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讀「城市雙年展」 探索「城市共生」新思路

走讀「城市雙年展」 探索「城市共生」新思路

導語

為加快推進我市「城市雙修」試點工作,促進項目落地,3月14日下午,市古城辦李伯群主任帶領市古城辦、市旅遊局、市規劃設計院、鯉城區政府、市古城公司等相關人員到深圳市參加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學習舊區改造和利用的先進經驗。本屆雙年展以「城市共生」為主題,以「城中村」為出發點探討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呼喚多元、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態系統。來自25個國家的兩百多位參展人透過融合建築、藝術和設計的作品,探討和反思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並嘗試描繪未來城市的願景。

本次雙年展不僅是一次展覽,更是一次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探索。觀展後,參觀人員結合各自工作和「雙修」要求,對泉州古城未來的保護、發展、建設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相信此次參觀學習,將有助大家在今後的工作中,借他山之石,發揮創新意識,力促古城提質增效、轉型發展。

古城辦之「敢」想心得

+

黃團峰

市古城辦黨支部書記

市古城辦副主任

?????????2017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以「城市共生」為主題,以「城中村」為出發點,探討和反思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並嘗試描繪未來城市的願景和更多可能性。

建築是一座城市靚麗的存在,它用特殊的方式記錄著發展的進程、城市的變遷。這30年間,我們欣喜地看到深圳,從原早區區幾十萬人的小漁村,飛速增長到現在二千多萬人的國際大都市。這如此快的「深圳速度」背後,竟還保留如此人性與草根的一處歷史古城——南頭。古城周邊高樓林立,古城內外景緻、形態截然不同,但城市因異而生,此次的國內外策展人卻能打造得如此的「城市共生」。這不僅是一場展覽、一種藝術的植入,它更是一場行動,代表一種觀念、理念的改變,呈現給大家對城市文化、社會、空間不同層面的思考。通過此次考察學習,我有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注重提升生活品質,提高群眾的滿意度。此次雙年展的主、分展區,通過一系列展覽空間的改造和建築、藝術作品與活動的介入,極大改善了南頭古城和城中村的城市空間,如改造後的書院廣場,成為居民聚會活動的場地;對原籃球場進行改造,利用建築形態形成報德廣場看台;將藝術裝置植入社區環境,對市民房屋改造為符合當代青年品位的休閑空間等等,都是十分接地氣的案例。通過藝術、建築的手法,讓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更有品位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當地市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和支持,社會反響很好。相比之下,泉州古城面積更大得多,歷史遺存眾多,但群眾獲得良好生活品質的短板之處也不少,比如交通的提升、市政基礎設施的改善、髒亂差的整治等,我們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古城保護髮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國家級「城市雙修」試點和2019年全國現場會召開的大好契機,化壓力為動力,集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攻10大方面64個項目/工作,特別是「七個一」工程之堅,確保市政府既定目標能如期實現。

二、注重講好古城故事,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此次雙年展,既是文化盛會,更是城市文化的自我審視。它對古城保護與城中村改造的關注,不是停留於過往,而是探索城市、建築、文化這三大要素的相互交融與促進,將傳統區域的提升,與文化的整合、滲透和提升功能有機結合,以提升深圳城市建設的價值和智慧含量,最終實現城市文化的更新。這是我們泉州今後開展古城保護提升工作可以學習借鑒的經驗。我們要通過深度挖掘古城的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俗等正能量史跡,大力開展「挖故事、講故事、用故事」活動,增加與市民、遊客的互動體驗,將城市、建築、文化有機融合,在現有基礎上加以完善和優化,必將實現泉州古城文化資源、文化氛圍、文化動力、文化發展水平和群眾獲得感的雙贏。

三、注重社造自下而上,增強群眾的主動性。此次雙年展,不管是展覽的成功舉辦,還是人氣的大量集聚,都是空前的。這其中群眾的積极參与,發揮了重要作用。總策展人之一孟岩在給我們進行講解時,就多次介紹當地群眾實際上是很關注自身所在城市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他們在真正領會雙年展的意圖後(由一名社區幹部帶路,策展團隊逐家入戶,面對面直接平等溝通,釋疑解惑做工作,而不是採取行政命令的方式),都很支持和配合策展團隊的工作。這種經驗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特別是正在開展的社區營造和準備舉行的「點亮家園」活動。我們要通過增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變被動執行為主動管理,讓群眾主動為自己的家園出謀獻策,最終能自組織、自治理和自發展,成為有「溫度」的社區。

庄勝宏

??????市古城辦黨支部副書記

市古城辦副主任

???深圳「雙年展」遵循「就地保護、活化整治」的總原則,以「城市共生」為主題,以城中村為主陣地,將展覽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遍布南頭古城的大街小巷和住宅廠房,藉此探尋一種「和而不同」的城市模式,挖掘人們對城中村、對城市與公共空間的重新思考。通過這次考察學習,使我更明確的認識到,雙年展是一個展示當代藝術多彩魅力的舞台,藝術家們借用視覺藝術傳達信息,特別是那些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新的視覺藝術。

當代藝術雙年展可以觸動不同層面的人,引發大家對城市、對藝術、對空間的一些思考,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藝術家可以通過視覺藝術創作將這股力量表現出來,更要將這股力量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滿滿智慧與生機勃勃。建築師、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集合於此,以創意微改造的方式,有策略有步驟地完成產業、文化、商業、環境和居住五個維度的升級,最終將南頭古城打造成為一個集合創意設計、特色商業等多種元素的設計小鎮。通過對南頭古城內廠房加固和改造,配電房、水泵房、停車場、道路、居民房等進行升級改造。通過整治,公共區域景觀大幅提升,居民居住的舒適度和安全度更高。用新的產業置換結構、更新業態,打開古城的「冰山一角」,詮釋城中村的共生藝術與共生之美,遴選九街糖水店、衣緣縫紉、文慶鮮水、三代豆腐和沈記客家黃酒等5家有特色且在古城經營10年以上的品質老字號做不同程度的店面改造升級,為古城帶來「更新生活」的示範,城內居民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轉變,部分店面也紛紛加入「煥新計劃」之中,城內物業及商業業態正在發生著「潤物無聲」般的變化。

印象最深刻的,一是城市建築雙年展,與深圳這個快速發展的城市很匹配,探討的問題都是當代的問題。二是有當代藝術表現,藝術對大多數群眾有生疏、晦澀之感,不好理解。當代藝術其實更好理解,因為更貼近當代人的生活,它所關注與表現的是與平常生活接近的事情,更容易被了解。比如把一些舊的老房子,加入一些現代傢具的舊物件,這樣的作品跟生活、家庭、懷舊都有關,只要不帶偏見去看,很好理解。這些對泉州古城的保護和發展都有好的借鑒意義,建築和藝術的結合是一不是二,本為一體,只要有好的結合點,就可能產生美的化學效應。我們的「點亮家園」活動如將閩南文化、閩南建築特點融合多元文化後,展現出獨特風格和區域特色,不但可以改善群眾生活,而且將對古城旅遊收集能量,也是點亮精彩古城的開始和我們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和目標。

李偉才

市古城辦綜合組副組長

文化組副組長

藝術造城,這個提法,我覺得比較新鮮,也有其可操作性,而且效果還不錯。就如泉州古城這兩年的做法,其實就有一層面的東西,或內容,就是在藝術造城。通過每年的五一、十一、春節三大節假日開展"潤物無聲"系列展覽活動,特別是80、90非遺傳承人的引入,注入古城的新鮮血液一下子煥發了青春的氣息、青春的活力。加上一些年輕的文創團隊介入、參與、孵化、成熟,他們自發開展的創意創新活動,同樣給古城帶來了全新的理念、舉措,甚至引領了古城諸如民宿、文創產品開發的發展壯大。

此外,1915藝術空間的成功運作,讓藝術與古城的交融、碰撞更加明顯,特別是一些藝術名家的參與,大大提升了古城的藝術品位,擴大了對外影響,讓更多喜愛藝術的人投入到古城空間中來。另外一個值此期許的是,正在籌建的中國美術學院泉州研究院,若能成功的進駐,其影響力是不言而喻,其豐富的藝術資源將在古城遍布、開花結果。於此局面,我們已欣喜看到了藝術造城的可能和必然。建議各個層面的領導,更加重視文化藝術在古城更新、城市雙修的重大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讓無形的藝術,在古城綻放別樣、奇特、艷麗的花朵。

連一心

市古城辦規劃組副組長

??????一、看三點

1. 本土的與國際的。雙年展選擇在南頭古城舉辦,以社區自我更新為切入點,以鄉土記憶為線索,邀請新興代的世界建築師和藝術家現場創造,充分吸收當地居民意見,將藝術手法與群眾生活方式相結合,將城中村美化、藝術化,擺脫「貧民窟」的既往印象。

2. 藝術創造和現實生活。藝術回歸「以人為本」,注重將公共空間使用功能多樣化,贏得居民的廣泛認可,比如在籃球場兩側將看台和圖書館相結合,使功能和空間形態完美統一;將原有雜亂無章的斜坡改為社區舞台,既展示歷史文化,又豐富居民文化生活。

3. 規範運作和自由發揮。向社會公開徵集和邀請著名策展人相結合,經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定中標團隊及其展示主題,保障策展活動主題的時代感和新穎性,在全球400多個策展活動中脫穎而出。

二、比三點

深圳是超大城市,泉州是大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就策展理念而言,在社區營造自我更新方面還是有值得借鑒之處。

1. 都是沿海城市,受外來文化影響深遠,包容並蓄,多元融合後,形成獨具特色的海派都市文化。

2. 都面臨著快速城鎮化大形勢下如何弘揚歷史文化的困局、如何破局、如何吸引年青一代傳承文明等共性問題。

3. 都面臨著調動居民積極性的問題,雙年展相當部分民宅是政府方出資建設的,居民只是被動參與,業態植入不盡理想。

三、想三點

當前,泉州古城正進入「雙修」關鍵階段,如何形成社區營造和傳統建築修繕的長效機制,有感於深港雙年展。思考如下:

1. 煥發活力是出路。泉州古城完全有條件、有足夠的魅力舉辦類似的策展活動,通過不定期舉辦新興藝術家展覽活動,吸引年輕人到古城體驗生活,了解泉州文化。近期要辦好中國建築學會2018年年會的有關世界文化遺產的策展和論壇活動,邀請名家大師在主要媒體訪談泉州「雙修」工作,在《建築學報》發表有關泉州古城「雙修」工作的學術論文。

2. 改善設施條件是基礎。隨著泉州旅遊和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古城接待能力和基礎設施短板日益凸顯,要結合古城「雙修」工作,選擇若干代表性較強的基礎設施項目大膽探索、集中攻堅,既積累古城「雙修」經驗,又提升古城人居環境、提高吸引力。

3. 居民自發參與是根本。前階段社區營造培訓工作取得不錯的效果,西街「點亮家園」也引起附近居民關注,居民參與社區有一定基礎。建議一是在制定修繕保護制度時要換位思考,多從居民角度考慮,密切幹群關係。二是在歷史街區改造提升時可與民宅翻建修繕相結合,贏得商戶認可;三是加大「以獎代補」力度,引導民宅自我更新,做到「修舊如舊」,形成政府試點、居民參與、家園共管的社區自我更新良好機制。

蘇志明

市古城辦規劃組成員

3月15日,市古城辦主任李伯群主任帶隊考察學習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南頭古城」主展區和「村市(是)廚房」鹽田區大梅村分展區。通過現場考察和總策展人孟岩老師全面的介紹,學習到了很多新知道,現結合自己的工作,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是應挖掘歷史、梳理文脈。本次展覽通過挖掘南頭古城的發展史和文脈梳理來講述一部完整濃縮的深圳城市發展史。告訴人們,深圳不是一個只有短短三十幾年歷史的年輕城市和一個憑空出世、沒有歷史記憶、缺乏文化滋養的經濟特區,而是一座始於晉代的1700餘年建城史的城市,明清兩代曾經是深港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並以此引申「南頭古城」在深圳發展史中的重要性,引起古城居民的共鳴,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和參與南頭古城更新提升。而我們泉州古城歷史更為深厚,也可通過每兩年一次主題展覽來促進泉州古城的提質轉型。

二是應提升理念,達成共識。展覽的主題「城市共生」,提出「只有尊重歷史原真性、且珍視各個時代的文化層積和歷史印記,才能塑造一個本土文化歷久彌新,永遠鮮活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理念,也同樣非常適合泉州古城的更新和微改造,特別是西街這條享有「建築時光隧道」美譽的千年古街更是這樣,它不是某一個朝代,而是沉澱了各個發展時期空間、社會和文化遺產的現代又古老的街區。在總策展人孟岩老師的帶領下沿著主街,參觀了幾個已完成改造的公共空間和主題展,在參觀幾個公共空間和錦記商店,感受到了實施過程的艱辛,但最終得到居民的理解的快樂,這不只是簡單的征遷,而更多的是駐下來,和居民成為朋友後的成果。由此想到了,我們正在開展的社區營造,不也是這樣的嗎?我們要如何結合泉州文化做好呢?期待社區營造的初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三是應注重保護,提升品質。這次展覽結合微改造,「以介入實施為導向、由點及面漸進式激活、以文化活動促進古城復興的發展模式」也可也泉州古城所用。而「相比空間改造而言,古城重生更需要的是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及它所承載的本土文化的復興」和「對城內現有居民生活最少打擾卻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古城公共空間品質,並為未來的發展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泉州古城「雙修」的做法相一致。

四是「村市(是)廚房」鹽田區大梅村分展區是5位建築師對大梅沙村內10 棟建築進行微改造和新建了1 棟臨時展廳。這是將廚房這個傳統意義上的生活空間放大到城市尺度,成為公共交往空間,進而表達獨具鹽田「滋味」的「城市共生」。並借雙年展的契機充分展示鹽田的歷史文化民俗特點,在現有空間資源公共生活特點、宜人尺度的街道以及自給自足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嘗試通過建築師+藝術家+居民+政府四方合作,進一步提高其內涵和品質;展示一種以村落作為開放街區、未來城市公共服務空間的可能性,並探討未來城中村的一種嶄新的更新可能性。通過參觀展覽,感受到了展覽和更新的另外一種可能,打開了眼界。但是,也在思考著,這是以展覽為主的改造,是否會造成浪費,是否真正改善居民環境品質,如何達到長期效果?而我們在以後的改造中應該注意什麼?是否可以深入調研,了解群眾的需求,通過解決群眾的困難,充分發動群眾,以政府引導、居民主導、建築師提供專業支撐的方式來改善建築品質和街區環境。

孫文增

市古城辦規劃組成員

??

3月14日,我隨古城辦到深圳參觀調研:「20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這次展覽以「城市共生」為主題,展覽內容包括:在主展場的改造中,以多樣的空間類型作為展覽現場,既有廠房空間,也有城中村的街道、廣場、居民樓、歷史建築和公園,通過一系列展覽空間改造和建築、藝術作品以及活動的介入為南頭古城再生和城中村改造提供一次另類實驗的契機,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成為漸進改善城市空間和提升生活品質的一項長期計劃。

在整個展覽參觀活動中,我比較關注的是展覽空間改造和活動的介入。從南頭古城牌坊、「瓮城廣場」、 「書院廣場」、「十字街廣場」、「報德廣場」及至最後創意工廠與集市廣場。整個展覽空間的改造處處充滿了南頭古城民間智慧,有利於豐富南頭原住民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特別是專業人士協力參與改造,進一步增加空間使用效率,優化空間使用質量。

在關注南頭展覽空間改造中,同時在思考兩個泉州古城保護髮展問題,一是古城需要配套什麼樣的公共空間的問題,應該賦予古城公共空間什麼樣的內容,如何布局,如何挖掘,如何與古城保持景觀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如何承載古城文化、民俗、生活方式等原住民的生活需求等?二是古城需不需要一個標誌性大門的問題?大門的設置綜合考慮歷史沿承、古城核心景點、遊客集散功能、交通組織以及用地規模要求等多種因素,應該在哪裡布置,能否滿足要求?存在哪些問題,能否解決?

曾世彬

市古城辦文化組成員

?

有幸趕上末班車參觀本屆深港雙年展,本屆深雙以「城市共生」主題來探討實踐多元價值體系的平衡,在「城市建築」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藝術的創意和想像力,不僅在專業領域有其突出的價值,更是嘗試實實在在介入城市改造和古城更新,改善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當看到南頭古城裡的老人小孩、青年男女在小廣場、梯台怡然休憩,切是一片美好景象,這樣的公共空間可以潤物無聲地滋養著他們的生活品味。

城市和建築是凝固的形,落到底關注的核心是城裡的人與生活,這才是一座城的活力之源,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也是要依靠人服務於人。 借鑒體會,以舉辦活動的形式來推進和探索試驗城市改造和古城更新是一種較好的手段,一是可以減少民眾的抗拒心理,二是可以促進廣泛參與和互動,同時也是教育提升、理念普及、達成共識的過程,三是留有餘地有修正的進退空間。本屆深雙重新挖掘講述了一個有歷史的「深圳故事」,而泉州古城多元紛繁的文化底蘊,如何更國際化更形象直觀地講好「泉州故事」是我們要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

杜一強

市古城辦文化組成員

????

深港雙城雙年展(UABB)是全球唯一一個以「城市/建築」為固定主題,以關注城市和城市化為使命的雙年展。

3月15日,適值2017深港雙城雙年展(UABB)尾聲,市古城辦相關同仁在李伯群主任帶隊下,有幸隨策展人孟岩及相關工作人員參觀了本屆雙年展的主展區「南頭古城」和分展區「鹽田大梅沙村」。一天的行程匆匆而過,意猶未盡之餘,感觸頗多。

「如果不能和人的生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就是不好的風景」、「各種各樣的事物和諧共處的時候,才是美,才有生命力」——《安藤中雄 建築屬於自己的世界》。大師一生探索建築與藝術、與自然、與社會、與歷史的關係。孟岩老師在交流中,也不時體現對「融合」、「和諧共處」的追求。一天的遊走、傾聽,也深刻感受到策展人對「城中村」改造的用心,在「就地保護、活化整治」原則下,努力梳理社區與城市、建築與人文、商業與文化共榮發展的脈絡。對比泉州古城的社區營造,有一下幾點感受:

1.不同於深圳這一與國際接軌的當代大都市,泉州歷史文化豐厚,南門、中山路、西街及周邊片區遺留大量的歷史、人文、宗教、建築等史跡,泉州歷史文化融入到泉州人的日常生活習俗中,泉州的古城保護因此提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主旨,以期達到古城「人、事、物」的和諧共處。

2.泉州古城區有大量破損的不同體量、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是泉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對其修復及利用是近期古城文化保護的重點之一,古城辦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潤物無聲」就是其具體的體現之一。建議在古城保護重點區域找一適當體量的建築,改造成常規性演出的實驗性小劇場舞台,以現代的舞美和創編手法展示泉州豐富的傳統民俗動態文化(音樂、舞蹈、戲劇、武術等)及以閩南元素創編的實驗性舞台節目,以遊客、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泉州古城文化。

楊意賜

市古城辦規劃組成員

本屆深圳「雙年展」遵循「就地保護、活化整治」的總原則,以「城市共生」為主題,以城中村為主陣地,將展覽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遍布南頭古城的大街小巷和住宅廠房,藉此探尋一種「和而不同」的城市模式,挖掘人們對城中村、對城市與公共空間的重新思考。

此次參觀深圳雙年展的主要內容,與深圳這個快速發展的城市很匹配,探討問題都是當代的問題。城市共生」是文化、社會、空間多層面的共生。此次參觀深圳雙年展,讓我對展覽有了新的認識,展覽不是一種純粹的展示,而是通過一系列展覽空間改造和建築、藝術作品以及活動的介入,為城中村改造和再生提供一次另類實驗的契機,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成為漸進改善城市空間和提升生活品質的一項長期計劃。而我們泉州古城是否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展覽,通過集合知名的建築師、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於泉州古城,以古城保護髮展所面臨的問題為導向,為實現3.0版的古城提供一次另類的頭腦風暴。

張珊珊

市古城辦文化組成員

「城市共生」引出一個話題:在城市矛盾逐漸突出的前提下,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如何維持平衡?主展場的建築研究展提出國內外城中村的改造構想,為城中村的保護和重構提供借鑒,通過展覽內容,能夠引起專業者的思考,也讓城中村居民和觀眾提供一些視角,讓他們知曉他們所處的環境有哪些新生的力量可以融入,這也是古城的思考,在看似無序的老城裡,需要從哪些方面去切入,尋找根源。除了專項的研究展和藝術展外,南頭古城在業態上主要以引導為主,在有效可控的範圍內,與居民合作,引入創意和想法,並更注重城中村的公共空間。展覽的初衷將城中村的生活表達出來,表現生活價值本身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同時也把城中村裡的衝突體現,順應、抵抗、批判或者其他,提出了思考和城中村裡需要留下什麼。

鹽田分展場選點進行舊屋改造,公共街道加上10棟民宅的改造,除了房屋內的藝術表達,公共街道的修繕,解決村子照明問題;垃圾堆積處的改造,解決公共衛生問題;如何與居民協商,使用房屋進行藝術化改造和空間的利用以及細微的居民生活的改善 ,藝術行為和建築改造如何與居民生活進行溝通,在現有法規不適用城中村的秩序,城中村要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能夠個性化生存和延續,也是古城的落腳點。

李明峰

市古城辦綜合組成員

一天半的參觀,對現代藝術的感悟,豐滿了不少。本次主題城市共生。

「城市共生」也是對未來年輕人創新能量與激情的承載,在各種標準、規範之外,自由的心靈、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靈魂需要在城市中尋找新的棲居地。我是喜歡故事的,但我是講不好的。有故事的人,又能講地繪聲繪色,真算是有天賦了,像是高深莫測的魔術師。

本次深圳雙年展,很多現代藝術家用鏡頭記錄了故事,用影像講述了故事,用雙手創造了故事。故事中對現實的掙扎,對熱點的鄙夷,對情緒的宣洩,更有對心理的詮釋。每個故事細細品來,都有藝術家想要傳達出某種情感。

用本次雙年展標題發問結束,「在這個城市化進程這麼快的城市中,『共生』如何展演?」而我們的問題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王者峽谷不需要愛情
衛衣,一件能讓你在春天既美又舒適的單品!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