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技術難超越+美國私心,中國半導體突破重圍長路漫漫

技術難超越+美國私心,中國半導體突破重圍長路漫漫

來源:內容來自鉅亨網,謝謝。

3 月23 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總統備忘錄,計劃對至少5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 的關稅,並將制定新的投資限制條款。 而除了希望減少1000 億美元貿易逆差等要求外,美方發布的「301 調查」報告還對中國「晶元」產業獲取境外企業知識產權的方式,以及跨境收購等有所指責。

〈嚴重依賴進口,貿易逆差擴大〉

《華夏時報》報導,晶元在中美貿易戰中地位凸顯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晶元消費市場,但長期以來,中國集成電路嚴重依賴進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 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集成電路的產品需求達到1.40 兆元(人民幣,下同),但國內自給率僅為38.7%。 同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2600 億美元(1.63 兆人民幣),已經替代原油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同時集成電路的貿易逆差在2017 年再創新高,達到1932 億美元(1.2 兆人民幣)。

在強大的晶元進口需求中,美國是中國重要的晶元進口國。 商務部2017 年5 月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出口的15% 的集成電路都銷往中國。

中國早已是美國晶元廠商的重要市場。 財報顯示,高通(Qualcomm)2017 財年在中國大陸的營收為145.79 億美元,佔總營收的65%。 早在2010 年,高通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比重就達到29%,超越韓國成為其最大市場。

另一家存儲晶元巨頭美光(Micron)2017 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達104 億美元,占其總營收的51%。 而中國大陸市場在美光總營收中的比重在2013-2016 年間都保持在40% 以上。

全球晶元業格局目前十分穩固。 以存儲晶元為例,目前全球2 大主流內存DRAM 和NAND Flash 已經形成相對壟斷格局。2017 年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3 家共計佔95% 的DRAM 市場,而NAND Flash 市場則被三星、東芝、西部數據、美光、SK 海力士和英特爾6 家瓜分。

在移動端的晶元領域,Counterpoint 對2017 年第3 季的統計數據顯示,高通以超過40% 的市佔率位居第1,蘋果以20% 的市佔率位列第2,後續依次是聯發科、三星以及中國的海思、展訊。 重點在於,2016 年Q3 的市佔率排名與之完全一樣,只是具體數字有所出入。

〈內憂外患夾擊〉

中國企業在全球晶元產業格局中長期處於中低端領域。 目前中國能自主製造模擬、分離等低端晶元,但邏輯、存儲等高端晶元目前都無法自給。 此外,紫光展銳、華為海思等企業還能夠生產手機所用的射頻晶元和基帶晶元。 但海思和展訊2017 年第3 季分別佔據8% 和5% 的市場份額。 據了解,海思的麒麟晶元都用於華為自身,外部還沒有採用。

中國企業在全球晶元產業鏈上也較為弱勢。 在設計、製造、封測等眾多環節中,中國企業僅在較為低端的封測領域處於第一梯隊。

外患的同時還有內憂。 中國晶元企業的本土戰場,已有許多國際晶元巨頭前來建廠,搶奪市場份額。 最新的建廠消息來自韓國三星。3 月28 日,三星在陝西西安的半導體工廠二期宣布投建。 該廠一期的累計投資金額達到100 億美元,目前已經有生產線全線運行。 而二期生產線投資規模在70 億美元左右。

〈自給自足迫在眉睫〉

在具有針對性的美國貿易戰開打之際,中國提升晶元自給自足程度已經迫在眉睫,國家高層已經高度重視。 在資金方面,2014 年中國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來扶持晶元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投資資金一期超過1387 億元。2018 年1 月,消息指該基金的第二期募資也已經啟動,預計規模達到2000 億元。

中國企業還試圖採取走出去併購的模式。 紫光集團曾在國內外的晶元領域掀起一連串併購。2016 年,在紫光集團曾試圖以240 億元入股西部數據最終流產後,雙方在當年9 月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其中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股份持股51%。2015 年,紫光集團還傳出試圖以230 億美元收購美光,但也因國家安全問題最終落空。

對中國晶元產業來說,製造是未來相對能夠快速突破的一個環節。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劉堃表示,中國大陸12 英寸的晶元生產線在加速建設,目前在建或者準備建設的有20 多條。 他預計,2020 年左右,國內晶元企業在製造環節會實現比較快的發展。

中國晶元企業紛紛投入重金。 在存儲晶元領域,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投資240 億美元的3D NAND Flash 生產線、福建晉華首期投資370 億元的DRAM 利基型晶元生產線,以及合肥長鑫總投資494 億元的DRAM 生產線,此前都預計在2018 年投產。

IHS 半導體分析師何暉認為,國內晶元無法擺脫進口依賴,源於技術很難超越。 國外晶元巨頭的技術積累了幾十年,中國企業還有漫長一段路。 她表示,美國有自己的產業保護,不希望中國太快超越。

劉堃也表示,中國晶元企業在技術方面整體來說相對落後。 此外,一些晶元巨頭的技術基礎非常雄厚,一些知識產權無法避開。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爆發,寒武紀、地平線、深鑒科技等國內AI 晶元領域的初創企業紛紛拿到融資。 劉堃認為,針對定製化的晶元改造,有利於國內晶元企業提前佔領特色領域。

但他也認為,雖然中國在AI 晶元領域相對走在前列,但是這種爆發源於下游應用的帶動。 如果應用沒有起來,還是會影響到整個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豪奪87%的利潤,但蘋果銷量只佔18%
傳商務部對高通收購NXP審查從部級退回到職員級別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