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站在世界邊緣,肖恩?斯庫利個展亮相香港藝術中心

站在世界邊緣,肖恩?斯庫利個展亮相香港藝術中心

GIF

3月38日,抽象藝術家肖恩·斯庫利(Sean Scully)最新個展「肖恩·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於香港藝術中心拉開帷幕。展覽由阿爾弗雷多·克拉莫羅蒂(Alfredo Cramerotti)策展,展出作品不但包括一些首次亮相的新近作品,還特別從藝術家過去三十年的創作中挑選了系列,從大型繪畫到紙本作品,各有呈現。

「肖恩·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展覽現場

香港。3月38日,抽象藝術家肖恩·斯庫利(Sean Scully)最新個展「肖恩·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Standingon the Edge of the World)」於香港藝術中心拉開帷幕,與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Kong)一同展開,並由阿爾弗雷多?克拉莫羅蒂(Alfredo Cramerott)作為策展人,展出作品不但包括一些首次亮相的新近作品,還特別從藝術家過去三十年的創作中挑選了系列,從大型繪畫到紙本作品,更包括其三幅攝影作品。這是Sean Scully近幾年在大中華地區的第6場展覽,也是香港的第一場。

「肖恩·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展覽現場

高齡74歲的斯庫利,現今依然頻繁往返美國和德國的工作室,從2014以來,他已經在許多重要的機構展出過,2014年以「隨心而行(Follow the Heart)」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舉行;前年則以「抵抗與堅持(Resistance and Persistence)」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到湖北美術館進行過大規模巡迴展出。

肖恩·斯庫利在其巴塞羅那工作室內,圖片來源:Nick Ballon

和前兩次的巡迴大展不一樣,相較於大型的回顧展,或是巡迴展所做的大型雕塑有著明顯的分野。這一次的展覽聚焦在近幾年的新作上,展出30多件作品,可以看見斯庫利在繪畫材料上的嘗試和挑戰,除了擅長的畫布油彩、鋁板油彩,還可以看到少見紙本水彩和紙本粉彩的作品。尤其像是地平系列(Landline)的紙本粉彩,那曖昧不明的質地,溫柔的模糊了原本剛硬的邊緣,斯庫利標誌性的特色,像是專註於形狀、顏色和色調之間的關係,主要以線、條、色帶、色塊構成,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與菱形,探索光線、顏色、形狀、型態等,都在這次的展覽中一覽無遺。

肖恩·斯庫利,《Landline Rim》, 2017

緊鄰會展中心的香港藝術中心是一座標準現代主義的美術館,有著強硬的邊線,尤其是著名的三角形的建築空間常常讓許多策展人和藝術家感到苦惱,尤其是空間的不完整性和從五樓順延下去的半夾層,是空間的獨特性,也是局限性。這一次「站在世界的邊緣」卻是能夠完整的呼應著現代主義帶來的語彙,策展人克拉莫羅蒂跳脫以往對稱式的布展方式,也就是斯庫利作品給人習慣的樣貌,呈現一種「動態領域」的視覺效果,或是斯庫利喜歡用的語彙「節奏感」。

「肖恩·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展覽現場

「我不想在這裡創造對稱,我想要創造不對稱」,但他選擇了把將牆面視為空間的延伸,在不對稱中找尋色塊跳躍的頻率,剛好和藝術中心向下或是向上延伸的軸線,形成一個獨特交匯的視覺饗宴,他口中的」聚集的波浪」,也就是說策展人依照色塊的大小排列,做出不同的間隔,而且他將小的畫作放在巨大的牆面,讓巨大的畫作放在狹小的牆面,創造出繪畫獨特的視覺感受,讓每一幅畫作彼此相呼應。當你在藝術中心底層向上望去,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無論畫布大小,斯庫利對於色彩和筆觸的掌握是如此的渾然天成,克拉莫羅蒂告訴藝術新聞中文版,斯庫利在工作室中下筆是非常果斷的,豪不猶豫的。藝術家的個性,完全顯露無遺地在畫布上呈現,因為他在的作品裡,是找不到完全沒有重疊的色塊。

肖恩·斯庫利在創作中,圖片來源:seanscullystudio.com

為籌備這次展覽策展人克拉莫羅蒂親自到紐約州的工作室里挑選作品,並和斯庫利對話,在相處的過程中間,他們發現彼此都有「如何將邊緣推向邊緣」的想法,無論是情感上或是在現實空間中的,讓他想起斯庫利的作品多數處在於色塊和色塊之間的接觸,但他的邊緣總是不那麼的乾淨,而且藝術家的個性實在是在挑戰某種事情的極限,非常的直接、要求很高,很有情緒,因此他的筆觸和色彩的邊緣展露著跳動的情感,深深的放入在媒材里。

「肖恩·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同時展出其三幅攝影作品,剛好能夠表現斯庫利對於繪畫的呈現,他曾經說過「繪畫是有意義的,所以如果你不斷的分拆、分拆、再分拆,然後你就沒有任何東西了」,意指那些習慣把東西剔除的極簡畫家們,因此對他來說,他並不喜歡歸類於自己是抽象的藝術家,因為這些帶狀的圖像其實是形狀、陰影、窗戶、格子、雕塑等,是真正有實體存在的元素和物件,對應著照片的門、窗戶和牆壁,其實這些元素都時常在生活中出現,只是他透過感受,重新的組合構圖,創造出動態的視覺關係。

「肖恩·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展覽現場

如同克拉莫羅蒂表示:「這不是抽象,對他來說這是非常地具體,這種邊緣舊圖同邊界一樣,在這其中我們可以看見有特定的構圖」,這也就是為何他要將這三張攝影作品放入展示之中。斯庫利也曾說過在他搭乘高鐵在中國旅行的時候,沿途看見工人堆疊的紙箱子、石頭等東西,給他了創作立體雕塑的靈感,因為年輕的他曾在超市和百貨公司打工,推疊紙箱的經驗,就像是把一塊又一塊的色塊給放入畫布中,「就像是我的雕塑一樣,是那些已經存在的東西,而不是在再創作其他的形狀,我只是和那些在那裡的東西互動」他說。

肖恩·斯庫利,《Whisper》, 1985年,圖片來源:itsliquid.com

和他共事多年的畫廊主 Timothy Taylor 分享,他發現國內的觀眾喜歡他早期的作品,像在70年代那些結構和剛硬的線條,然後才開始欣賞他在表面處理的細節,而對他來說,這一次的展覽是融合了藝術家50多年的藝術生涯的表現,可以看見他是如何蛻變和成長的。克拉莫羅蒂也表示,近年的作品離開了早期那些嚴謹的方格線後,以相互模糊、調合、滲透、重疊、覆蓋的軟邊,遊走於「一個分野與邊緣形成和自身與形體之間交流的瞬間」,暗示他作品的形成不止於形式上的構成,而是以邊緣的自身作為一種動態交會。(採訪、撰文/翁浩原)

肖恩· 斯庫利:站在世界的邊緣

香港藝術中心

3月28日至4月29日

※如無特殊標註,本文圖片均來自

Sean Scully、Timothy Taylor、

Ben Brown Fine Arts、

Sebastiano Pellion di Persan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新聞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勞倫斯、雪萊和狄更斯的手稿來到上海,埋藏在大英圖書館的文學舊事

TAG:藝術新聞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