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寶平思想與作品的魅力

吳寶平思想與作品的魅力

吳寶平(川楓)

廣東梅州客家人,廣州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廣州美術學院水彩研修,中央美術學院水性材料繪畫研修。自由藝術家,中國美協會員,廣東水彩研究會會員,廣州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2015年12月水彩作品《幾個果》參加廣東2015水彩畫大展 銀獎

2015年9月水彩作品《品相 — 寶貝》參加「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15年1月水粉作品《那時代》入選首屆全國水粉畫大展

2014年4月水彩作品《斷》參加「泰山之尊」全國山水、水彩畫展,優秀獎

2014年4月水彩作品《於無聲處》入選第二屆全國青年水彩作品展

2013年12月水彩作品《角落,久久遺忘的歌》入選廣東省第六屆水彩粉畫展

2012年9月水彩作品《博物---水車窯》入選廣東2012青年美術大展

《品相-觀自在》160cmX160cm 2017

《品相——觀自在》,關於畫中話!

繪畫是什麼?

繪畫不是什麼,繪畫是怎麼!

祭神如神在,而況畫藝更應揣摩那一個所在之「在」。王肇民畫論「真實則美,有力則美」,何為真實有力?由內而外之精神張力是也,可知王先生審美傾向在追神品。神者,精氣神一體,如范寬式「一畫定乾坤」。此路畫風,反覆堆疊,力道山焉!如黃賓虹,弗洛伊德等等。能妙神逸,我認為神品可與逸品無關!

能妙神逸,應該拆分為「能神」與「妙逸」兩條線索,前者是陽,山之仁;後者是陰,水樣智慧。能,逞能蠻強,故在神之下;妙,小聰明之嫌,而臣於逸也。

今人多有才子弄筆以為奧妙,見好就收,是迷信天外有仙?畫者應不取虛招,苦求深意,豈可迷於表面?

此畫有別名,以文化切入,曰:《博物——在大英!》壁畫部分是明代清涼寺「法報化」三身菩薩,關於歷史遺痕,當年刮分牆面的遺恨猶在。中置遼代阿羅漢塑像,盜於河北易縣。兩件國寶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人們怎麼看待這段歷史?文化者須有大格局觀照,觀者且勿急於從民族自尊心的角度血噴。我想佛教與文化,面向是世界的,我的博物系列,只是回到歷史的器物本身,筆畫虔誠!

《品相——觀自在》,品相由來,是作者個人的體驗感悟,境界切入,即宗教哲思式審美與舊物殘損的歷史懷舊。相者,像也!《覺林菩薩偈》雲,「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空性),「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依體起用,相有品)。「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境界在悟不在言說,但今既然畫題為名,姑且任性為之。人生之自在,分三個層面:慾望自在、知識自在、境地自在。

所謂「財、色、名、食、睡」,戒欲不在滅欲。欲亦是緣法亦是存在,所以慾望自在,不難參透。知識自在者,是對慾望自在的提升,此等眾生知性識性具足聰慧,有人天福報。然此等自在非究竟,乃因眾生易得妄想,即妄念自在之危機周而復始。境地自在,顧名思義,境地在於修行,人生、人性、生命的參悟無處不在,即生命之大自在!

觀自在,應念「觀」、「自」、「在」!

文/吳寶平(川楓)

吳寶平作品欣賞:

《博物-水車窯 》水彩作品 110cmX130cm 2012

《斷》水彩作品 125cmX130cm 2012

《於無聲處》 水彩作品 130cmX175cm 2013

《生命之樹 綠得發青》水彩作品 150cmX180cm 2014

《住相,大人先生》水彩作品 130cmX170cm 2014

《那時代》 80cmX180cm 2014

《如織歲月》水彩作品110cmX170cm 2016

《如織的歌》水彩作品 110cmX150cm 2015-2017

《品相—寶貝》80cmX180cmM 2015

《酌》水彩作品 110cmX175cm 2016

《小賣部》水彩作品 130cmX180cm 2017

《局》水彩作品 130cmX175cm 2016

《角落之歌》水彩作品 130cmX180cm 2017

《枯鐵,視界》水彩作品 100cmX200cm 2014

《頹垣》水彩作品 90cmX180cm 2018

如果您希望收藏藝術家吳寶平的作品

可長按下面二維碼與之聯繫:

以上內容由藝術家吳寶平提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裡畫外 的精彩文章:

奧地利的藝術家埃貢·席勒 風景畫欣賞

TAG:水裡畫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