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李士金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改革生態述論[1]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學術批評引入課堂:

以批評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為例

中國學術生態細節研究[2]表明任何研究領域都需要善意的學術批評。袁編云:「在宋代就有人認為貶至海南並不是蘇軾的不幸,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3]幸還是不幸是相對的,禍福相依,要辯證地加以認識。蘇軾被「貶至海南」既然是他人生的挫折,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不能一概說「並不是蘇軾的不幸」,亦不能一概說「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戰勝困難,走出「逆境」,生於憂患,體現的是人生的辯證法。袁編云:蘇軾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文章並不僅僅是載道的工具…蘇軾心目中的 「道」不限於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律。[4]蘇軾所云「精金美玉,市有定價」決不單單指「文章的藝術」不能片面地理解為「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文章的藝術性豈能離開思想內容?袁編對「儒家之道」並不理解。以為「蘇軾心目中的」 「道」「不限於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律」,殊不知儒家所說的「道」正是說的宇宙萬事萬物的「客觀規律性」,無情義、無計度。袁編云:「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學思想指導下,蘇軾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採的藝術風貌。他廣泛地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其中最重要的淵源是孟子和戰國縱橫家的雄放氣勢、莊子的豐富聯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風格。」[5]蘇軾不可能單單從「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雄放氣勢」「豐富聯想」也不可能是單純的所謂「藝術營養」。袁編云:「蘇軾擅長寫議論文。他早年寫的史論有較濃的縱橫家習氣,有時故作驚人之論而不合義理,如《賈誼論》責備賈誼不知結交大臣以圖見信於朝廷,《范增論》提出范增應為義帝誅殺項羽。」[6] 蘇軾的《賈誼論》批評「賈誼不知結交大臣以圖見信於朝廷」,《范增論》認為「范增應為義帝誅殺項羽」,並非「故作驚人之論而不合義理」,什麼才是合「義理」的思想和行為,當然會有不同觀點,就上文所云,蘇軾之見卻不能斷言其不合義理。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此列為人生第一境界。這句話的本意為「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但在《人間詞話》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而在我心裡李士金老師的工作態度和為人處世等方面完全符合這第一境界。在李士金老師的課堂上,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們的熱情和真摯。本學期的古代文學課一般都是在早上一二節課,老師並沒有晚來一分鐘反而會提前半個小時在教室等待著我們。記憶里最深的一次,是李老師跑錯了教學樓。那天是星期五,外面還稀稀拉拉的下著小雨,空氣中滿是大霧。我們的課安排在崇文樓上,但是李老師記成了在弘文樓上課。我們在教室中焦急地等待著李老師;有的人不時的望望門外;有的人自己看著課本。李老師終於急忙忙的來到了教室。當他推開教室門時,我發現老師的褲角已被泥水弄髒,他的頭上、鬢角上留著汗水和雨水,連鬍子兩邊也讓雨水打濕了些。看著健步如飛進入教室的李老師,我的心裡彷彿被深深的打動。他還是及時趕到了教室,主持我們的探究性課堂學習活動。正是因為李老師有著這種認真的精神和對學生負責任的工作態度才讓我們對古代文學的學習提升了極大的興趣,乃至於讓我們對古代人民的生活提升了極大的好奇心。李老師對我們的學習效果和自己的工作都有著執著的追求。還記得在本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後,李老師告訴每個人都要寫一份考後反思,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我正是因為這次反思才發現自己身上缺少了一份像李老師那樣認真負責的態度,才導致古詩詞沒有背熟背透的情況出現。也明白自己在古代文學方面是那麼的薄弱,尤其是自己的馬虎和不認真讓自己失分很多,所以我的成績並不是班級中的佼佼者。再次,老師有著明確人生目標與方向。從課堂上老師的點評和即興演講,我們感受到他有一種超越世俗的社會理想,為了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利益而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他常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我在大三時期曾經迷茫過,不知自己每天讀書寫字的意義和價值到底為了什麼,那種每天醒來的不真實感堵在我的心口。然而那天老師在課上說了自己的平生志向和追求,很是讓我感動。在最艱苦的條件下老師依舊可以保持自己的本心,堅守自己的理想,而現在的我無論學習條件還是生活環境都比那個時候的老師幸福得多的多,但是我卻整天迷茫,不知所措,真是有些慚愧。也正是那次傾聽了老師關於追求人類社會和平幸福理想的即興演講,我也才明白所謂的「理想」「抱負」堅持下來是那麼的難能可貴。當今多少高智商人才和大學生每天被紙醉金迷的生活消磨了稜角,失去了當年的朝氣和個性啊!老師幾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努力、勤勉,正是因為心中懷有愛國的情懷、無畏的精神,才讓老師一直前進!這或許就是老師常說的「仁智勇」的人格境界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詞句是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此列為人生第二境界。這句話本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但是我們在《人間詞話》中可以看出王國維先生別有用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這完全彰顯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在李老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對教育事業的付出,對我們學生所做出的奉獻。老師從2013年到2017年所指導的畢業論文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33篇畢業論文已經全部公開發表。這些論文考察探討研究中國學術生態細節,給後世留下的是令人沉重的思考,是可以作為信史的研究資料。其中26篇論文考察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到2012年學界公開發表的朱熹文學思想研究論文,以個案研究體現的是這個時代的學術生態危機情況。另外七篇研究空空道人點評《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的時代意義和思想意蘊。我想,若是沒有淵博的學識,老師要把我們這些習慣於應試教育的大學生激發起來,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把課堂作為學術研究討論和訓練十大能力的戰場也是不可能的。在李老師課堂上給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自由」!思想的自由和思維的自由!李老師的課堂改變了以往老師滿堂灌學生記筆記應付考試的刻板模式,而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素質教育,讓學生自由地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老師為了讓我們理解他的教學改革實踐,把《牡丹亭》中杜麗娘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數百年前的小姑娘都說「依注教書,學生自會」!難道現代大學生還甘心情願作聽課的機器么?眾所周知,在以往接觸的古代文學中一般都是古詩詞背誦,字詞句的注釋背誦,經歷了高考熔爐般的考驗,我們僅存的一點熱情也消耗殆盡了。老師為激發我們的學習熱情下了很大功夫。老師讓我們自由選題、自由選時,什麼時候準備好了再主動講課。這樣主動權在我們,我們也就多了一份選擇權。從此,我的心裡多了一份使命感,因為不想辜負老師的期望和父母望子成龍之心,我每天下課都會去圖書館查找有關北宋蘇軾、柳永、南宋文天祥這三位比較感興趣的偉大詩人的資料,並從中進行選擇。終於我選擇了愛國詩人文天祥的《端午即事》,這首詩在文天祥眾多詩篇里並不是佼佼者,但吸引我的有三點:第一,文天祥的端午會是什麼樣?與以往詩人描寫端午的情感是否一致?第二,文天祥筆下《端午即事》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才使得文天祥發出如此感想?最後,最觸動我靈魂的便是那句「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我喜歡文天祥身上對國家的愛和他身上大英雄的光芒。我認為這種愛國或是愛家都是歷久彌新的,是我們這一代青年更應傳承下去的優秀精神。所以帶著好奇與疑問我選擇了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文天祥的作品。我經過2個星期的準備,終於要帶著自己的成果和大家見面,準備登台講課。還記得那天是星期四,我是上午第四節課第一個上台講課的,由於上節課的同學講的都非常好,我有一些不自信與膽怯。我擔心自己所講的內容沒有達到老師的標準。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我也登上了講台,在事先準備好的輕音樂下,我慢慢的放鬆了心情。我主要分了三個大板塊,首先講解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然後重點解讀「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這首詩體現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其次,我將文天祥所寫的《端午即事》和張耒的《和端午》進行了比較。《和端午》詩凄清悲切、情意深沉,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並且「忠魂一去詎能還」充滿無限的悲哀與無奈。這兩首詩都抒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和自己的雄心壯志,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放光芒!最後,我表達了自己對本詩的看法。雖然我們現在處於和平年代,但必須居安思危,而不可居危思安。在遙遠的伊拉克等地區依舊是炮聲隆隆啊!我們應該把文天祥這種愛國思想繼續發揚光大,把離騷精神傳承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作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在課上講「三湘隔遼海」時表述有不妥,在課上我所講的「遼海」是一個地方,但老師給予了指正,「遼海」泛指遼河流域以東至海地區。讓我知道了自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通過李老師給予我的掌聲和鼓勵也讓我品嘗到了通過自己辛勤的努力所獲得知識的甘甜。

在古代文學課堂上老師特別關注一些不習慣互動的同學。比如梅素慧同學講蘇軾和黃庭堅,第一次照本宣科,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第二次她便作了充分的準備,內容詳略得當,效果超出了同學們的想像。李老師非常激動地表揚了她重大進步。杜鵑同學講「一祖三宗」,老師表揚她認真與努力,展現了嚴謹而生動的自我形象。張雨純同學講課面面俱到,時間太長,老師及時引導,為的是取得全班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孫李雪同學講《暮日游荷池上》這首詩,將熱與冷對比,給予我們很直觀的感受,並且分析擬人手法的運用,如細草搖頭報風來,荷花「深藏」荷葉底。這都賦予了荷花和細草鮮活生動的形象,富有動態美,使整首詩富有情趣。通過孫李雪同學展示的精彩內容,我明白了「誠齋體」詩歌善於巧妙地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徵和動態,幽默詼諧,富有童趣並且語言平易淺近,詩體清新活潑。在互動的教學模式中,我不僅體會到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的樂趣,更加使我明白了學會學習的重要性。在李士金老師課堂上思想的自由飛揚與碰撞最富有真理的啟示。在課堂中,同學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或是想法,這能讓我們立刻發掘到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老師批評教科書中總是將古代社會男女青年愛情的悲劇歸結於封建禮教的束縛,打破了我原有那種應試教育所帶來的認知,以前認為愛情悲劇的產生無論是劉蘭芝和焦仲卿還是紅樓夢中的黛玉和寶玉,歸根結底是因為封建禮教的約束才使他們的愛情沒有美好的結果的,從不曾想過遺傳生命結構問題的存在。從老師具體的分析古代作家作品,我深刻明白了老師以前說的「中國古代文學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生動形象深刻的反映」所蘊含的真理性。

結束語:擔負起傳承聖賢文化之神聖歷史使命

聖賢文化的核心是把人作為人看待,而現實生活中往往人欺人,人吃人。比如中國古代小說中描寫帝王的心理需要,顯然極端殘忍,這種殘忍的根源在於帝王作為獨裁者的權力使他在心理需要上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小說家似乎是讚美、惋惜的口吻:「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這誠然是重信,而重信的結果卻又是「畫工皆棄市」。則這種重信十分令人可懼,倒不如不重信留昭君而免開殺戒了。但是那時的政治體制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殺人在帝王是小事一樁。小說家給我們描繪的客觀畫面卻告訴我們心理需要的異化是十分可怕的,也是十分野蠻的。心理需要的進化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的,但其準則則是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和平和安康。人世間的殘忍心理給人間帶來了不安全的恐慌的氣氛。心理需要的平衡是很難達成的。在不平衡心理狀態中人的努力尋求可靠的安全之港,卻又是奔向了鬼神志怪之途。[7]

圖為陳佳慧

[1] 致謝:本課堂教學改革得到淮陰師範學院朱漢清、周桂峰、施軍、趙宜江、周平、李相銀、許芳紅、楊穎、陳年高、孫義清、陳華東、趙科印、李建業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受到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2015ZSJD010),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資助(PPZY2015C205)。

[2] 郁燕敏,李士金.中國學術生態細節研究——以2005年公開發表朱熹文學研究論文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7(11)中:70-71.

[3]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56頁。

[4]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57頁。

[5]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57頁。

[6]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56-57頁。

[7] 李士金著《中國古代小說社會心理分析》,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第9頁。

本期文字:陳佳慧 李士金

本期編輯:孫李雪

傳播聖賢之道,

為中華民族長治久安繁榮富強盡綿薄之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