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一名消防員成長為奧古斯塔征服者,一共分幾步?

從一名消防員成長為奧古斯塔征服者,一共分幾步?

馬特·帕齊奧利不僅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布羅克頓市的一名消防員,他同時還是一位打球風格堅韌強硬的業餘球手。他曾經獲得過美國常青業餘錦標賽的冠軍。通常來說,他更習慣於去處理火災。但是當本月的美國大師賽到來的時候,這位美國大師賽新人將駕駛著他的消防車駛入奧古斯塔。

這位新科美國常青業餘錦標賽冠軍平時的工作地點並不是那種常春藤名牌大學生會去的律師事務所,也不是像投資銀行之類的象徵優越和特權的公司。正相反,馬特·帕齊奧利的辦公室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布羅克頓市(位於波士頓郊區)的一家消防站。近期的一個下午,帕齊奧利帶著我去歡樂街參觀了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辦公室。

這裡灰色的地板看起來就像幾十年來從未噴刷過,很多地方的油漆都剝落了。帕齊奧利向我展示了他那有著刺鼻氣味的小屋子,裸露的床墊塞滿了房間的角落。過去五年中帕齊奧利曾經在這裡度過了無數夜晚。在過道上,當天值班的消防員正在享用一頓豐盛的午餐,遠處傳來了帕齊奧利擊球的聲音。這個練球的屋子是帕齊奧利開心的源泉,儘管他現在已經是一個年過30歲的帶著男孩子氣的「老男人」了。

「嗨,好萊塢大明星!」這裡的人們現在用這樣的方式跟帕齊奧利打招呼,帕齊奧利總是微笑以對,自從成名以後他就知道了類似這種面帶微笑的揶揄是不可避免的。

大概有五六個人同時在屋子裡說起話來,他們都帶著濃厚的當地口音。他們問候了帕齊奧利的老爹維克—— 一位在同一轄區工作超過33年的老人。去年秋天維克才剛剛退休。人們免不了還是會談論起帕齊奧利即將去參加的美國大師賽。

「我會爭取去現場看你的比賽,」其中一個傢伙說,「但是我先得找一件合身的綠色運動衣。」房間里頓時響起了大笑聲。

遠在天堂的博比·瓊斯看到這幅場景時一定會微笑。當年正是因為他對於業餘高爾夫的熱愛才使得美國大師賽為這些業餘球員保留了位置。瓊斯讓像帕齊奧利這樣的業餘球員有機會前往奧古斯塔這個夢劇場。

「我認為這件事太不可思議了,」帕齊奧利的揮杆教練肖恩·赫斯特談道,「你必須了解到布羅克頓是一個艱苦的地方,如果你是一名消防員的話,你需要面對許多生活中的困難。他是一個工人階級家庭長大的孩子,但是他現在竟然要去參加美國大師賽了。即便是最好的好萊塢編劇也創作不出這樣一個故事。」

自然而然地,帕齊奧利最初接觸這項運動也並非在漂亮的高爾夫球場內,而是來自於一個鄰近布羅克頓的遊樂場。帕齊奧利的父親和爺爺卡邁恩帶著粗毛制的球包去那裡,他們自製了一個特別的練習場。爺爺卡邁恩教給馬特的第一課就是讓當時僅有5歲的馬特在他上桿時去猛撞他的前胸。卡邁恩對這個孩子的韌性印象深刻。事實上在馬特的成長過程中他一直是一個出色的冰球運動員,而父親維克負責指導馬特所在球隊的所有小隊員。當馬特13歲的時候他開始在一個名叫索尼利的高爾夫俱樂部當服務生,這傢俱樂部位於新英格蘭地區,名氣並不大,但是這裡曾經出現過很多強硬的運動員。當時在這個俱樂部里有十幾個跟帕齊奧利差不多年紀的服務生。當他們每天下班的時候,這幫小兄弟連的孩子們都會聚在一起玩殘酷的「殺人」遊戲。「在索尼利俱樂部總會有這樣的小戰鬥存在,」帕齊奧利在這傢俱樂部吃完午餐時說道,他中午吃了一份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三明治。「現在這塊三明治比以前貴多了。說回到從前,那時我們經常玩『殺人』遊戲,輸的人一天會損失20美元,那是非常令人心疼的。因為我們那會兒一天的小費通常只有那麼多錢。」

布羅克頓地區誕生過許多著名的拳擊手,比如馬文·哈格勒和洛奇·馬西亞諾,而後者的銅像甚至還建在了當地一所高中。布羅克頓有一個外號叫「冠軍之市」,而當帕齊奧利十幾歲的時候他就被人們寄予了厚望。「儘管馬特的揮杆動作一直都是那麼漂亮,但是真正讓他脫穎而出的並不是這個,」格雷格·查拉斯說道,他跟帕齊奧利年輕時都在索尼利俱樂部當過服務生,他同時還是帕齊奧利最好的朋友之一,「你很難擊敗這個傢伙,因為他在精神層面非常強硬。他總是非常有決心去打好球。他從不會停下戰鬥的步伐。」

帕齊奧利之後去了東南大學——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萊克蘭。從入學開始帕齊奧利就一直在努力提升他的球技。2008年,還是一名大三學生的帕齊奧利就獲得了個人獎牌,他還率領著他的校隊闖入了國家教會學院運動員協會組織的冠軍錦標賽決賽。畢業之後帕齊奧利轉為了一名職業球員,他還成為了索尼利俱樂部的一名榮譽會員。三年時間中帕齊奧利都在巡迴賽里艱難生存,2013年他放棄了他的職業生涯。

「我認為他應該多堅持幾年,」維克談道,「他一直都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球員。我認為他有著跟那些職業球員一樣的天賦,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但是馬特並不贊同父親的觀點。「我過去喜歡讓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高爾夫中,我那時也很熱愛高爾夫比賽。我喜歡去競爭。但那段時光已經過去了,我沒有一絲的後悔。我一旦做出了一個決定,那麼我一定會百分百努力去堅持。」

因此帕齊奧利又回到了布羅克頓,回到了他最熟悉的生活中去。馬特從小就在消防站長大(他的叔叔和姐夫都是消防員),他非常尊敬那些充滿大男子氣概的消防英雄,他也非常欣賞這些戰友之間的深厚友情。馬特唯一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工作竟然會有這麼多的樂趣。「我們的工作節奏非常緊迫,」馬特說,「這是一份充滿危險的工作,工作環境非常混亂。當你工作時你的腎上腺素會不斷飆升。但你身邊有一批肩並肩合作的戰友,大家在團隊精神下工作。總之這是非常難忘的一段經歷。」

布羅克頓消防局有一項規定:禁止同一個家庭的兩名成員去參加同一場火災營救。但是有一次帕齊奧利卻打破了這項規定。那次帕齊奧利在加班,在午夜之後他的消防小組接到了工作任務。他們前去執行任務的那個屋子幾乎變成了地獄。馬特說:「我們的工作進展很順利。那個屋子的火非常大,你必須閉上你的眼睛因為你看不到任何東西。有一個人抓住我對我說,『你是誰啊?』我在他的夾克底部看到了他的名字。因此我對他說,『爸爸,是我啊!』當時我的感覺就是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戰鬥了。我們一起用水沖滅了大火。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在布羅克頓,所有的消防員都採取24小時輪班制:上一天班,歇兩天,再上一天班,再歇四天。這樣的日程表安排讓帕齊奧利有一大把時間去打高爾夫。帕齊奧利漸漸恢復了他業餘球員的身份,他又開始去參加一些比賽。他成為了索尼利俱樂部的一名正式會員,從過去的球場服務生到現在成為一名球場會員,生活中像這樣的輪迴是很了不起的。不過對於帕齊奧利來說,想要平衡打高爾夫和日常的工作並不那麼容易。在2017年索尼利俱樂部36洞錦標賽前一晚,帕齊奧利整夜沒有睡覺,他必須去醫院看病。帕齊奧利邁著蹣跚的腳步來到了第一洞發球台上,在整晚沒有休息的情況下他僅僅打出了74桿的成績。吃午飯的時候帕齊奧利做出一個決定——只有喝點伏特加才能讓他有點精神。在那個下午帕齊奧利還喝了雞尾酒,而他在後18洞中轟下了66桿的成績,成功奪得了賽事冠軍。緊接著帕齊奧利又拿到了一場勝利——2017馬薩諸塞業餘錦標賽冠軍。有一次晚上喝醉後,帕齊奧利向赫斯特坦露了他的雄心壯志:他想要贏得美國常青業餘錦標賽冠軍,他想打沃克杯,他想贏得美國業餘公開賽冠軍。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帕齊奧利首先必須克服他在心理上的障礙。很長時間以來帕齊奧利一直被稱作新英格蘭地區的亨里克·斯滕森,這是因為他非常喜歡使用3號木。事實上當他的職業生涯結束之後,他的球包中甚至不會帶1號木。面對一些較短的球場時他的確不需要1號木,考慮到他用3號木就能開出280碼的距離(且彈道筆直)。但是當面對一些國家級錦標賽球場時僅用3號木就不行了。直到2017年5月參加美國公開賽資格賽時,帕齊奧利才開始去嘗試使用1號木。這時帕齊奧利的武器庫才終於填滿了。之後帕齊奧利在美國常青業餘錦標賽上大放異彩了。在進入到比賽最後階段時,最終的美國大師賽邀請名額還懸而未決。帕齊奧利打出了非官方統計的63桿(比洞賽),以贏8洞剩6洞的成績擊敗了約什·尼克爾斯—— 一位來自北卡羅萊納州克納斯維爾的業餘球員(工作是婚禮籌備人)。而帕齊奧利的領先優勢在賽事歷史上可以排到第三位。

那天晚上帕齊奧利跟他的未婚妻艾莉森·哈伯德一起飛回了波士頓,當他們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凌晨2點了。五個小時之後他還得上班。不久後,帕齊奧利的腦中出現一個想法——對於他眼下來說消防員的工作太具風險性了。因此他向消防站請了一段時間的假來全力備戰美國大師賽。對於帕齊奧利來說休假意味著他的錢包會有點緊張,不過帕齊奧利的未婚妻艾莉森幫了他很多。艾莉森在消防站旁邊的一家牙醫店工作,她總會抽空去隔壁的甜甜圈店為帕齊奧利買一些食物並放在他的桌子上。帕齊奧利在路途上的開支及其他跟高爾夫相關的費用則被馬薩諸塞州業餘高爾夫聯盟和布羅克頓地區的一個球友聯盟給支付了。他們想幫助這個從當地長大的男孩取得成功。

在美國大師賽歷史上,上一次出現業餘球員引發人們的熱議還要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瑞恩·摩爾取得了並列第13名的成績。儘管帕齊奧利在奧古斯塔的前景並不被人看好,但帕齊奧利絕對不應該被人們所忽視。「在美國大師賽的場地上,你可以很容易辨別出哪些是業餘球員」,赫斯特說,「但在馬特身上這種情況不會發生,這傢伙身上有著職業球員的品質。」

當然,帕齊奧利所要面臨的挑戰絕不止於此。這個從服務生起步的球員面對美國大師賽的大場面會不知所措嗎?

「嗯,讓我休息一下,」維克咯咯地笑著說,「馬特經歷過很多困難的局面。他的同事告訴我他在火災面前從沒有表現過一絲恐懼。當一個人置身於如此生死攸關的環境時,他的精神上會變得非常強大。我明白阿門角的挑戰有多大,但我認為他可以很好地應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爾夫雜誌 的精彩文章:

誰是高爾夫圈最時髦的女人?
春季出行 野一點

TAG:高爾夫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