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萬曆年間,文人賢士在開化種下這片茶園丨最近,它又火了...

明朝萬曆年間,文人賢士在開化種下這片茶園丨最近,它又火了...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3月31日下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楊秀芳以及全國各地區30多位茶商游訪開化明處士茶園。明處士茶園位於池淮鎮路口村,這裡風景秀美,林木繁茂,空氣清新,碧水微瀾,土質肥沃,是開化知名產茶區。

明處士茶園源於2016年8月在茶園挖掘出土一塊「明處士茶園」石碑。該石碑正面清晰刻著「明處士茶園」五個大字,右側標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的小字。該石碑證明至少在明朝萬曆年間,就有受朝廷賞識的文人在路口村種下這塊茶園。一行人遊覽了明處士茶園舊址、文化長廊、透明茶園等處,王慶會長几次停下腳步拿出手機拍照,笑著說:「開化茶園的環境是真的不錯,忍不住拍些照片留作紀念。」

明處士茶園門前是條清澈的河流,兩岸樹影婆娑,而院內除了茶樹還種植了錯落有致的晚櫻和含笑,清風徐來,如此好景讓人如痴如醉。走完一圈茶園,王慶會長和楊秀芳院長坐在園內新修建的涼亭里品茶,楊秀芳說:「坐在這裡,眼中是自然的原生態,耳邊是河水的潺潺聲,鼻中是花的香甜味,嘴裡是茶的清香,真的太美了!」

隨後,王慶會長和茶商們來到益龍芳龍頂茶文化園,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參觀了「益龍芳開化龍頂茶博館」的芽茶歷史區、名茶崛起區、企業文化區、老字號文化區、非遺體驗區等區塊。「益龍芳開化龍頂茶博館」是茶文化展示的主要載體,茶博館秉承真實、客觀的原則,記載、收錄並展現大量開化龍頂茶相關歷史記載、實物,並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將開化茶文化娓娓道來,讓人感受到開化龍頂茶歷久彌香的文化底蘊。茶的休閑體驗是文化園的另一大亮點,有伏辰亭、墨池、茶生活館等景點,與整個園區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大家在這裡駐足、休憩、賞景、飲茶,實為旅遊療養好去處。

明處士茶園

明處士茶園位於開化縣池淮鎮路口村。路口村在歷史上又被稱「路川」,是開化重要的茶葉、林木產區,境內有連接古田山與華埠的古道、古埠頭,也有古廟、古壩、古橋、古官鹽場的遺址,當地有「三橋、四壩、五行、六古、七里河灘、路川八景、九龍戲珠(茶園)」的說法。元朝的舉人程琚曾以路川的「霞」、「月」、「松」、「魚」等八物作詩《路川八景》,流傳至今。他形容這裡的山「青嶂到丹霞」,這裡的水「金氣融波秀」,七百年過去,這裡山水依舊、綠蔭依舊、爽籟依舊。

明處士茶園源於2016年8月在茶園挖掘出土一塊「明處士茶園」石碑。該石碑側面發黑,以凹凸技法雕刻著騰龍出水圖紋。正面清晰地刻著「明處士茶園」五個大字,大字右側赫然標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的小字。「處士」,在明朝是指那些德才兼備、被朝廷認可又不願做官的文人賢士。該石碑證明至少在明朝萬曆年間,就有受朝廷賞識的文人在路口村種下這塊茶園。

益龍芳開化龍頂茶博館

「益龍芳開化龍頂茶博館」經過精心設計,布置有芽茶歷史區、名茶崛起區、企業文化區、透明茶園區、老字號文化區、非遺體驗區等區塊。

芽茶歷史區,有記載的在明朝已列為貢品,據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縣誌記載「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土貢芽茶四斤」。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茶葉開始出口。」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縣誌記載,芽茶進貢時「黃絹袋袱旗號簍」限時進貢。通過浮雕、朱元璋歷史典故、近代茶葉發展史等場景展現開化悠久茶文化。

「名茶崛起區,通過名茶誕生、名茶品牌、龍頂起源、益龍芳茶號等主題圖文結合的方式將龍頂茶歷史文化底蘊和益龍芳老字號歷程生動展現。

企業文化區,主要是企業的歷史傳承發展和近年來取得的榮譽。

透明茶園體驗互動區,益龍芳透明茶園,是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通過視頻監控、智慧管理系統、防偽溯源系統等方式,對茶園管理、生產加工和銷售等重要供應鏈環節進行智能化管控,從而實現全程監管、溯源和智慧展示等功能。

老字號文化區,旨在恢復當年益龍芳茶莊的場景,體驗老字號的文化傳承。

非遺體驗區真實還原了開化龍頂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周光霖的制茶工藝。通過情景再現的形式,展現了傳統龍頂茶制茶工藝中--攤青→殺青→輕揉→初烘→初理→復理(即提香)→足烘一整套完整的七道工序,在親身體驗、實踐操作中,了解龍頂茶的前世今生,感受龍頂茶的人文內涵。體、悟結合,寓教於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有耐心的官員:為了辭官寫了123封辭職信,住破廟五年!
權力集中於內閣,明朝已具有君主立憲制雛形?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