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作霖宴請奉天300農民,一老人說了一句話,奉軍軍紀從此改變

張作霖宴請奉天300農民,一老人說了一句話,奉軍軍紀從此改變

1918年9月,張作霖被時任北洋政府總統的徐世昌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北洋政府時期的高級官職,類似於前清時期的總督),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1919年11月,張作霖在大本營瀋陽大辦了一場宴席,他不是宴請達官顯貴,也不是宴請當地的名流紳士,而是要宴請奉天省的農民老人代表。

張作霖此舉即是為了收買人心,也是想洗刷自己以前當「鬍子」的壞名聲,同時,也是想聽聽這些老人怎麼評價自己和奉軍的。

當時,奉天省署明令各縣代表迅速推選代表,代表的條件特彆強調要選那些與「官場社會無聯絡者」,也就是要推舉那些真正與官場沒有關係的農民,而且年齡必須為60歲以上的普通農民。

各地的名額分配為:大縣8人,中縣6人,小縣4人。當時奉天省共有70餘縣,總計選出代表300人。

11月10日,是各地農民代表報到的日子。這一天瀋陽市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張作霖對這次宴請農民代表非常重視,不僅熱情接待,安排也很周到。

凡是來報到的農民,統一分配到瀋陽的幾家有名的客棧居住,每天還派專人到各客棧問候起居食宿等,沒有怠慢的。

11月14日,以張大帥的名義宴請各縣農民代表到奉天省公署赴宴。參加宴會的還有黑龍江、吉林、奉天三省的督軍、省長及省議會等各文武官員。

席間,張作霖除向眾人祝酒外,還即興發表了演講,大意就是:要減輕人們的負擔,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注重實業等,還告誡各位鄉親們要管教子弟,切莫吸煙,要維護治安和平等。農民代表們聽了無不動容,感動的都紛紛大誇張大帥。

隨後,各種山珍海味端了上來,鄉親們平時哪見過這樣多的美食,他們看的傻了眼,都不敢動筷子。張作霖一個勁的的讓大家開吃,張作霖一邊吃,一邊嘮叨自己也是庄稼人出身,過去如何如何苦,現在又如何忙,早想和鄉親們近乎近乎,可又沒空。經他這麼一說,席面上的氣氛才開始熱鬧起來。

張作霖一看氣氛活躍了,就問:「我想聽聽鄉親們對我的看法,以及對我的軍隊的看法。」

吃著大帥的筵席,自然是一片讚美,說什麼「從打有了大帥,日子好過了」、「從庚子年算起,總是兵荒馬亂的,現在太平了」、「自從大帥督奉後,咱奉天年年就風調雨順」等等。

唯獨,有一位老人不知深淺,說了一句:「奉軍哪樣都好,就有一件事不好,那就是:打粳米,罵白面,不打不罵,高粱米飯。」老人說的粳米是一種旱稻米。

張作霖當時不清楚老人講的是怎麼回事,也就沒往下問。等散席後,張作霖問身邊的隨從,那個老頭說的是什麼意思?隨從就告訴他,派出的剿匪軍隊一到鄉下就不願意吃高粱米飯了,要吃粳米飯白面,老百姓不給,就打、就罵,一打一罵,就能吃上粳米飯和白面了。

張作霖聽後大怒,馬上召開團長以上的軍官會議,他拍著桌子大罵:「媽了個巴子!你們拍拍良心,我哪點虧待過你們?別的軍隊扣軍餉,我扣過嗎?不但不扣,我還總不斷地賞,每個月我連馬嚼子錢都給你們發了,你們為什麼還要到鄉下去打粳米,罵白面?你們這是禍害老百姓,以後不能再打老百姓,再有這事,我就槍斃你們。」

從此,奉軍雖然在關內的軍紀還很壞,但是在關外卻好多了。這或許就是因為張作霖守著「兔子不吃窩邊草」的綠林規矩,或許是因為宴請鄉親們起到的作用。

總之,在北洋軍閥時代,能像張作霖這樣把農民代表請進省城,並同桌共飲的,是其它軍閥萬萬做不到的。

本文參考文獻:《張作霖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匈奴最終的沒落:被曹操分而治之,單于僅存名號而無實權
戴笠已為軍統局長,卻又向蔣介石請辭,最終以副局長之職統領軍統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