時,意外發生了,「當道者欲擯斥之」,當權的人排斥王鏊,最後只拿了個第三名,探花,並被授予翰林一職。可即使如此,王鏊之名還是傳遍天下。

如果只是考試厲害,王陽明先生對王鏊也不至於如此崇敬,王鏊真正的厲害之處是讓天下所有讀書人都來學習他的文章,「制藝之盛,莫如成、弘,必以王文恪公為稱首」,因為王鏊的文章成了科舉考試中最受考官歡迎、考生們又最易學習模範的文章。

明朝的科舉考試因為有著明確的內容和格式限制,因此被稱為八股文。在王鏊之前,「諸朝之文,質木款直、澹泊淳古,不可以文名」,士子們因為考試的緣故重視文章的內涵卻忽略了文章本身應帶有的文采才氣。

而王鏊卻能博取歐陽修、韓愈、蘇軾等人文章的特色,強調結構完整,多用對偶的方式,形成新潮流,被廣大讀書人所熱捧。如果拿到今天,王鏊文章的熱銷程度肯定不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之下。

王鏊的制藝文之所以廣為流傳,除了其文章本身易學易模範以外,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王鏊入仕以後,曾經多次出任主考官,舉子們為了揣測主考官的愛好,寫出投其所好的文章,必然要多加研讀。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奇人 但在他心中 只有此人才算得上完人

第二,王鏊才氣過人,又身居高位,在當時可算一代文宗,他曾創立多個讀書團體,宣揚自己的理念。在他的一群小迷弟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寅、文徵明、祝枝山三人,尤其以王鏊與唐寅的交情最深,交誼最厚。

王鏊與唐寅可謂是忘年之交,王鏊雖然比唐寅年長二十歲,但兩人卻如同輩知己般偕游、和詩,亦師亦友。在唐寅心中,王鏊也是無人能逾越的偶像,他曾經寫過「海內文章第一,朝中宰相無雙」的對聯贈送給王鏊,兩人這段交誼也被稱為歷史上的一個佳話。

除了自身的才學以外,王鏊本人的品格也非常值得學習。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的一代英主,但可能是由於忙於政事的緣故,對太子朱厚照的教育不大上心,因此朱厚照登基後成了一個荒唐皇帝,每天只知道玩樂。朱厚照之所以如此荒唐,也和劉瑾、張永、谷大用等八名太監的教唆有關,朝中正直之士對八虎都恨得牙痒痒的,希望能除之而後快。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奇人 但在他心中 只有此人才算得上完人

於是在王鏊和當時吏部尚書韓文的牽頭下,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除八虎」行動,然而可惜的是,朱厚照卻被劉瑾的眼淚打動,一時心軟寬恕了八虎,相反正直的內閣大學士劉健、謝遷被迫離去,韓文也被迫致仕。意外的是王鏊卻並未受到懲罰,相反在朝臣的廷推下進了內閣,成為內閣大學士。

可當了內閣大學士的王鏊並沒有陞官的喜悅,相反他更加憤懣,而且肩上更多了份責任。當時的朝局是劉瑾一家獨大,內閣名存實亡,首輔李東陽懼於劉瑾等人的聲勢不得不虛與委蛇,另一個大學士焦芳則完全是劉瑾的親信,王鏊也沒有辦法,他只能儘可能想皇帝進諫,不讓劉瑾肆意妄為,同時儘力去保護劉瑾要謀殺的忠義之士。

就這樣撐了三年,王鏊終究是撐不下去了,面對日益囂張的劉瑾等人,他只能向朱厚照上疏請辭,告老還鄉。等到劉瑾被誅後,王鏊曾經被朝中大臣多次舉薦,朱厚照、嘉靖也曾派人去請他出仕,但他還是拒而不受,在老家過起了潛心學術、講學育人的清貧生活。因為王鏊居官清廉,全無積蓄,又被人稱為「天下窮閣老」。

嘉靖三年,王鏊在家逝世,時年75歲,嘉靖得知後,追贈太師,謚號文恪,並輟朝一日以示哀悼。

都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奇人 但在他心中 只有此人才算得上完人


世所謂完人,若震澤先生王公者,非邪?內裕倫常,無俯仰之憾;外際明良,極祿位聲光之顯。自為童子至於耆耋,自廟朝下逮閭巷至於偏隅,或師其文學,或慕其節行,或仰其德業;隨所見異其稱,莫或有瑕疵之者。

王鏊死後,王陽明為他撰寫了《太傅王文恪公傳》,並對王鏊高度評價,認為不論是自身的道德才學,還是當官時的功績品行,都沒有任何的虧損之處,不論是孩童還是老人,不論是江湖之遠還是廟堂之上,無人不欽佩他的才學品德,大家都稱讚他,沒有人認為他有瑕疵。在王陽明的心中,王鏊就是完人,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涯讀涯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大奸臣劉瑾的同黨 在他死後 王陽明卻親自寫墓志銘讚揚他
在明朝 什麼樣的男人才能當上駙馬?

TAG:涯讀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