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由表及裡,把握歷史演進的大勢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由表及裡,把握歷史演進的大勢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200種之第18種

將魏晉南北朝和唐史結合在一起,接續陳寅恪先生,在陳先生樹立的豐碑之後樹立了一個新路標的,是唐先生。

—— 田餘慶

唐長孺

唐長孺先生1911年生於江蘇省吳江縣平望鎮。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文科,1944年受聘於遷至四川樂山之國立武漢大學歷史系副教授,1946年晉陞為教授,此後一直執教於武漢大學,並兩度出任武大歷史系系主任,為歷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人才培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唐師本有中國古典文學及書畫之家學傳統,而於治史則深受呂思勉、李劍農、陳寅恪諸史學前輩學術影響。唐師早年治遼金元史,至國師後,轉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故認真研讀寅恪先生的論著,深得其精髓。1946年,唐師撰成《唐書兵志箋證》一稿,經寅恪先生評審而被聘為教授。

開創性的研究

新中國建立後,唐師發表了一系列論著及學術文章。《魏晉南北朝史論叢》、《三至六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唐書兵志箋證》等著作的出版,以及不少學術論文的發表,對這一時期人所未發或懸而未決的許多重大問題,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不僅得出一系列極富啟迪性的權威結論,而且開闢了一大批頗具研究潛力的新課題。

20世紀70年代初,唐師已年逾六旬,並早已名播海內外,但他出於對史學執著追求的熱忱,以其敏銳的學術眼光,在初步了解到吐魯番出土文書的學術價值後指出:對這批文書加以整理研究,將導致唐史研究為之改觀」。他於1974年建議組織專門力量對之進行整理出版,並於1975年親赴新疆考察。為此,在庫車古道上,因路途艱險,致使右眼失明。

由於唐師之倡議,經國務院批准,由唐師主持成立了「吐魯番出土文書整理組」。唐師因眼疾住院半年,剛出院就全身心投入文書整理與研究,特別是通過整理工作,對青年人的培養付出了一切。十易寒暑,終告完成。他所主編的《吐魯番出土文書》十冊的出版,使沉睡千年的古冢遺文經科學整理,公諸於中外學人,並創造了文書整理一套規範,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榮獲國家古籍整理特別獎。

辛勤耕耘的一生

唐師一生潛心治學,淡泊名利,然又時時關心民族、國家的前途,早年曾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偷越日寇封鎖線,投奔抗日大後方。40年代以後,唐師雖已成史學名家,然於同輩乃至後學晚生,皆待之以禮。「自是桃李樹,何畏不成蹊」。故唐師在國內外學術界獲得了極高聲譽,被公認為當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及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研究領域的權威,不少海內外學者慕名前來交流、問學。這些學術交流活動,特別是對中日兩國史學界之間的交流,作出了貢獻。

因多年辛勤耕耘於學術之中,且年逾五旬之後,多在外地工作,條件極差,積勞成疾,終成絕症,於1994年10月14日逝世,享年84歲。但唐師之學術成就,良師風範,將永世長存,與日月俱輝,光照來者。

唐師病逝噩耗的傳出,國內外學術機構、院校及中外知名學者紛紛來電來函哀悼。北京大學周一良、田餘慶教授合作輓聯云:「論魏晉隋唐,義寧(按指陳寅恪先生)而後,我公當仁稱祭酒。」唐師的摯友,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谷川道雄先生在唁電中稱唐師「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歷史學家,也是我們日本中國史同行最尊敬的師長,他的學術及其為人將永遠為我們日本學者所懷念」。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池田溫先生電傳輓聯「六朝隋唐發揮史識 高昌文書開拓新域」,代表日本學界高度概括和讚譽了唐師一生的學術主要業績。

唐長孺先生手跡

作為學術代表作的《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該《論叢》共收論文十三篇,其中大部分是50年代以前所作。但如作者所云:「不論舊著或是新作,都在1954年春天加以修改或重寫」,正表現了唐師治學之謹嚴的態度。所收論文包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生產關係、階級結構、土地和賦稅制度、兵制、門閥政治、民族問題、宗教及文化等問題。這些問題既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大問題,同時又是這一時期的疑難課題。唐師在上述諸領域縱橫馳騁,均取得超邁前人的成就,卓然成一家之言。

從《論叢》所收論文中,可以看出唐師治史之基本路徑:

凡研究每一論題,必廣泛搜集和詳盡佔有資料,然後縝密考校,去偽存真,精深分析,由表及裡,探求歷史的真實面貌與發展演變的規律;

始終注意從具體史實的考訂分析入手,溯其淵源,考其流變,以把握歷史演進的大勢,探求歷史發展的趨向,終究達到發微闡宏的境界。

如以《〈晉書·趙至傳〉中所見的曹魏士家制度》一文為例,則考趙至為遊學而「佯狂」逃亡,易姓改名,落籍遼西,雖已「宦立」,母亡不敢奔喪,終因不能「榮養父母」,嘔血而亡之原因。這正是透過撲朔迷離的現象,將士家制度的嚴酷本質,以不足五千字的篇幅,完整清晰而又令人信服地展示出來。這篇被譽為嘆為觀止的論文,被後學奉為典範之作。四篇有關玄學之作,皆是「見人所常見,發人所未發」。於玄學之興起,南北學風所指及變化,實是「孤明先發」。陳寅恪先生閱後,復函唐師,贊雲寅恪於時賢論史之文,多不敢苟同,獨誦尊作,輒為心折

唐師學問博大精深,在諸多領域皆有突出成就,歷所建樹和發凡。《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當然不足以代表唐師在學術領域內的所有業績和貢獻,但仍可由一個側面了解唐師在中古史領域內的主要成就和治史風格。

雖歲華不與,湖山吝情,但唐師的學術成就,良師風範,將同他為之畢生奮鬥的學術事業永世長存。

(編者附註:本文是朱雷先生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2000年版撰寫的前言。本書採用時做了一些修改和刪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 的精彩文章:

本尼迪克特《菊與刀》:現代日本學的鼻祖
梁啟超16講,一本經典讀懂300年學術史

TAG:商務印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