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籍收藏我們該如何正確保存

古籍收藏我們該如何正確保存

原標題:古籍收藏我們該如何正確保存



古籍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崇高的精神。但是歷代的天災人禍,一次次地使中國典籍瀕臨毀滅,但又一次次地依靠我們先民的智慧和勇氣,依靠知識分子的擔當,依靠廣泛民眾的守護,大多數典籍得以保存到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古籍善本本身蘊含著豐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價值,因此它是我國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應該被好好的珍藏。近年來,對於古籍善本的收藏也成為眾藏家非常青睞的一件事情。但是因為古籍的特殊性,保存不善會導致古籍損毀,造成重大損失。我們這裡就來介紹一下古籍應該如何保存,以及保存中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


不管是古籍善本還是平時我們所使用的書本,放久了都會引來小蟲子,嚴重縮短了書的使用壽命。藏家必須保證書籍表面的清潔乾燥,放置的位子也應該保持通風 良好。此外,藏書溫度最好保持在6-20度左右,濕度則應該保持在50%-60%之間。對於這些古書籍,平常要時不時地挪動一下,最好是定期翻動翻動書籍。書櫃內還可以放置樟腦丸和廣西產的靈香草來驅蟲。樟腦球最好用紙包起來,以免揮發過快。這裡靈香草要注意一下,不是市面上常見的香氣很濃烈的那種,市面上常見的那種很明顯是噴了香精的,那種千萬不能使用。書櫃要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避免書籍直接受到日晒。


在除污方面,古籍善本收藏沾染上污跡不僅會縮短書的壽命,而且還會影響看書的效果。書籍如果沾上油跡,可以在油跡上面放一張吸水紙便可以把油分吸盡。


古籍保存忌用化學膠水等修補。中國古籍的紙張,多採用天然原料的手工製紙,而現今通用的化學膠水、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正確方法應為採用天然麵粉漿糊,調以麝香、花椒,可達到修復與避蟲雙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時無法具備以上條件,也應寧可暫時不修,待請到行家裡手,再行修復,絕不可倉促濫修,加厄典籍。


在市面上曾見到隨隨便便修補了事的古籍,看了真的感到惋惜,翻開一冊,一頁頁的紙硬邦邦的。更有甚者書頁有損的還有貼著膠帶的,真的可惜了。像這種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真的不要隨便去動,弄不好一冊古籍就真的被人為的毀了。



忌用洋紙夾襯古籍。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累累,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採用了一種叫作「油光紙」的紙張,作為字帖的襯紙。由於西式紙酸鹼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


忌用化學殺蟲劑防殺蠹蟲。一些新手藏書家,因為懼怕蠹蟲蛀毀古籍,便時常使用一些化學殺蟲劑噴洒書櫥,結果蠹蟲猖獗如故,而古籍卻反遭其害,黃斑遍布書身。慘痛之餘,古籍藏家們也悟出一點,傳統古籍的紙張極為「嬌貴」,受不得任何化學品的侵害,而化學殺蟲劑的腐蝕只會造成「愛而毀之」的結果。傳統的正確防蟲方法應為:在書櫥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以香氣驅殺蠹蟲,效果極佳。

傳統的做法是:每當秋高氣爽的時節,可以把書翻開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去除長期存放積聚的濕氣。切忌不可直接放在太陽下暴晒,那樣容易使紙張老化變脆。如果將古籍長期置於濕度很高的地方,很可能會發霉,或者引來蠹蟲,這會對古籍造成致命的損害。


如果書籍萬一受潮,可以把圖書裝在塑料袋裡,放到冰箱冷凍室中凍上幾個小時,然後把書拿出來,再擱到室內通風處吹乾,這樣就可使受潮的圖書基本恢復原貌。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讓西藏千年古籍延續生命
明趙府居敬堂本《靈樞經》校刻特點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