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寺廟古籍的涅槃重生

寺廟古籍的涅槃重生

原標題:寺廟古籍的涅槃重生



開車、趕馬車、徒步……從日喀則市定日縣出發近三個小時後,西藏自治區、市(地)、縣三級古籍普查專家組成的考察隊來到位於扎果鄉梅木村的倫措寺。

當一部部古籍文獻從昏暗的經堂中搬出,在灑滿陽光的院內展開時,僧人強巴黝黑清瘦的臉上綻放出笑容。「兩年前專家們就已經對寺院內每一部古籍文獻進行了登記,同時還教會了我很多有關古籍保護的方法。今天看到他們又為古籍收藏環境的改善忙活,我很感激。」強巴說。


對一葉葉凌亂不堪的古籍散葉進行認真的分類、整理和建檔,對一葉葉破損粘連的古籍進行搶救性修復,配全配齊裝具,讓眾多早已無法翻動葉面的珍貴古籍重獲新生。


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區圖書館副館長邊巴次仁說:「考慮到一些邊境偏遠古籍收藏單位條件較差的實際情況,我們在開展全區古籍普查工作的同時,優先對偏遠艱苦地區收藏單位的古籍文獻,特別是珍貴善本和孤本進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工作,並結合收藏單位需求定製護經板、包經布、護經繩、函頭標籤、書櫃等收藏設施設備,儘可能多地扶持這些單位改善古籍文獻收藏環境,確保珍貴古籍得到有效保護。」


不難想像,由於古籍絕大多數為紙製品,在保存與傳承過程中,酸化、絮化、老化、霉變、蟲蛀、鼠咬、煙熏、脆裂、粘連等破損現象頻見。如何科學保護這些珍貴的古籍成為擺在工作人員和寺廟僧人面前最棘手的問題。

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古籍部主任、自治區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尼夏說:「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本著『就地普查、就地保存』的普查原則,嚴格按照普查要求進行專業的建檔、編目、拍攝書影、分類整理等相關工作。古籍文獻整理修復是古籍保護的一種常見方式和重要手段,聽著簡單,其實是一項非常繁瑣複雜的工作。一次完整的古籍修復大概有十幾道工序,費時費力。首先要對這些凌亂的古籍按照內容進行分類整理,再按照葉碼大小進行排序,之後對受破損的古籍進行搶救性修復。搶救性修復包括除塵、去污漬、去油漬、處理粘連,噴水軟化、展平後用吸水紙除塵去漬,最後進行壓平,完成後用專用棉質護經布包裹,書寫函頭標籤,再用專用木質護經板和護經繩保存,存放在特製書櫃內。」


一葉葉整理、一葉葉修復,在時光流淌中,藏文古籍得以重生,藏族文化繼續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晚清傳統地方官書局的出版文化理念
陸遊的藏書與刻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