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DNA雙螺旋閃亮登場時,我激動壞了

當DNA雙螺旋閃亮登場時,我激動壞了

2018.3

3月的讀書會如此前召集一樣,是《基因傳》的專場。這本書是非常有分量的一本生物科普著作,作者慕克吉此前的著作《眾病之王-癌症傳》評分非常高,所以這本講基因的新書一出,我便覺得一定要看一看,借著讀書會來召集大家一起看,看看最終幾路人馬匯合到一起時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伴隨著這樣的期待,迎來了31號。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是黨噹噹、張老師(記憶悠悠)和我自己提交了作業。不過,黨噹噹說——真的,這書真的一點都不枯燥?。

兩位老師(是真的人民教師,不是媒體老師)的文字功力真好,寫得有情有理。同時,也歡迎張老師加入GT讀書會,漢語言文字專業的大咖,和她打字聊天都得格外注意的得地的用法。

當讀到DNA雙螺旋閃亮登場的時候,我激動壞了

文 | 黨噹噹

作為資深的文科生,愛讀書是我的習慣,但我從來沒有想到會津津有味地品讀一本生物遺傳學著作。這些年,跟別人談生物的時候我幾乎會變成一個文盲,也沒有想過也許會對文史哲之外的某本理科書感興趣,但是很意外也很驚喜,悉達多·穆克吉的《基因傳》非常好看。有時候我會忘記了我在讀一本高深的科學著作,它更像一本故事書,也像是一本有趣的小說,在讀它的時候非常期待下文的情節。近期,我剛剛讀完了三分之一本,剛了解了基因理論的起源,就想寫一點也許比較片面的感想。

如書名一樣,《基因傳》講述的就是基因的故事,還有很多遺傳學家的故事,基因作為攜帶著人類生命的遺傳密碼的物質,它怎樣被發現,怎樣成為一種學科,一項大工程,對人類社會有過怎樣的影響,在生物學界曾經掀起過什麼樣的革命,以及未來的世界裡,人們也許會如何應用基因工程,讓我們的世界更加文明進步。

這三分之一本書里,我讀到了自己認為最勵志的,最沉重的,也最激動人心的故事。有時候,我會對書里的人物充滿敬仰,有時候我會感到恐懼、驚嘆,那些因為基因理論被利用導致的災難和血的教訓。有時候我還會感到很驚喜很激動,彷彿我也和其中的那些科學家一樣,終於在一步步的艱難跋涉中找到了真相。

比如,我被孟德爾和達爾文的精神所激勵,他們在完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和前輩們學說的支持下,堅持進行著自己的探索,達爾文對物種的分類、觀察、研究,最終發現了自然界的物種都遵循著「適者生存」的規律。當孟德爾經歷了教師資格考試失敗之時,他與做教師的理想失之交臂,於是自學生物學知識,一天天進步,一點點積累,當他在自己種植的豌豆花中觀察到遺傳變異的性狀,他在不知不覺間敲開了遺傳學的大門,他在豌豆雜交實驗中獲得的結果在生物學界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

比如,我讀到穆勒的一句話:「如果不把平等作為前提條件,那麼優生學就會成為強者控制弱者的工具。」繼而就是看到希特勒「T4行動」以及「種族清洗」,無數人在這場清洗中成為犧牲品,尤其是對雙胞胎的研究,雖然在生物學界留下了一點點價值,但集中營里死去的一切生命都足夠讓人不願意再多了解有關那個時代的任何災難。那些令人髮指的情節,不敢再看,不能多想。那是基因理論被一些人歪曲利用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我們真心希望,那樣的災難在將來的世界中不再上演。

然而,當讀到DNA雙螺旋閃亮登場的時候,我激動壞了,那麼多科學家的合作、鬥爭、成功與失敗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結果,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這多麼讓人高興啊!感覺自己也跟著其中的情節,緊張,疑惑最終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讀到這裡,基因理論的起源才剛剛結束,後面還有它的發展和未來,我會繼續學習,今天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我覺得《基因傳》不僅是了解科學技術發展的著作,裡面還有著很多動人的故事和催人奮進的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楷模,更重要的是,現代人了解生命遺傳密碼也許真的非常重要,這不僅讓我們知道生命之源,也能通過努力讓未來的世界更加美好,而且,知道了生命遺傳的奧秘,我們也許會更加懂得接納,接納自己也接納別人。就如同本書的介紹詞里說的:這是一部有溫度的、敘事高超的科普通識讀物。希望更多人看到它。

該如何認清別人的壞和防止自己的蠢——《基因傳》

文 | 伽略

「種族衛生」就是對種族進行遺傳進化,就像個人衛生指的是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清洗一樣。個人衛生通常要清除身體的碎屑與排泄物,而種族衛生則要消除遺傳物質的殘餘,並且創造出更健康與更純凈的種族。1914年,遺傳學家海恩里希-波爾寫道:「就像生物體殘忍地犧牲退化細胞,或者外科醫生冷酷地切除病變器官一樣,這都是為了顧全大局才採取的不得已措施:對於親屬群體或者國家機關等高級有機體來說,不必為干預人身自由感到過度焦慮,種族衛生的目的就是預防遺傳病性狀攜帶者將有害基因代代相傳。」

——P 122《基因傳》

這段發表於1914年的「種族衛生」理論,可看作30年後慘絕人寰的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序言。當我們今天來讀,由於我們對於納粹的行為已有了是非判斷,因此能夠一眼識破這言論背後毫無人性的壞。

但是,當我讀《基因傳》讀到「優生學」、「種族衛生」這些內容時,想到是另一個問題:如果我是當時的一份子,我是否有能力識別這種理論背後的壞?

答案恐怕不容樂觀。我可能無法避免自己愚蠢地認同包裹著「為了大局」糖衣的「優生優育」、「改造種族」的國家意志,並認為這些是不容置疑的。由此帶來的最壞的後果就是,和我一樣辨不清是非、不加思考服從統治者指揮的大多數人,推動了那些壞理論、壞政策的作惡。除了納粹德國,這樣的例子在世界範圍內以及我們自己的歷史中實在太多了。

那麼,既然認識到這一點,該如何認清別人的壞和防止自己的蠢呢?如果今天也有人在對我們鼓吹「種族衛生」、「優生學」等理論時,我們如何分辨其本質?

很抱歉,想了大半個月沒想明白。如果你有思路,歡迎留言或小窗指教。

《基因傳》:揭開生命的奧秘

文 | 記憶悠悠

01

生命,一個深刻而又卑微的名詞——當新生命浴血降生時,我們歌頌造物者的偉大;當死亡帶走最後一次呼吸時,我們會憎恨世間的無情。然而,生命就是生生不息的循環。到底我們的生命是如何循環的呢?或許《基因傳》會告訴我們答案。

三月,微風徐徐,桃花盛開,陽光正好,在這美好時節,不讀書有點浪費生命。於是鼓足勇氣加入了伽略組織的讀書社,一是我這人有點懶,沒有督促就不好好讀書,整天忙忙碌碌,但那都是瞎忙。加入組織,讓我的目標更明確,便於完成任務。順便說下,伽略是一個很自律的人,和她在一起學習,覺得很踏實。

另一個原因是我現在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回家就陪小孩,一天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少,感覺自己的人生如溫水煮青蛙,就這樣慢慢失去了進步的動力。有時會問:難道這樣的人生就是你想要的?這就是你的生命價值所在?

但是當我看到伽略推薦的書目《基因傳》,自然選擇屏蔽,一看書名就覺得枯燥乏味。「基因」一詞初次見面,是在高中的生物課本上,當時是我不認識它,它也不認識我,所以斷然選擇文科。近幾年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知識面窄,也在努力拓展,加入一些讀書群,閱讀心理學、教育學、美學等方面的書籍,但是發現讀起來很枯燥,進度也很慢。

眼看著一個月的時間快到了,我的書還沒怎麼讀。在壓力驅使下,還是打開這本書,翻開第一頁,邊讀邊做筆記,慢慢理清基因的發展史。

02

原來《基因傳》讀起來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枯燥,而是如偵探小說那樣將疑問抽絲剝繭讓真相逐漸清晰起來。作者就像鄰家哥哥坐在你身邊給你講發生在基因身上的故事,這時你會發現基因是有溫度,有故事的。

尤其是當我看到基因是如何發展的,讓我很震驚。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精源論」,到達爾文認為人的遺傳信息是散落在身體里的,生育的時候就會發生融合。

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孟德爾,他認定遺傳特質是不會混合的。他搜集了幾十萬顆種子,分析記錄了5萬多株花,他發現白色花和紫色花雜交,並不會出現淺紫色的花,而是會按照固定比例出現白色和紫色。決定花的顏色的遺傳物質,它們不會融合也不會被消滅。這就是基因原初的意義——一個最基本的遺傳信息單位。

令我敬佩的是孟德爾窮其一生都在研究這個問題,當他研究清楚了,但是沒有人能理解、領會他的學說,當他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內格里身上,可是內格里認為,雖然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獲取了實驗數據,但是他據此得出的這個具有顛覆意義的自然法則的可能性簡直是天方夜譚。

直到貝特森的出現,他用了一個小時就徹底轉變觀念,成為孟德爾定律的傳播者。在1909年的夏季,植物學家威廉·約翰森才將孟德爾的學說創造出「基因」一詞。

1953年,人類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確定了遺傳信息的攜帶和複製方式,基因科學這才算摸著了大門。所以,從摸著正門到現在,其實真正對路的研究,也就半個多世紀。人類才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人體2.5萬個基因30億個鹼基終於都不是秘密了。

目前,我們在大規模使用的、主流的基因醫療應用,就是通過對比我們的基因和標準模板之間的差異,發現病源,這就是基於這項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果。目前大家接觸最多的,應該是胎兒的遺傳病檢測,比如唐氏篩查,就是檢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征這種基因病。

2017年11月,人類首例活體基因編輯在美國完成。病人患有亨廷頓舞蹈症,這是一種會讓人四肢失控的基因缺陷。在這個案例中,目前病人恢復良好。但這只是實驗性的例子,基因編輯技術距離大規模臨床應用,作者認為還需要時間。

03

穆克吉的《基因傳》罕見地完整講述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展開,是一部反映基因發展史的傳記。這裡我只介紹了基因的發展史,令人震撼的應該是基因的未來,那也是我們人類的未來,我們將何去何從?

如果我們能通過重新編輯基因改變人類種族,讓優生學成為現實,我們有足夠的數據支持,確定某個基因跟智力高度相關,會不會每一個媽媽都想給孩子修改這個基因呢?

人類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無限接近生命的真相,當我們能夠掌控和改變人類基因時,「人類」的概念也許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後人類時代正在來臨。

花絮:

收到兩位老師的文字並編輯好連同我自己的通讀之後,我真的樂了,三個文科生讀這樣一本地地道道的生物書,居然殊途同歸的把它讀成了歷史書、政治書,,這算不算也是基因問題呢?

好啦,讀完這期,覺得還可以嗎?選出本期你最喜愛的文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alileo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Galileo時間 |