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力中與他的心性寫意畫

力中與他的心性寫意畫

宋明理學是「性理之學」。

這種心性之學,即是內聖之學,內在於個人自己,自覺地做聖賢工夫、做道德的實踐者以完善自身之德行,圓滿人格之學問也。做人如此,作為藝術創作者更應如此,但實屬不易。力中先生乃是我高中同窗、大學學長,三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過畫畫,而且十分勤奮,每天畫到凌晨是常事,他說:「我畫畫如同吃飯,平均一日吃三餐,每天都要畫,不然就感到「餓」,大學畢業至今從未改變,也保持了健康身體和純凈的繪畫心理。」很多事情做一陣子、做五年、十年容易,當從年輕開始就想把它作為一輩子的事業和修行,那就不易了。他說之所以選擇畫國畫,那是因為自己嚮往中國傳統文化,也迷戀傳統文化;選擇寫意,那是因為寫意更容易表達自我和無我的「心性」,一氣呵成的「氣脈」,喜歡享受這種酣暢淋漓的快感。

大學時期,力中除了繪畫就是迷戀周易玄學,因為此時他深受易經和王陽明的理學影響,同時研讀了老子、孔子、莊子等方面書籍,所以同學覺得這傢伙是個「另類」,當時他就立志要脫離寫物畫像,深研《芥子園》,吸收八大、石濤、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等大家的筆意,學習他們的方法,不臨摹他們的形式,活學大家精神之氣,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語境,希望有一天能達到「眼睛無物,心中無畫」的藝術境界。大學畢業就辦個人畫展的他,也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初心與夢想,所以畢業至今二十五年,他除了上班,剩下的時間也就都給了筆、墨、紙、硯了,畫了幾萬張的畫,前期的畫基本都是習作,他不喜歡現場寫生、描摹自然,喜歡閱讀自然萬物,然後提煉這些具象的「形」通過自身內心的沉澱所形成的意象之「意」,所以他的畫從不重複,也無法重複,因為他表達的是他作畫此刻的「心象」,你讓他畫出一樣的,他自己想畫也畫不出來。

「畫自己的心很難,但我一定要做到,否則,我的畫就是無心之畫了。」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像宣誓,更像是是對自己的鞭策,所以他曾經用十年的時間研究理氣學在繪畫中的應用,一邊主攻理學的書,一邊快速地把理學中的「氣」在自己的繪畫中應用、嘗試,又花了三年時間專門研究近現代寫意大師的畫,拋開他們的所有的「形」,梳理他們的「畫理」和「畫道」,三十年如一日,量變終究產生質變。

力中應該是這種精神的最好的佐證和踐行者。他開始從傳統中蛻變出來,形成自己的獨特「心畫」,並依然十分努力堅持、探索著。堅持,對於每一個藝術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該藝術家的作品收藏價值所在。十年前,身邊的一些朋友和畫廊就一直想收藏他的作品,而他一直覺得自己的作品不夠成熟,所有的畫僅留自己作為成長過程中的階段資料所用,其他的全部燒掉,從不流傳出去。古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而酒香久了也會變成醋,而醋卻成不了酒,他不賣畫,也不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只為潛心研究中華傳統文化,感悟中華傳統「心畫」。這種不圖名利,純粹作畫的狀態,在快速迭代的當下,旁人看來的確不是「病」也是「怪」,好在這個時代還可以容得下他,還可以滋養他,形成他自己的獨特的心性之畫,既有理性的意的表達,更有感性的豪放書寫,不被「形」、「色」所迷,清新脫俗,隨性空靈。筆墨老辣,氣脈通暢,身心合一、收縮自如,讓觀者充滿了積極、向上、和諧、飽滿的正能量。不管是大家常見的,易解讀的荷藤蟲草,還是文人雅士喜歡的梅蘭竹菊,無一雷同,墨帶磁場,紙現乾坤,此乃是他三十年的努力寫出自己與當下眾多藝術家與眾不同的地方。

欣賞力中的寫意「心畫」,不單需要眼睛,更是需要通過眼睛用心去感受他的繪畫理念,他畫中的心氣、心型與格調。這種超越眼睛的美,即可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還可以陶冶情操,讀懂它,其樂無窮。

有人說「中國寫意畫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孤品,因為能寫字的人都少了,能堅持畫寫意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彌足珍貴。」是的,互聯網、3c產品、人工智慧的便利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大數據、區塊鏈的發展,可能導致未來的機器人在很多地方超越了我們,而創意,人從心裡產生出來的創意,應該是人類對付AI人工智慧的最不可被攻破的智慧領地,那中國優秀的寫意畫,聚集藝術家的心智、修為,長年累月的創作,千變萬化的筆墨,以及每件作品所映射出來的「精、氣、神」,更是無法被替代,成為人類的活化石,也就不足為奇了。

會畫不是「畫」,繪畫才是畫,畫心、畫意才是寫意畫中的極品,值得當代人關注與品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昌輝 的精彩文章:

TAG:黃昌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