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總結了我國古代戰爭的經驗,是中國兵家鼻祖,他就是孫子!

他總結了我國古代戰爭的經驗,是中國兵家鼻祖,他就是孫子!

孫武是中國兵家鼻祖。《孫子兵法》總結了我國古代戰爭的經驗,揭示了許多具有普遍意義的戰爭規律。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對戰略的相互關係,應考慮的問題和所受的制約比他有更深刻的認識,甚至包括在2002年以後出版的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一書。儘管克勞塞維茨曾吮吸過孫子的營養,但《孫子兵法》這部世界最早的兵書,其成就一點也不遜色於《戰爭論》。

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人,為田氏之後。齊景公時,因其祖父在伐楚戰爭中立有戰功,封田書為采邑,賜姓孫。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以齊囚跑「四族之亂」而離開齊國南去入吳,並與由楚奔吳的伍子胥相交甚厚,共同過著田園生活,僻隱深居。

公元前613年吳王闔閭將謀劃伐楚,伍子胥表示願效命征戰,但闔閭仍不放心,為找不到一位精通文韜武略的帥才帶兵而苦惱。因此,伍子胥在一天之內向闔閭推薦孫武七次,極力推崇孫武的才能和學識。吳王聽後,決定召見孫武。孫武則帶著他的《孫子兵法》見吳王。吳王看到《孫子兵法》後甚為滿意。對孫子說:「能否演示一下陣法?」孫子說「可以」吳王又問:「可以用後宮的婦女來演試嗎?」答道「完全可以」於是吳王從後宮的妃子中挑選180人。孫子令他們全部頂盔披甲,操劍持盾,站好隊列。以吳王兩位寵姬為隊長,各率一隊。孫武在演示之前向她們講清楚了軍法,隊列要隨鼓的號令進退左右動止,告訴她們:「頭陣鼓響,全體要做好準備,二陣鼓響前進,三陣鼓內排好戰陣。」宮女們聽後並不當回事只是掩口而笑。在妃子不聽軍令情況下,孫子親自擊鼓,並三令五申讓她們按軍令而行,但她們仍大笑如故。在陣前,孫子大怒,命令執法官陳設刑具,說「對部屬約束不嚴明,命令交待不清,是主將的責任,既然已經再次申明了軍令,不立即執行,就是吏卒的罪過了。」孫子命執法官斬兩名隊長。吳王在閱兵台上見此情景,忙派人去向孫子說:「我已經知道將軍善於用兵。我如無此二姬,就食不甘味,請不要殺掉她們。」孫子回答說:「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執法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說完下令斬了二姬,以此表明「軍令如山」,依次任命另二人任隊長。孫子再次擊鼓傳令,婦人們前進後退,左回右旋,都符合軍令要求,無人敢說笑了,於是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操練整齊,請大王檢閱試兵,聽憑大王無論如何使用,即或赴湯蹈火,也無所畏懼,可以用她們打天下。」吳王說:「我知道你善於用兵,雖然可以完成霸業,但無用兵之處,請你回館休息吧,我不願再看了。」孫子說:「大王只是喜歡我的兵法,卻不想使用之。」伍子胥也進諫論「兵是凶事,不能空試,為兵賞罰不行,兵道不明。如今大王一心取賢士,就是為了興兵誅暴楚,稱霸天下,非孫武,不能率軍。」吳王這才高興地採納了伍子胥的建議,任孫武為主將,並孫武、伍子胥組成了一個堅強的軍事指揮核心,制定了軍事策略,發起軍事行動,以稱霸天下。

吳王稱霸的軍事策略是「西破強楚,入部,壯成齊晉,顯名諸侯」。

闔閭三年,吳王謀劃攻佔楚都城郢,但孫子認為楚國實力還很雄厚,而吳國連年戰爭未及休整,將士疲勞,伐楚時機尚不成熟,需要等待。伍子胥支持孫武意見,並提出消耗楚國實力的戰略方針:把軍隊分成三部,採取輪番襲擊的戰術,使楚軍疲於奔命,消耗其實力,然後全軍進擊,一舉必克。吳王按伍子胥的計謀,使楚國軍隊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為吳軍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元前506年,吳王結成吳、蔡、唐三國結盟,親率大軍,以孫武為主將,伍子胥為副將,由淮河逆流而上。十一月吳楚兩軍在伯舉隔河而陣,並展開決戰,楚師大亂潰敗。自攻楚以來,吳軍五戰五捷。作為吳軍主將,孫武立下了赫赫戰功,使楚國喪失了霸主地位,為吳王稱霸天下鋪平了道路。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父仇伐越,敗越軍於夫極(今江蘇蘇州),乘勝攻入越都。此後吳國沒有後顧之憂,勢力向中原發展,魯國臣服於吳國。為了壓服齊國,於公元前486年派舟師從海上伐齊。次年,吳與齊戰於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打敗齊師,重創了齊軍;公元前482年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甫)之會上,吳晉二國爭盟主。吳王夫差強調:「於周室,我為長」,晉定公也不示弱,強調:「於姬姓,我為伯。」由於吳國以孫武為主將,吳成為當時的軍事強國,因此能夠與中原大國齊晉抗衡,最終奪得了霸主地位,使吳國成為春秋時期後起之秀。

吳國的強盛,與孫武的功績分不開。孫武之所以名垂青史,並不是僅僅因為其指揮才能,主要是因為他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世俗所稱師旅,管道《孫子》十三篇。」《孫子兵法》成書於我國春秋時代末年,在歷史上作為兵經流傳於世,為歷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學者所必瀆。公元743年,此書傳到日本,也為日本歷代軍事家所推崇研究。公元1772年,《孫子兵法》傳至法國,接著在西歐傳播開來。德皇威廉二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讀到《孫子兵法》後說,恨讀此書太晚。現在雖然科學技術發展迅猛,武器裝備和運載工具已經起了質的變化,使戰爭的情景進入嶄新的時代,然而《孫子兵法》所聞明的許多軍事理論原則,並沒有顯得過時。美國是當代的軍事大國之一,他們把《孫子兵法》列入「國家戰略」課程,從高級將領到普通軍官都很重視學習《孫子兵法》。當代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在他所著《戰略記》一書的扉頁上選列了「軍事家語錄」計21條,其中孫武的語錄就有15條,並排列在首位。美國軍事理論家約翰柯林斯在《大戰略》一書的序言,以《公認的戰略創新者》為標題,把孫武列在第一位。《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論述了「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問題。提出了以「道」為首的戰爭制勝條件。《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說:用兵打仗關係著國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認真研究考察的,所以要「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即必須從「五事」和「七計」等客觀實際出發,分析、比較敵對雙方的各種條件,以探求戰爭勝負的可能性。所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於戰爭雙方並關係到戰爭勝敗的東西。「五事」、「七計」,包括了「民」對戰爭的態度,天時地利,將領的指揮能力,軍隊的組織,制度合理程度,戰鬥力的強弱以及賞罰和紀律等各方面。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孫武在論述「五事」、「七計」時,把「令民與上同意」的「道」,這個屬於政治範疇的重要條件放在首位,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樸素地認識到戰爭與政治的關係,這對於二千多年前的古人來說,確是難能可貴的。其次,孫武在歷史上第一次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樣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戰爭指導規律,這是前無古人的,是《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的精華。孫武運用「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一普遍軍事規律,在了解當時各諸侯國情況的基礎上,從戰爭經驗中總結出了若干有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如「先勝而後求戰」,「示形」,「動敵」,「我專而敵分」,「避實而擊虛」,「因敵而制勝」等等。

再次,還反映了較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原始辯證法思想。如他在分析研究戰爭,判斷戰爭勝負可能性時,能夠從一些客觀條件入手,並較充分地估計到了戰爭對客觀條件的依賴關係。他對於「道」和「天」的解釋是樸素唯物論的。《孫子兵法》中的「道」不是虛無飄渺的超時空的東西,而是指的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孫子兵法》中的「天」不是什麼神物,而是陰陽、寒暑、時制等自然現象。他認為,「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像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之情者也」。《孫子兵法》是現存一部最早的兵書,內容完備,結構嚴密,因此為歷代兵家珍視。曹操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明戚繼光認為是部「綱領精微」的「上乘之作」。孫中山則認為是古代軍事史上一部「中國的軍事哲學」著作。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光輝著作。唐朝時流入日本、朝鮮,並有譯本;18世紀60年代傳至歐洲,在法國巴黎有譯本,20世紀初,英國倫敦有譯本,以《孫子兵法世界最古的兵書》命名。現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譯本,並為軍事理論家認為是「最早最優秀的著作」。認為孫武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而且《孫子兵法》在中外的一些軍事院校中,被作為必修課程之一。今天《孫子兵法》所闡明的理論原則的影響已被運用到政治、外交、經濟、體育等諸多領域。1983年1月24日,我國有一個企業管理代表團訪日時,談起日本的企業管理經驗。日本朋友說,我們的經驗來自你們中國,並送了一本書給中國代表團。代表團的同志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本《孫子兵法》。日本有的企業把《孫子兵法》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指導思想,有個大公司甚至用《孫子兵法》作教材,輪訓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在日本出版的一百多本有關《孫子兵法》的著作中,有一部專門論述在商業上如何運用《孫子兵法》的著作。國外的這些新動向,近年來引起了我國的高度關注。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可見其影響。孫武的兵法著作,影響古今中外,不愧為兵家鼻祖。《孫子兵法》中外馳名,百代留芳。我們衷心希望,大家在瀏覽過此書後,能將《孫子兵法》列入自己的必讀書之中並加深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千年紀11 的精彩文章:

日本侵佔東北的過程和一些無恥手段
古代倭寇和豐臣秀吉

TAG:五千年紀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