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呂雉為什麼虐殺戚夫人?

呂雉為什麼虐殺戚夫人?

原標題:呂雉為什麼虐殺戚夫人?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隨後他的兒子劉盈即位,即漢惠帝,劉邦的結髮妻子呂雉便做了太后。因為漢惠帝年輕仁弱,所以朝廷大權實際上都掌握在強勢的母親呂雉手中。


呂雉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折磨劉邦原愛妃戚夫人,先是命人把她漂亮的秀髮全部扯下來、用鐵鏈拴住雙腳、給她穿了一身破爛的衣服,把關在一間潮濕陰暗破爛的屋子裡,讓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數量就不給飯吃;毒殺她的兒子劉如意後,又將她砍斷手腳、挖掉眼睛、割下舌頭、震聾耳朵、灌了啞葯,然後把她扔在廁所里,起名為「人彘」,讓她在痛苦中慢慢死去,這就是著名的人彘事件。


呂雉好象很享受這個「作品」,還讓她的兒子劉盈也來欣賞,結果把劉盈嚇病了,從此沒有上朝理政,不久便死了。


人彘事件殘忍異常,招來後人無數謾罵和譴責,呂雉因此背上「史上最強」、「絕世」的毒婦、悍婦等惡名。司馬遷在《呂太后本紀》中,不動聲色地將呂雉描繪成陰險、歹毒殘忍的形象,一直流傳至今。


呂雉為什麼會如此虐殺戚夫人?什麼事導致她對戚氏如此仇恨?由於缺少史料記載,我們只能進行一些常規的、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一、呂雉對戚氏的仇恨始於艱苦磨難


黃花閨女的呂雉不到20歲時,聽從父親的安排,嫁給了比她大15歲的劉邦。自從進了劉邦的家門,苦難的歷程就開始了:


首先劉邦已經有了一個非婚兒子叫劉肥,但呂雉沒有難為劉肥;後來,呂雉陸續有了兒子、女兒之後,因為家中並不寬裕,為了生計,她還要親自下田種地;劉邦一次因公押送酈山勞役,一路上不斷有人逃跑,無奈之下,他乾脆將剩餘還沒有逃走人全放了。怕回來被問罪,劉邦索性就帶著一些願意跟從他的人跑到芒碭山落草為寇。從此照顧老小、忙裡忙外等全部家庭重擔都落在呂雉一人肩上;野史還說呂雉因此吃了官司、連累下獄,受到獄卒虐待。


劉邦與項羽打仗時,呂雉怕被項羽迫害,帶著家人躲起來了。戰亂中,她與兒子、女兒走失了,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來,她與劉邦父親被項羽軍隊捕獲,成為人質,在項羽軍營中一關就二十八個月,期間還差點被殺。


等劉邦從項羽手中騙回老婆和親爹時,呂雉年齡三十八歲左右,雖然和劉邦結婚近二十年,但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少得可憐。經歷了這麼多年的苦難和顛沛流離的生活,呂雉的姿色早已褪去,和劉邦的感情上也漸漸疏遠。而此時,劉邦身邊早已有了戚夫人,而且還生了一個兒子叫劉如意。戚氏年青貌美、秀髮飄逸、長袖善舞、溫柔體貼,被劉邦呵護備至、寵愛有加。每次劉邦外出征戰時都帶上戚氏,呂雉只能默默地當一個「留守太太」。「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女人天生愛嫉妒。面對此情此景,呂雉內心一定是非常痛苦、非常失落,她一定會將所有艱苦磨難、所有憤怒嫉妒都轉化為仇恨,全部記在了情敵戚氏的頭上。


二、呂雉對戚氏的仇恨始於各種猜忌


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時,呂雉還時常給劉邦送吃、送穿。劉邦還奇怪地問她,為什麼每次都能準確找到自己。呂雉說劉邦不管到哪裡,頭上都有一朵祥雲跟著,看到祥雲就能找到劉邦。這肯定是呂雉的恭維話,背後表現的是呂雉對劉邦深深的愛。


劉邦當了皇帝後,淮陰侯韓信「謀反」,呂后與蕭何用計,誅殺韓信。後來,梁王彭越也謀反,被劉邦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流放途中,彭越途中遇呂雉,訴說無罪,呂雉將他騙回咸陽,埋怨劉邦把彭越放走等於是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並夷其三族。在劉邦當皇帝期間,呂后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劉邦的肯定和賞識。

按照呂雉的邏輯,她覺得自己對劉邦有愛、對大漢有功,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劉邦應該對自己好一點、不應該有廢太子的想法,但是,這些都沒有得到劉邦的重視,絲毫沒有感動劉邦,尤其是廢立太子事件,使呂雉受到沉重打擊,她憋屈和痛苦心理可想而知。她當然不會、也不敢找劉邦評理和糾纏,在她看來,劉邦一定是被戚氏迷昏頭了、戚氏一定是在背地裡跟劉邦說了自己不少壞話、搗了不少鬼,使劉邦不思回報、不念舊情,因此,對戚氏的仇恨進一步加深。


三、呂雉對戚氏的仇恨始於太子之爭


太子之爭,觸碰到了呂雉最後的心理底線,應該是呂雉痛恨戚氏的最大原因了。


中國傳統宗法制度,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按照這套遊戲規則,太子之位理所當然應該是呂雉所生的劉盈。

但是,劉邦以劉盈為人仁弱、不象自己為由,經常說要廢太子,立戚氏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戚氏也為此苦苦哀求劉邦,甚至到了「日夜哭泣」的地步。對於劉邦的看法,呂雉肯定不是這麼看,兒子都是自己的好,她一定會認為這是戚氏的野心和陰謀、是戚氏在擾亂朝綱、破壞政統。


剛開始,劉邦說要廢太子,遭到眾大臣堅決反對。丞相周昌又緊張又憤怒,氣得話都講不清了:「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因此有了個「期期艾艾」的成語,窘迫的樣子把劉邦也逗樂了。


呂雉聽說此事後,感激涕零,跑到周昌跟前「撲通」一聲跪下:「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作為皇后,向臣子深深一跪,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愛恨情仇!


劉邦在征討英布時受到重傷,感到生命即將消逝,廢長立幼之心越來越強,已經聽不進大臣的勸阻。張良因此託病不上班,孫叔通以死相逼。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刻,呂雉肯定是心驚肉跳、寢食難安,憤怒、痛苦、絕望甚至要懷疑人生了。



後來,有人叫讓她去找張良問計。張良於是叫呂雉設法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商山四皓」,是隱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長的、學問高深且有一定社會影響的高士,劉邦當年反覆求請都不出山。結果,呂雉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輔佐劉盈,讓劉邦大吃一驚,感覺太子劉盈羽翼已經豐滿、地位難以撼動,從此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


為保住太子地位、保住自己的利益,呂雉一定是絞盡腦汁、全力以赴,把老命都豁出去!反過來面對這個讓自己痛徹心扉、心力交瘁的戚氏,呂雉之恨肯定是言語不及、無以復加。一旦呂雉當權,其報復手段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呂雉報復戚氏的方式其實早已註定了;所以,劉邦一死,悲劇上演。


評論歷史人物的是非善惡,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情境,不能站在現代社會的立場上,否則,容易失真、失義。


太子之爭事件中,戚氏其實忽視了一個最關鍵、最致命的因素:沒有與功臣集團的緊密聯繫,沒有和功臣集團建立某種信任、達成某種默契;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劉邦一人身上,但是,在涉及重大利益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皇帝劉邦只是功臣集團的大代表、大股東,他不能一人說了算、他擺不平其他股東。道理很簡單,戚氏和她的兒子沒有和功臣集團建立某種信任和默契,功臣集團的既得利益就得不到保護,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這事歷史上屢見不鮮。所以,以張良、孫叔通、周昌為代表的功臣集團就一擁而上,極力抵制和反對,最後導致了戚氏的失敗。而呂雉則不然,她非常注重與功臣集團保持緊密聯繫,一些功臣集團人員如張良、蕭何、陳平等人都與呂雉關係密切。呂雉在後來幫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也得到了劉邦和功臣集團的認可,因此,在太子之爭中得到功臣集團的大力幫助,取得了最後勝利。


與歷史上許多太子廢立事件一樣,本次太子之爭中,呂雉勝利、戚氏失敗都是政治勢力鬥爭的結果。


冤有頭、債有主。呂雉虐殺戚夫人理應該受到譴責,但是其中確實也有一些令人同情和理解的成分。


縱觀呂雉整個人生,她既有兇殘的一面,同時也有溫情的一面。比如:周昌三次阻撓呂雉殺害劉如意事件中,呂雉念於舊恩,只是責備了一番,不予追究;呂雉大肆迫害劉家子孫時,卻破例放薄姬回到兒子劉恆(後來的漢文帝)的封地,讓他們母子團圓,儘管其他因素是主要的,但裡面多少有一些憐憫之情;審食其在戰亂中跟隨和照顧自己,為報舊恩,呂雉後來讓他當了自己的閑職丞相,等等。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在歷史、還是現在或將來,它都會永遠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張魯真的那麼討厭劉備嗎?
為了殺自己的兒子,匈奴單于挑起兩個族群戰爭,結果失敗了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