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只是想給她最好的治療!

我只是想給她最好的治療!

情之重,重如千鈞巨石。愛之深,深入萬丈深淵!

腫瘤是大病,得了可能死人。腫瘤是大病,大病要去大醫院才有能力醫治。「我去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設備,用做好的技術,用最好的葯!」

記得剛碩士畢業的時候,不諳世事的我,以為全世界最牛逼的醫院就是華西,全世界最牛逼的醫生就是華西的教授。這世界,除了華西,所有的醫療機構都不值一提,所有的醫生全都是垃圾。就是那個時候,我畢業去一家地級市醫院面試找工作,單位很其中,然而,不諳世事的我,問了該院婦科主任一句話「你們能做癌症手術么?」「當然能啊!」……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當時那個婦科主任那鄙夷的眼神!

我們中的很多人,當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罹患惡疾,罹患癌症的時候,可曾也想過「我們去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設備,用最好的葯。」很多人都會這麼想。他們先是到了當地最好的縣醫院下診斷,找了當地「最好的」主任醫生,然後托各種關係轉到當地「最好的」市醫院或者省醫院,同時不忘去隔壁省「最好的」醫院諮詢「最好的」主任。期間通過各種關係去北京、上海、廣州託人去「全國最好的」醫院聯繫就診……距離即將開刀的前一天,他可能還在聯繫海外就醫,試圖去找「全世界最好的醫生」……

他們可能窮盡自己一生的智慧,先是百度,然後是好大夫,然後是丁香醫,因為水平好的甚至直接查閱PUBMED。他們試圖搞清楚所有的發病機理,治療原理,手術的各種細節……

然並卵,一個成熟的醫生,獨當一面的醫生,花10分鐘就能判斷的病情,背後沉澱著的是5年本科、3年碩士、2年規培……長達10多年的臨床經驗。任憑你有天才的大腦,極度焦慮中的你,如何能在短短數十天里區分高低、長短、好壞?

「我只是想給她最好的治療!」可問題是「什麼是最好的治療?」這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謂最好的治療么?我們從小就知道共產主義是最美好的,從小就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著。但是共產主義到底長什麼樣呢?

我,一個專業的婦產科醫生,我身邊玩得挺好的高中同學,並不相信我的專業水平,因為他們覺得我太年輕,和我太熟悉,他們不大可能想像得到,我可能是一個業務水平很高的臨床大夫。他們更熟悉的,是我憤青,是我不安分守己,是我頻繁的換工作。直到我開始寫微信公眾號,我的很多觀點不斷得到行業內外的認可,他們才開始認識我,認可我的專業水平。

大病來襲,貨比三家,無可厚非。我主張大家去不同的權威機構諮詢意見。通過比較,你可以最大限度的獲悉病情和治療的全貌。貨比三家的另外一個目的,也是為了避免因為醫生知識的局限性而出現 的誤診、漏診、以及診療不規範等情況的發生。

以婦科疾病為例,普通婦科、生殖內分泌、婦科腫瘤,這三個專業的大夫,在思維邏輯,治療理念上可能存在天壤之別。普通婦科大夫注重微創理念,生殖內分泌大夫注重生育保護,婦科腫瘤大夫更看重無瘤觀念。而,你的病情,更適合哪種思維模式,你並不清楚。恐懼癌症的你,可能首先選擇了腫瘤大夫,卻忽略了生殖保護,迫切生育的你,首先選擇了生殖大夫,可能忽略了無瘤理念。多走一家,多個思維,獲取全貌,二次選擇。

規避風險,是為了讓你能獲得更好的治療,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治療,因為我么有能力給你「最好的」。因為你追求的「最好」,我夠不著,因為你追求的「最好」,沒有上限。

我能理解,你們的親情之重。但親情不應成為千鈞之石的負擔。我能理解你們愛之深切。但你們的愛,不應深入萬丈深淵!在你無上限地追逐「最好」的時候,你所看到的無穹之頂,和你腳下的無底之淵,其實是同一個地方。最後,家人倦了,因為你的情之重,家人累了,因為你的愛之深!

命運固然無常,生死只在須臾。你所追求的無窮盡之美好,是否比得上當下還能和親人相處的須臾?

有生必有死,人生而有病,死則病已。病從來都是給活人得的。而有病,必有痛。(也可能不痛,可能是癢,是脹呢?不要字面理解嘛,「痛」,是指「痛苦」,不只是說「痛」,也包括「癢、脹、憋、喘……」)

對疾病的恐懼,不只是怕死而已。更多的,是不知道將會仍受什麼樣的痛苦。

人生就是渡劫,生活中從來不乏苦痛。生命的第一聲哭泣,便是來到人世的第一遭苦難,適應這個過程很艱難,我們花費了數月的時間去感受人世的快樂。人生的第一次微笑,往往發生在我們出生1個月以後。這是我們耐受人生的初始苦痛之後,第一次感到愉悅。可以說,我們的人生歷程,就是在不斷耐受不停升級的苦痛,並從中感受愉悅的過程。只有當你深刻認識到,並接受這個事實之後,你才能有機會從無盡的苦痛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悅。否則,無論是否遭逢罹難,你能感受到的終獎只有痛苦。

專業的問題,交給專業的人

你沒有必要當面質疑眼前這位大夫的專業素養,他搞不定的事情,他不敢貿然接招。當然,是人,就有局限性,為了最大限度規避人的局限性,諮詢第二方,第三方,我認為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請注意,你諮詢的第二方、第三方,必須要是同樣專業的大夫。千萬不要幹這種事兒,我得的是婦科腫瘤,但是我和xx醫院普外科主任相熟,我去問問他的意見!這種跨專業的諮詢,極不靠譜,醫學不是隔行如隔山,是隔專業如隔山。

如果把看病的邏輯,和商業合作的邏輯比較起來,醫患溝通將會變得無比簡單。患方提出需求,醫方提供服務。談判的過程,就是患方了解醫方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醫方了解患方有什麼樣的需求(或關注)的過程。最後二者進行匹配、比對。當醫方無法滿足患方需求時,患方可以選擇妥協,如果患方不願意妥協,那麼合作失敗,另尋下家,或者放棄。

大家共同的目標沒有必要討論:我都不希望病人死,我都不希望出併發症,我們都希望花錢少,我們都希望病能很快治好。「醫生,我們希望你們儘力醫治!」醫生說「我們會的!」「醫生,我求你一定要幫幫我!」醫生說:「好的!」這種話作為寒暄足夠了,絕對不是醫患溝通的重要內容。

技術層面上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違反醫療原則的目標,不必要討論,你只能選擇接受:宮頸癌III期,非得要求醫生動手術,這不符合醫療原則。這擺明了是把病人往壞了治,試問哪個大夫願意?中央型前置胎盤可能大出血,非要醫生承諾保子宮,醫生只能回答:「你行,你上,我做不到!」難道出血危及生命的時候,也不讓切子宮,眼睜睜看著病人去死么?

風險概率問題,可以討論,但不要深究:已經明確了手術必須得做,非得問醫生「術後腸瘺的概率,到底有多少?」「腸造瘺的概率到底有多少?可不可以不造瘺?」醫生不是神運算元,醫生既然告訴了你可能性,你就要接受各種可能性,可能發生了,可能沒有發生,你都得接受。如果你存在任何接受不了的可能性,那可以直接宣布談判失敗。

醫學是人文的,不是科學的。

選擇相信這個人,然後才是他的技術。凡是想要「最好的治療」的人,我都會推薦他們去找主任。因為從醫院發展層面,我不可能直接將病人推出醫院,讓他去廣州、去上海、去北京,所以我只能把他推給主任。在這種人的眼裡,所謂最好的排位順序大致是這樣的:美國>外國>協和>北京>上海、廣州>內地一線省會城市>當地省會城市>當地醫院>我們醫院。為求心中「最好」,踏破鐵鞋,最後死在「追求最好的路上」。

醫學,是一門極不精準的科學!為什麼現在「精準醫療」的概念這麼火?因為醫學,從來就沒有精準過!

醫生治病,不同於生產飛機大炮,不同於建造宇宙飛船,不同於修建核電站。導彈發射前,我們可以繪製精確的彈道曲線,精準打擊,只要有了成熟的建造技術,核電站都可以批量生產。但是治病不一樣,無論病人,還是健康人,各種檢測指標都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範圍。並且沒有任何一項指標可以判斷病情的全貌,就如同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會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我們會將樹葉根據種系歸納到種、科、目、年齡、季節等。醫療活動,就是在這種粗略的歸納中完成的。

手術做得漂亮,用藥精挑細選,護理無微不至……這樣的完美從來沒有過。並且,這樣的完美當中任何一項,都不是決定病人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決定效果的關鍵因素主要在於「病」,然後是「人」,是「心」,是「信」。

醫療經濟,是一門地緣經濟

同樣從商業的視角去看醫療,醫療不同於互聯網、物流,醫療具有非常明確的地域性。醫院等級的劃分,不是舉國一體的劃分,而是分區域的劃分,每個地區都當地的一、二、三級醫院,每個地區都有當地非常牛的醫生。甚至醫學院校,也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基本上,在哪裡上的醫學院,工作多半就找在哪裡。某醫學院的教授,已經做到了全國知名,但是他必須在他生長的環境中工作,他才能是個牛逼的教授,走出那個環境之後,還能如此牛逼的教授,真的不多。

一個縣醫院的普外科大專生,做膽囊切除的水平有可能超過名牌大學全國知名的大教授。所以,你在追求「最好」的道路上,可能早已錯過了最好的醫生。

究竟什麼才是最好的?

你最好不要讓他看到你太大的壓力,你最好讓他安心,你最好讓他相信眼前所見到的就是最好的,你最好讓他相信自己的每一次決策都是正確的……你最好不要再去找「最好」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大夫科普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郭大夫科普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