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人須學杜月笙,立業當學曾國藩

做人須學杜月笙,立業當學曾國藩

小賤導讀

他,文能應試,武能殺人,

他從一個窮秀才躋身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大清聖哲」,無人能出其右。

毛澤東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蔣介石則說曾文正可以為己師,並熟讀《曾文正公全集》,捧讀不輟。

他被當時人奉為「立德、立言、立功」的楷模,

中國封建統治階級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人蠢不要緊,只要肯努力

1811年11月26日,在湖南湘鄉白楊坪村曾家,大名鼎鼎的曾國藩出生了。

他的祖父曾竟希前天夜裡夢見巨龍,並大聲叫喊:「龍,龍,有龍!」

父親曾麟書進來一看,嘀咕著:「又做夢了。」

曾國藩的出生是個謎,後世很多傳言說他是蟒蛇投胎,眾多傳說無非是襯托他出身不凡。

但曾國藩從小卻是個笨小孩,記性很差。

有一天盜賊來他家偷東西,曾國藩正好回到卧室挑燈誦書,盜賊情急之下,躲在了房樑上。兩三個多小時過去,一篇短文曾國藩還沒背下來。

盜賊躲在房樑上熱得渾身難受,立刻跳出來,將曾國藩的短文背得一字不差。盜賊恨鐵不成鋼地說:「就你這腦瓜,別讀書了,種地吧。」

說罷,揚長而去,只留下曾國藩在原地,目瞪口呆。

少年的曾國藩就是這麼笨,然而曾國藩的勤奮令人生畏。他背誦四書五經,常常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百遍不行就千遍,直到背誦下來為止。

曾國藩說:「人蠢不要緊,只要肯努力」。他承認自己是笨人,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用笨方法,不投機、不取巧、不走捷徑。

勤勞補拙,行之有恆

16歲那年,曾國藩開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著考。

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梁啟超更牛11歲就考中秀才,但曾國藩16歲才開始備考秀才,其天資笨拙,一目了然。

考了六次,他和老爹都落榜了。他老爹捶胸頓足說:「唉,我已考了16次,你這又考了6次,咱們曾家就是一個陪考的命啊。」

曾國藩說:「爹,只有文丑而僥倖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孩兒下次定會考上的!」

果不其然,1833年,23歲的曾國藩終於考中了秀才。

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很快就中了舉人,又過了四年,他就中了進士。靠著一股笨勁,曾國藩的科舉之路像開了掛,節節高升。

愚笨的曾國藩,僅憑三個字翻了身:早、耐、恆。

早——認識曾國藩的人,都知道他從不睡懶覺。為防止睡過頭,他想到一個好法子:在床邊放個銅盆,銅盆上用根繩子栓個秤砣,把燃著的香系在繩子上,香一燃盡,繩子斷開,秤砣砸盆驚醒他。起床後,他就開始點燈讀書。

耐——曾國藩記性很差,但他有耐心,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解,明年再閱。他讀書就好比愚公移山,不求快,但求日積月累,日益精進。

恆——「行之有恆,實為人生第一大事」。終其一生,他每日早讀,晚間寫日記,從未間斷。

曾國藩雖笨,但他懂得笨鳥先飛、堅持不懈,最後以勤補拙,靠著自己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付出,終於完成了一位「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第一完人」。

靠笨招,攏人脈

1820年,道光皇帝上台,穆彰阿憑藉多年官場歷練,官位一直飛升,且他掌管著清帝國的人才貯備庫翰林院。

1838年,曾國藩獲了個「同進士出身」的資格,這就意味著他進不了翰林院。年輕時的他傲氣很高,他覺得這是奇恥大辱,於是準備收拾包裹回家。他同鄉好友郭嵩燾驚問:「幹啥去?」

「回家!」

「糊塗啊。走,我帶你去找老鄉蘇崇光。」

郭嵩燾帶他去見蘇崇光,蘇崇光對曾國藩說:「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你得拿出你的才學,打動中堂大人。」

曾國藩連覺也不睡,連夜寫了詩文,經由蘇崇光送給穆彰阿。

第一次失敗了。中堂大人看了兩眼,就沒了下文。

曾國藩心灰意冷,夜裡得了重感冒,渾身發燙。但他一想到家中父老,於是撐著孱弱的身體,又撰寫了一篇文章。

結果還是失敗。

於是曾國藩鋪好紙張再寫,反覆持續了十幾天。一天,蘇崇光異常高興地跑出來,指著曾國藩說:「你呀,真厲害,竟把中堂大人給感動了。中堂大人要見你。」

穆彰阿一見曾國藩,便說:「你的詩文一般,我之所以要見你,就因為你知不可為而為之,持續不斷向我送詩文,這種毅力打動了我。」

憑藉這股「笨勁」和毅力,曾國藩拓展了自己的人脈,通達了前途。

用錢籠絡出來的人脈,終歸因為錢而潰散;而用心經營出來的人脈,堅固穩久且永不凋敗。

結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說我打仗沒啥訣竅,如果有,那就這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從不相信「四兩撥千斤」的取巧之事,他只推崇「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常言道:兵貴神速,廟算神謨,但曾國藩不吃這套,他就靠「結硬寨,打呆仗」這一招吃遍天下。

太平軍攻勢很猛,善用奇謀,但在曾國藩面前卻一點兒法子沒有。

曾國藩帶領湘軍每攻打一座城市,他先不急著開戰,而是修牆挖壕,即可防止火炮攻擊,還能防止馬隊襲攻。

每次向前推進一段路程,就又重複修牆挖壕。曾國藩攻城,不求快,只求穩。

曾國藩攻打武昌、九江、南京,全都是採用「結硬寨,打硬仗」之笨法。

然而就是這個「笨法子」,徹底擊敗了最聰明的太平軍。

曾國藩著名的人生哲學之一:「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真正聰明的人,都是下過笨功夫的人。將笨發揮到極致便是聰明,將拙發揮到極致即為大巧。

唯天下之至柔,能勝天下之至剛

年輕時的曾國藩心高氣傲,朝廷下上烏煙瘴氣,他過得很憋屈。

1850年,咸豐登基。曾國藩上報一道痛訴咸豐缺點的奏摺,咸豐看完龍顏大怒,摔奏摺,立刻命軍機大臣將他拖出去砍了,幸好有多位大學士勸諫,曾國藩才保住了小命。

太平天國逐漸壯大向北進軍時,曾國藩的家鄉湖南已經陷落,於是,咸豐命曾國藩回湖南興辦團練,保衛自己的家鄉。

曾國藩剛回湖南,第一件事便是整頓治安。

據記載,四個月內,在審案局被斬首的犯人多達一百多名。因此,當地人都送曾國藩外號「曾剃頭」。

湖南地方治安好了,其他官員卻不幹了,先前的官場「潛規則」可以撈點油水,現在正直的曾國藩嚴禁審案收受賄賂。加他上半年來辦案神速,官員更是羨慕嫉妒恨。當時長沙城中文法史,皆視他為仇敵。

為挽救國家,曾國藩自己動手訓練,於是威名赫赫的湘軍就誕生了。

曾國藩帶領的湘軍

湘軍軍紀肅然,隊伍十分工整,士兵將士之間秩序井然,然而湖南本地的綠營軍心裡不爽,「你堂堂半路冒出來的軍團,敢這麼威風?」

於是,綠營軍開始挑事兒,幾個沒腦子的綠營兵公然持刀夜闖曾公館,幸虧曾國藩逃跑及時,才免於被傷。

曾國藩說:「我惹不起你,還怕躲不起你嗎」,於是他帶湘軍前往衡陽。歷經艱難險阻,他終於練出一萬多湘軍。

湘潭之戰,湘軍大獲全勝,咸豐嘉獎曾國藩,並命湖南文武百官,都聽曾國藩調遣。

湘軍支援江西時,曾國藩需就地籌餉,江西巡撫陳啟邁仇視他,並揚言說:「誰敢給曾捐銀,就給誰好看!」

曾國藩籌餉不利,處處碰壁,這一年,曾國藩說當時情況為「積淚漲江」。他甚至一度抑鬱,想要尋死。

抑鬱還沒好,曾國藩的父親卻突然去世。他向咸豐請求回家守孝,咸豐大怒說:「到底國家重要還是守孝重要?!」

曾國藩無奈,上書奏摺說:「身為臣子,當以國為重。但縱能治軍,卻不能籌到糧餉。」

咸豐不懂話中之意,於是曾國藩直接攤牌說:「要我回去可以,但你得給我督撫之權,不給,那我就不出山。」

當時正好太平天國鬧內訌,咸豐眼觀局面之後,對曾國藩說:「得了,你在家好好守你的孝吧!」

在家守孝時,曾國藩愈發抑鬱,經常失眠。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他,開始「重塑金身」,即自我反思:我到處碰壁,是因為我內心不夠強大,我身上有兩條主要弱點:

一、缺少「謙」的美德。骨子裡有些傲慢,說話很沖很直;

二、不夠圓滑。在官場不能隱藏真我,行事過於方剛。

讀了兩年老莊之學,曾國藩可謂是「浴火重生」。他幡然醒悟:只有懂得柔滑行事,謙慎做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唯天下之至柔,能勝天下之至堅。

按角色辦事,按本色做人

1858年,太平天國死灰復燃,咸豐慌了,立刻派曾國藩出山,這回曾國藩的行事風格,完全趨向沉穩老練。

以前他孤傲高冷,現在他出山前,都要給當地每位官員寫信,甚至親自去拜訪他們。後來他再去江西籌集餉銀時,就顯然輕鬆多了。

以前曾國藩極為憎惡「濫舉」,現在他堅信「誘之以名,籠之以利,才能網羅天下英才。」此舉實行之後,天下文武俊傑紛紛投入曾國藩的麾下。

以前他是個耿直boy,現在於官場廝殺,他懂得圓滑處事。

大敗太平天國後,咸豐甚喜,說:「軍費報銷備案即可,戶部無須再做審核。」詔令一出,戶部極度不悅,因為沒啥油水可撈。

但曾國藩說:「已經談好的8萬兩,我還是照給,絕不趁機推掉。」

有學者研究發現:清朝督撫級官員,每年「灰色收入」高達18萬。可查遍大清檔案,關於曾國藩的灰色收入,卻毫無記錄。誰曾想到一代清朝「大腕」,卻為政清廉,清苦為生。

曾國藩夫人歐陽,在老家聽說相公當了大官,於是興奮地趕來投奔他,誰知來到總督衙門,一瞧大門破爛不堪,誤以為自己跑錯了地方。

曾夫人見府里只有兩個傭人,說:「府內兩個傭人,雜事且多,如何周轉過來。」於是她吩咐下人去買了一個丫鬟,結果曾國藩知道後,非常生氣,還把丫鬟送了人。

別人家的官夫人女兒,悠閑無事,曾家的女人卻每天要勞動。做小菜點心酒醬,針黹刺繡,男女鞋或縫衣......

曾國藩活得像個普通人。

不光要求家人節儉,他自己穿著也極為簡樸。

趙烈文說:「所衣不過練帛,冠靴敝舊」;

老外戈登說:「其人穿著陳舊,衣服多皺,油漬斑斑」。

整個大清,恐怕很難再找到像曾國藩這樣清廉一生、恪己修身的人了。

曾國藩第二次「出山」,已完全進入了「內聖外王」的人生境界。曾國藩心中的內聖,其實就是「按本色做人」,而外王,就是「按角色辦事」。

他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向古之聖賢看齊,不為外界利益所誘惑,固持自己內心的良知。

而在工作中,要懂得柔滑行事,不能有太多稜角,適當委屈,反而求得周全。

曾國藩說:我一生的行事,無非堅持了這八個字:「外圓內方,外濁內清。」

既要堅守良知,又要向現實稍作妥協。要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堅守清廉,同時又能包容腳下的「污合之流」。

正因為他畢生堅守內聖外王之道,終成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

1857年春,西安將軍福興在向中央政府遞交了一份報告,報告上說:「我敢確信,在這個世上,除了曾國藩外,沒人能指揮得了湘軍。」

在當時的世上,除了曾國藩之外,的確沒有第二個人能指揮湘軍。湘軍屢建奇功,桀驁難馴,那麼曾國藩到底憑藉什麼本事,使士兵們對他心服口服呢?

曾國藩統領30萬湘軍,訣竅無非這8個字:律己、輕財、量寬、讓功。

律己。曾國藩有一句很著名的名言:「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受唐鑒、倭仁等理學大家的影響,曾國藩在三十歲這一年,立下了精研理學、「學做聖人」之志。

有一天,曾國藩去見朋友陳源袞,聽說他添了小妾,且長得貌美如花。他有些心動,於是叫朋友吩咐小妾出來。朋友很不高興,但還是把小妾叫了出來,曾國藩一看,心花怒放,交談間,還說了一些挑逗的話。

晚上到家,他後悔不已。於是在日記里反省:「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曾國藩每天做「日課」,思索這一天的言行,若有不符合聖人要求,就立刻反省並加以矯正。

他極其自律,凡事以身作則,所以足以服人。

輕財。1861年,曾國藩過大壽,湘軍名將鮑超送來16大包禮物,曾國藩知道這是「戰利品」,無數金銀珠寶都沒要,他只接受了一頂帽子。

鮑超大受感動,從此對他忠心耿耿。

曾國藩曾說:「利可共而不可獨。」輕財重義,眾人就會聚集在你的身邊,如果貪財輕義,所有好處撈進自己腰包,眾人自然就離你而去。曾國藩輕財,所以留住了人才。

量寬。曾國藩可謂是左宗棠的貴人,經他的推薦,左宗棠官位一直高升,但後來左宗棠翅膀硬了,當上總督,便開始對曾國藩十分不滿,每次接見部下諸將,必罵曾文正。

同治五年,左宗棠鎮壓捻軍,籌餉是最大的難題。原本他最擔心曾國藩「恐其隱扼我餉源,敗我功也」。

不久,他才發現自己誤會了曾國藩,當其他地區紛紛拖欠餉銀時,唯有曾國藩所轄兩江地區的軍餉,源源不斷地送來。對此左宗棠自愧不已。

曾國藩死後,左宗棠送來輓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

曾國藩之度量,令人嘆服。正是憑藉「量寬足以服人」的信念,他網羅了天下無數英豪俊傑。

讓功。曾國藩弟弟曾國荃,攻下太平天國最後一座城市安慶,曾國藩上書朝廷請賞,卻把頭等功讓給了胡林翼。

曾國荃很生氣:「憑什麼都將功勞讓給別人?」

曾國藩說:「讓功於人,讓名於人,才能率人。」

後來曾國荃攻下南京城,本以為這次終於可以領頭功,但曾國藩又把頭功讓給了總督官文。

曾國荃氣得差點解甲歸田。

曾國藩說:「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成就下屬,就是成就組織;成就下屬事業,就是成就自己的事業。

曾國藩之所以能統領三十萬湘軍,就在於他的「律己、輕財、量寬、讓功」之道。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到花園散步,回房間路上,他突然對曾紀澤說:「腳痛」,回房端坐三刻逝世。

朝廷聞訊,舉朝震驚,輟朝三天以示哀悼。追贈太傅,謚號「文正」,入祀昭忠、賢良二祠,並於湖南湘鄉、江蘇南京建立專祠,予以少有的殊榮。

曾國藩對清王朝的影響,功不可沒,在他的倡導下:

· 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

· 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

· 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

· 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算半個。

立德:以儒家為宗,每日修身養性,砥礪自律,戒驕慎獨。梁啟超說:「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立功:創建湘軍,打敗太平天國,為大清挽狂瀾。毛澤東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立言:《曾文正公文集》、《曾國藩全集》,蔣介石對他的書愛不釋手,常放枕邊,捧讀不輟;

曾國藩是庸人的楷模,是無數立業、為官者的精神榜樣。

他以中等之資,靠笨招、吃得苦、耐得煩,劈開一片屬於自己的輝煌天地。

朝代更迭,曾家一貫嚴謹家風,代代相傳。

他的兩個兒子都是大才,一個是著名外交家,一個是著名數學家;孫輩中曾廣鈞23歲即中進士,其他的也都從政從軍,善始善終;曾孫輩則多是學者,各有專長。

曾國藩的孫女曾廣珊,是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的母親;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的玄孫女曾憲植,是共產黨元帥葉劍英的夫人。

曾家數代無一廢人,未出一個紈絝子弟,這與曾國藩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讀曾國藩,可扶正家風規矩做人;

讀曾國藩,可明理消減狂傲脾性;

讀曾國藩,可砥礪意志超越自我;

讀曾國藩,可破拙笨逆襲做英雄!

做人須學杜月笙,立業當學曾國藩。

英雄的黎明

 背景音樂之旅·恢弘之章

橫山菁児 

00:00/03:34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漂小賤 的精彩文章:

TAG:北漂小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