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那麼優秀,千萬別毀在自卑上

你那麼優秀,千萬別毀在自卑上

人生苦短,關注則長

作者/冀鑫

圖片/pexels

自信是一種偉大情節。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一、人生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開篇拋出一個觀點: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

這本書從個體心理學角度出發,探討了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困擾著很多人的問題。

生活當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離不開三個類別:職業、合作、親密關係。追求人生的意義應該以此為基礎,然而每個人的感知思維不同,答案也不盡相同。

就像《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里對世界的定義一樣。

世界是什麼?

道說:是人間;佛說:是六道之一;上帝說: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哲學說:是無窮的辯證迷霧......

所以不同的人會賦予其人生不同的意義。作者指出:以自我為中心對生活中的事物加以衡量是不嚴謹的。

真正的意義,只有在與他人產生聯繫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我們對他人的意義才是我們唯一的意義。

簡單來講,就是你為別人做出多大貢獻,你才會有多重要。

二、很難解決的問題

心靈支配者我們的肉體,如果心靈遇到困難又沒辦法解決,我們的肉體就會不在狀態。

比如很多人在失戀後通常會借酒消愁,失去雙親的人短時間內可能會一蹶不振。

自卑情節的產生是通常是因為心靈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節,其表現方式也各有不同。

一個趾高氣昂的人可能會通過大聲講話來掩飾自己的自卑,而多數人的自卑表現為沒有底氣。

一個人生活方式的根源以及最簡單的表現形式都會如實反映在記憶中。所以早期的記憶至關重要,一個人在五歲之前,生活經驗已經決定了其成年後解釋自身遭遇和回應的方式。

幼年親眼看到死亡並對死亡恐懼的孩子,很可能會立志成為一名醫生,因為醫生在面對死亡時,要比常人更有辦法。

三、家庭與學校教育

往往家庭出現問題的孩子,長大後成為問題少年的幾率比較大。

在家庭當中,母親像一座橋樑,連接在嬰兒和社會生活之間。

如果嬰兒與母親(或者與母親所類似的角色)之間無法建立聯繫。那麼,他就會走向滅亡。

母親的陪伴讓孩子不缺愛,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這會直接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

父親的角色同樣舉足輕重,六歲後的孩子需要父親為他樹立勇敢的榜樣,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種種困難。

所以在單親家庭中,孩子出現問題的幾率比幸福的家庭要大很多。

學校是家庭的一種延伸,老師和父母的角色很相像,學校用系統的方法指導孩子走向更好的明天。

很多老師通常會懲罰搗蛋的學生,可效果並不會那麼理想,我們必須找到學生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指引他們。

假如一個孩子在家裡是個乖乖仔,在學校卻很搗蛋,很可能是父母給他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家庭環境,而學校則滿足不了他的條件。

他要的很可能就是那種存在感,對他多一點關注,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很強的競爭意識,兄弟姐妹之間會爭奪父母的寵愛,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得到想要的關注,比如大聲哭泣,比如裝病等等。

書中有個建議: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最好相差三歲,這樣就能避免這種不良的競爭方式。

現行的教育體制總是告訴學生如何取得好成績,高考更是一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體驗。

學校往往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至於培養出很多智商高情商低的學生。

進入社會中體驗到的挫敗感會讓他們的心理出現的更大的問題。

四、婚姻,生活,合作

婚姻的本質是合作,生活的本質是合作。

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合作,被定義成loser的人,都相對缺少合作的能力或者意識。

比如那些犯罪分子,精神病患者,輕生的人……他們固步自封,自己畫個圈圈,圈住了人生的可能。

教會孩子同他人合作,才能讓他以後有一個更好的生活方式。

關於親密關係,幸福的婚姻離不開兩個人共同的經營。

有一個觀點很重要:在家庭中,每個人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儘管在收入上存在差異,也不應該有尊卑之分。

在經營愛情當中,每個人都需要關心對方多過自己,幸福的婚姻大致如此。

五、關於夢境

阿德勒還指出:夢是一種常見的心靈活動,並沒有那麼神秘。

一般我們在現實中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又沒辦法去解決時,我們才會寄托在夢裡面。

夢的目的在於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騙,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要遵循常識,而不是通過夢來尋找啟示。

小結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是群居動物,我們有性別之分,所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離不開職業、合作、親密關係這三個類別。

哪一個類別下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雖然家庭和教育對人的影響非常之大,但自卑情節也不是不可治癒的。

解決自卑感就要找到相應的切入點,然後對症下藥。

《自卑與超越》離現在已經很多年了,但其中的觀點至今仍非常受用,當然也有需要更新的地方。

對待知識,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這本囊括了認知自己,幸福婚姻,家庭教育等多個方面的知識。

它旨在啟示我們更好地生活。所以,非常值得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鑫江湖 的精彩文章:

你什麼都不會,還特么什麼都嫌棄

TAG:鑫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