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儘管時代變遷、經濟社會發展,但這裡的土家民族文化、土家婚嫁習俗依舊保存完好

儘管時代變遷、經濟社會發展,但這裡的土家民族文化、土家婚嫁習俗依舊保存完好

土家山寨里的婚嫁習俗

哭 嫁

文 / 向衛華 圖/ 向漢品

龍山縣靛房鎮萬龍村,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聚集區,儘管時代變遷、經濟社會發展,但這裡的土家民族文化、土家婚嫁習俗依舊保存完好。

近幾年,筆者對這裡的婚嫁習俗進行了走訪、收集和整理。現將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民族婚嫁習俗一幕幕呈現。

哭嫁 土家姑娘出嫁之際,有哭嫁的習俗。哭嫁時,更多用土家語表達,時限少則數日,多則半月或一個月。有族間姊妹陪哭、嫂姑陪哭、閨蜜陪哭、母女陪哭等哭嫁模式,主要以哭母女離別之情,道父母養育之恩,訴姊妹分別之意。哭聲悲切婉轉,歌詞令人催淚動容。如今,土家族哭嫁歌已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頭 姑娘出嫁之前,閉門謝客,由嫂嫂或本家嬸嬸主持,用新郎事先送來的黃楊木梳,把新娘頭髮梳理成婦人髮式的髮髻,系土家姑娘的成年禮儀,亦是姑娘人生重大轉折儀式。

娶親 在土家鄉里娶親叫做接親。接親的人數有多有少,首先必須有土家溜子藝人4人、吹嗩吶的2人,在接親途中吹吹打打,甚是熱鬧。除此之外,接親時還要抬一乘轎子,需8人才能抬和扛。接親的隊伍到了女方後,按照土家習俗要拿出準備的鞭炮、蠟燭,由執事人帶領新郎到女方家族屋裡燃放鞭炮、蠟燭。

攔門 當迎親隊伍到了女方家時,女方家門口置有一四方桌,由女方的禮官出面堵門盤問,男方「督官」上前作答,進行一番天南地北、天上地下、仁詞禮義般的盤問答辯。

找摸米 「摸米」,土家語,意為獵王之子,迎親活動中是新郎家的代理人。待迎親隊伍在女方家安頓下來,女方村寨的姑娘們便蜂擁而上,給「摸米」臉上抹鍋底灰、黑木炭粉等黑粉。其間,一方躲,一方抹,場面嘻嘻哈哈。

滾喜床 當新房裡的喜床安置妥當,要請一名3—8歲的男孩去翻滾幾次,俗稱 「放引窩蛋」,寓意夫妻恩愛、早生貴子。

篩新娘 新娘迎進男方家,入門處懸掛一篾篩,新娘「穿篩而入」。如此,在眾多身著盛裝、穿戴一新的姑娘中,新娘便篩了出來,同時也有祛除晦氣的寓意。

洗和氣臉 新娘嫁到男方的當天,男方的長輩端來一盆清水,盆中放一隻手鐲,新娘和男方家的老老少少共同用這盆水洗臉,以示今後全家老小和和氣氣。

回門 舉辦婚禮的第三天,新娘、新郎要回到娘家拜父母,這叫「回門」。回門時,要帶上豬腿、團饊、酒和其他禮物。回門一般不在岳父母家過夜,要當天趕回自家。若是遠嫁他鄉的新婚夫婦,亦可在娘家留宿,但只能在廂房裡或者轉角樓住宿。在返回男方家時,岳父母會給新婚夫婦贈予錢及其他禮物作為回禮。(稿源:團結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藤之涼u 的精彩文章:

TAG:青藤之涼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