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共和國成長足跡影像記憶
從1949年天安門飄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到現代化海陸空演習;從三峽大壩工地建設,到青藏鐵路線開通;從在大慶打下的第一口鑽井到南海建起的石油平台;從公私合營到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從識字掃盲班到九年義務制教育到大學擴招;從自行車王國到世界最大的轎車市場;
從中國第一個獲得世乒賽女子單打冠軍的運動員,到正在韓國舉行的亞運會上,中國健兒寧澤濤100米自由泳大幅刷新亞洲紀錄;從供銷合作社到現代購物廣場;從第一支股票發行到人人參與的互聯網金融,這些幅作品反映新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進程的發展,展現新中國不斷發展的追夢足跡。 圖為上海-1980年 南京路 陸傑 攝
上海- 1981年,淮海路上的上海新世界百貨生意興隆。 薛寶其 攝
上海-1955年12月:上海定大祥綢布店董事長丁方鎮在職工們的掌聲中掛上公私合營的新店牌陳娟美 攝
上海-1949+蘇州河
老上海步步高 雍和 攝
天安門 高糧 攝
1983年10月1日,新舊紅軍橋通車典禮。黃家騰 攝
20世紀60年代,井岡山,黃洋界風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提供
天安門-小平您好 王東 攝
上海 1982年4月,上海虹口公園,做遊戲的年輕人,當時基層單位團組織聚會,通常選擇在公園裡舉行。雍和攝
1955年 碼頭工人張妙桃有了自己安定舒適的家庭和三個活潑可愛的孩子 高勝康 攝
1955年,一對夫婦在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選購時裝。高勝康 攝
1956年,一對小夫妻準備參加舞會。 鄭光華 攝
1963 年,一對夫婦帶著孩子在逛街 俞創碩 攝
股市從這開始 雍和 攝
1950年,居民踴躍購買國債。
1979年,上海十五羊毛衫廠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設備進行來料加工,擴大對外貿易。莫炳春攝
上海1960年,上海書店了革命題材的作品,海報也是熱銷的商品種類。
1979年,三對年輕夫婦正為他們的寶寶拍照 薛寶其 攝
上地的農民。1983年攝於陝北米脂。王沛 攝
1989年電燙頭 黑明 攝
1956年,合作化後生產隊成立大灶,過集體生活,解放了婦女勞動力,這是大灶為老年人專設的小灶。魏至善攝於延安農村。
上世紀50年代,上海汽輪發電機製造車間 左家忠 攝
1984年2月,上海街頭出現美髮廳,引來市民關注和議論。雍和 攝
1984年陝北米脂集市上買格子布婦女攝於。王沛攝
80年代,延安全景。 封營庄 攝
1959年,延安的小學生們。 王復遵 攝
1959年8月,上海市一個幼兒園的草坪上,孩子們在阿姨的帶領下作「老鷹捉小雞」遊戲袁苓 攝
20世紀80年代,渴望讀書的上海青年人。 薛寶其 攝
20世紀80年代,嘉興某單位的傳達室。黃才祥 攝
上世紀80年代,上海三戶居民合用一間不足7平方米的廚房。 任瓏 攝
2007年,延安市。楊繁 攝
1959年 延安的百貨公司 王復遵 攝
1938年,延安古城。吳印咸 攝
渴求—尚共社 攝
1988年12月,上海西康路101號成為改革開放後上海第一個證券交易場所,並開始新中國建立後的首次股票交易。雍和攝
上海1950年上海解放周年慶遊行 周海嬰 攝
大學生賣報—周國強 攝
955年12月28日,上海定大祥綢布店董事長丁方鎮在職工們的掌聲中掛上公私合營的新店牌。上海市有300多家棉布、綢綢緞店在這一天實現了公私合營。 陳娟美 攝
1958年,畫家邵宇、葉淺予、吳作人、蔣兆和(自右至左)在河北懷來縣花園鄉的南水泉村為農民作壁畫。時盤棋攝
1977年,高考恢復了,許多青年人讀書的願望高漲。見縫插針 徐裕根 攝
1978年,遵義市新華書店,爭相購書的讀者。舒文濱 攝
1980年,平山縣,家裡有了摩托車。盧白子 攝
1980年,西柏坡平山縣下口村,村裡有了電視機。盧白子 攝
1983年春節,延安舉辦全地區秧歌調演。延安地區十三個縣的秧歌隊參加演出。隊伍從南關一直排到北關。這是演出時盛況。王沛 攝
陪讀 田鳴攝
1986年,安塞縣,一對小夫妻。黑明 攝
1986年8月,上海延安中路,一些集聚在免稅商店門口的「黃牛」(註:倒賣票證者)。雍和 攝
1983.12?四川成都 成都文殊院里的旅遊者在拍留念照。李丹 攝
1977?北京 提著公事包在京城轉悠的外地人。李江樹 攝
冒雨奮戰 陳勃 攝
跳橡筋 夏道陵 攝
浦東第一家KFC 雍和 攝
時髦女青年 王文瀾 攝
天性1990 王文揚 攝
流動小人書攤 陳世哲 攝
個體戶 葉健強 攝
街頭舞客 雍和 攝
買沙發 朱憲民 攝
深圳打工妹宿舍 朱憲民 攝
照相(1987年) 胡武功 攝
免費卡拉OK 張新民 攝
北京石剎海 1995
1997.12.15.投票 張治平 攝
同是下海人 張忠和 攝
※這裡沒有電沒有樓房 村民沿襲男耕女織 孩子擠在破爛的學校學習
※狗,人類萬年以上的忠誠朋友
TAG:平行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