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國第八強」中山國到底有多強?

「戰國第八強」中山國到底有多強?

春秋時期,中原大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國家上百個,這些國家經過了多年的戰爭洗禮以後,到了戰國時期,只剩下十來個比較大一點的國家存活了下來,其中「戰國七雄」可以說是個個實力雄厚,威震一方!但在此時,有一個國家的實力也絕對不可小噓,那就是號稱「戰國第八強」的中山國。很多人都知道中山國(史書記載「中山之地,方五百里」)的存在,但是具體其實力到底如何卻是鮮為人知。既然能夠稱得上「戰國第八強」,必然會有它的道理,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中山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到底到時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戰國第八強——中山國

中山國建國於公元前506年,因其國都中人城(河北唐縣西北粟山)中有山,所以被人稱為「中山」,也就是這時候開始中山國的名字才開始出現於各類史書。公元前296年,中山國最終被因「胡服騎射」而強大的趙國所滅,從建國到被滅,中山國可謂是「三起三落」,一次被晉國(公元前457年)打殘,一次被魏國(公元前407年)所滅,但是每次都能頑強崛起,中山人就是憑藉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春秋戰國那個亂世成功立足的!

春秋形勢圖

中山國的發展經歷了戎狄、鮮虞、中山三個階段。在春秋之前,北方戎狄被人們稱為「北狄」,是中原文明一直防禦的外族。進入春秋時期以後,他們逐漸發展強大成為一個以鮮虞(中山)部落為首,以肥、鼓、仇猶等部落為附屬的一個鮮虞(中山)部落聯盟國家,曾經對中原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齊桓公時期,鮮虞(中山)國就曾經進攻邢國和衛國,使得邢國國君出逃,衛國國君被殺,兩國均處於滅亡的邊緣,幸好有「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出馬——他聯合宋國、曹國、邢國、衛國等國家一起出兵進攻鮮虞,這才挽救了幾乎就要滅亡的邢國和衛國。堂堂中原諸侯國被打成這樣,對於當時鮮虞(中山)國的強大可見一斑!

「尊王攘夷」的齊桓公

到了春秋中晚期,鮮虞(中山)國的主要敵人是強大的晉國,可以說兩國之間的戰爭一直沒有中斷過。那時候晉國作為中原霸主,一直想除掉鮮虞(中山)國這個禍患,但又始終無法徹底解除其對中原的威脅,因為雙方交戰互有勝負,也就是說強如晉國都一直拿它沒有辦法。

兩國交戰頻繁

三家滅智前後,鮮虞(中山)國的中山武公趁著晉國內訌自顧不暇時,帶領部落離開山區,遷徙到東部的平原,並仿照中原國家的形制正式建立了中山國。連當年的晉國尚且不懼,何況現在晉國已經三分?復興後中山國一度憑藉其超強武力進攻趙國,趙國抵擋不住,不得不向魏國求救。這才有了後來魏文侯以樂羊、吳起為將,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於公元前407年佔領中山國全境,當時的中山桓公不得不率眾重新進入太行山區。

中山桓公率眾重新進入山區

中山桓公失國失地以後,從此勵精圖治,暗中積蓄力量,聯絡中原其它國家,力求再次復興中山國。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中山桓公於公元前380年成功復國,而且此時的中山國武力比之前更為強大,《戰國策·齊策》中記載:「中山悉起而迎燕、趙,南戰於長子(山西長子)敗趙氏,北戰於中山殺燕將。中山千乘之國也,而攻萬乘之國二,再戰比勝,此用兵之上節也。」可見當時身為千乘之國的中山國竟然可以同時打敗趙國和燕國這兩個萬乘之國,武力如此之強,不得不讓人嘆服!

中山國地理位置

到了公元前323年,魏國人公孫衍為了與列國合縱共同對付秦國和齊國(兩國稱帝),中山與韓、魏、燕、趙一起稱王,歷史上稱為「五國相王」,中山國能與這些中原大國平起平坐,所以我們稱之為「戰國第八強」一點也不為過!

五國相王

「一山不能容二虎」,中山國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趙國的發展,它甚至一度進攻趙國將其國土一分為二,中山國由此成了趙國的心腹大患。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的改革以後,就一直致力於消滅中山國。從公元前306年開始,趙武靈王親率趙國二十多萬大軍,連續進攻中山國,但是均遭到了中山人民的激烈反擊。兩國苦戰了十餘年以後,中山國終因抵擋不住強大的趙國騎兵而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史記:秦強而趙弱;趙王:我怕他個鳥!
趙武靈王的滅秦大計為何毀於一旦,難道是接班人選錯了?

TAG:歷史人物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